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所指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改造现存生活,实现自由发展的世界。它以人为主体,以实践为现实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揭示人和生活世界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罗勇 《学理论》2009,(32):63-64
一般地对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主体的作用研究、探讨的较多,并且在此部分中主体的作用也更凸显,而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则不那么突出。但是,辩证的讲,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主体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其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理论、特别是后来的实践理性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先验感性论为支点、以其时空学说为主要内容着重探讨康德在先验感性论中如何对主体即人的作用进行凸显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怀特海把哲学的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立足有机论、整体论和过程论,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二元论的实体思维与抽象主体性,诉诸感性活动主体——"现实的人"和"现实实有",重建了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基于实践观点、关系思维和历史逻辑强调主体对世界改造与认识的能动性与受动性、自律与他律、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寻求主体性与客体性原则的统一,最终将主体的主体性之生成与实践、认识以及价值评价内在地协同起来。怀特海则在有机宇宙论立场之下,基于泛经验论、泛主体论,认为任何可感的现实存在都是内在关系下"现实实有"这一终极经验主体的"结合体",而拥有主体形式的现实实有的主体性显现借助摄入与合生,以客体性为前提,互为主客体——客体是曾经的主体、主体必将客体化,进而演进到"主体间性"的主体性原则。因此,马克思与怀特海既在存在论上超越了抽象主体,又在认识论上澄清主体认知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更在价值论上彰显着生态文明意蕴。  相似文献   

4.
欧阳  李海青 《理论视野》2023,(12):81-87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生成的文明观涵盖了文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具体实践的创造性产物的本质规定论、文明多样且平等存在的根本特征论、文明应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取向论、文明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和交流互鉴演进机制的发展演进论,及以总体协调五大文明为主体要素、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路径的实践遵循论。这一新的文明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守正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了价值指引,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人特有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并且总是在人的意识参与指导下进行的。意识的作用表现出人的能动性 ,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由于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是外在于人的 ,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受动的过程。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 ,不但要看到人的能动性 ,也要看到人的受动性。这样才能对实践的过程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闫顺利 《理论探讨》2006,20(5):60-63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传统哲学主流思维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实体性二元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则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思维,它实现了哲学史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认识是一个过程,认识过程与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都服从同样的客观规律,它是我们理论思维不自觉的前提。实践的过程性制约着认识的过程性,就进化意义而言,认识表现为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过程论既包含真理过程论也包括谬误过程论。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体与群体主体──兼与王南湜同志商榷刘守和主体是以一定的客观存在为对象,主动发动并正在对客观对象进行认识和实践者。主体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即个人主体、群体主体的社会主体。这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由于对象和活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与这...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8)
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是人类存在的方式,也是真善美统一的基础。从古到今人类为了让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变成自己的理想的现实,所以从自然世界中去探寻"真"、去探寻"善"成了一个人自身完备的过程。同时人类对世界真理性的认识和实现对世界的目的性也正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的,达到了"真"与"善"相统一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9)
生存论是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的哲学生存论是一种实践生存论,它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通过"感性对象性"这一范畴,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人的本质规定。人是具有实践本性的特殊存在,只有在实践中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才能得到最终解决。研究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颜军 《理论探索》2015,(3):18-22
在宗教的批判逻辑中,马克思实现了幸福主体从神到人的超越,幸福场域从彼岸世界到现实生活世界的超越,幸福实现手段从神的救赎到人的实践活动的超越。马克思幸福思想彰显了其作为一种积极的行动哲学的全部价值旨趣,即现实的人是获得幸福的实在主体,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实现幸福的真实场域,人的实践活动是创造幸福的现实手段。马克思主张抛弃来自虚幻生活镜像中的满足,以理性的生命力量直面人的现实生活,以主体的积极实践创造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1.
常嘉宝 《学理论》2011,(17):25-26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人的现实实践活动、世界历史以及人类精神文化作出了科学的阐述,它既有对历史微观的内在层面的理解,也着重探讨了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在其发展过程中唯物史观强调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人与人的和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为我国在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哲学经历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发展阶段。理论哲学是脱离实践单纯从理论出发用理论方式解决哲学问题、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解决哲学问题,不仅解释世界,更重视改变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实践哲学,而不是实践首要论或实践核心论的实践哲学。用实践唯物主义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导致混乱,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准确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世界与自然世界、思维世界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是一个由主体对物质世界和思维世界的认识所积淀而成的知识化的世界,是传统认识论中的客体涵义所无法包容的,却又实实在在已经进入到认识客体范围,成为主体所把握的对象世界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看,知识世界包括符号、知识意义和知识实践三个层面,探索主体对这一世界的反思活动,就成了现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历史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围绕世界发展、国家治理、民族存续、社会革命、个人认知和政党建设六个方面,概括历史所内蕴的重要意义;依循历史发展的基础论、主体论、动力论和目的论的逻辑结构,对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理论要旨予以重点阐析;发挥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实践指导功用,要求人们增强历史思维、秉持历史准则、强化历史教育、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坚持意蕴分析、理论诠释、实践落实的研究范式,对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的本质,是由实践的内在矛盾规定的,根本的矛盾关系是创造关系。 创造关系是实践内部诸种矛盾关系的最根本的关系。因为,实践一旦生成就包含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以及精神与物质的对立。人要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列宁全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主体的一般性界定,是指处在现实世界关系或联系中,有生命能思维的从事着各种活动的人。从主体人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或联系而言,不外主要是指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那么,这种作为实践活动、认知主体、交往主体和历史主体“四位一体”的主体性活动。在能动地改造世界、变革客观事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德论以道为核心,注重主体对道的理性自觉,遵道悟真,尔后由真而善,达于人生之最高境界。老子道德论的根本在于主体(个人)生命的完善,生命价值的拥有及生命本身的长存;其功能在于揭示人生及世界万有之真实,而不注重为善而善的教化。老子道德论对现代人及现代社会有重要裨益。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智勇 《理论导刊》2001,1(8):33-35
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自由和解放是相通的,人只有成为主体才可能是自由和获得解放的。因此,人的主体性是当代人们最重要的观念之一。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以满足为我性、克服受动性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它包括自主性、目的性、主宰性、计划性、能动创造性等等。主体性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并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不同时代社会实践的特点不同,人的主体性扩张的程度也就不同。在人类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主体性能否健康发展日渐成为个…  相似文献   

19.
生存的关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福森 《理论探讨》2002,1(2):17-21
物质本体论的解释原则不能对社会发展做出合理的解释。既然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总体 ,那么对社会历史就不能离开价值论的解释。这种价值论是以人为尺度的关于人的生存论、发展论、解放论。而对历史的生存论解释则是终极性解释。  相似文献   

20.
王伦光 《理论探讨》2004,2(5):32-35
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互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的价值追求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追求,人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价值自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培育人的主体意识,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主体的自觉实践,不断提升价值追求,实现价值自觉,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