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是暴力犯罪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现代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攻击行为的发生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结果价值倾向,即犯罪青少年对于攻击行为赋予的重要性和关注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犯罪青少年业已形成的攻击行为结果价值倾向,极易使之形成敌意性意图知觉和攻击行为决策,从而导致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频繁发生。因此,矫正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结果价值倾向,削弱其攻击性,并帮助他们建立亲社会性人格模式必然是抑制当前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它为青少年发展带来了极大益处,产生了良好影响,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它是诱发青少年模仿传媒暴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不健康迷恋行为和非理性消费行为等越轨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提高传媒的自律以及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当今信息时代,随着大众媒介的发达,其对暴力文化的错误宣扬和过分渲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暴力犯罪的发生,对青少年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表现暴力、犯罪行为的影视片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网络游戏成为暴力文化的另类鸦片。对此,我们必须净化文化环境,采取有力措施破革暴力文化,防范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寓于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设计元素暗合了青少年好奇心强、争强好胜等显性心理特征,青少年极易误读暴力游戏中存在的人类"原始意象",文化规范理论从文化的规范性透析即网络亚文化对主流价值观的侵蚀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与网络暴力游戏的关系,而社会控制理论则另辟蹊径地把原因解释为控制犯罪力量的薄弱,为理论论争提供了新的场域。  相似文献   

5.
检视关于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已有研究,基于其行为发生动因的研究多有涉及,如个体认知、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文化与亚文化、社会关系网络等,但少有针对其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的分析讨论.由于静态的"因素/行为"分析解释了"因素影响了行为",却没有很好地回答"因素到底如何影响行为",因此,在悬置"因素"的同时,需要一种动态的"过程/行为"分析.通过考察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最显著特征即群体性,而后基于群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对青少年群体吸食新型毒品的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进行分析,以探寻治理新型毒品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暴力研究中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忽略了青少年主体的特殊性,二是忽略了青少年暴力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区别.青少年“玩暴力”现象,是青少年暴力研究中一种被忽略的客观存在.承认并深入研究青少年“玩暴力”现象,是解释青少年暴力现象特殊性的突破口和深化青少年暴力现象的基础.就其关系来看,青少年“玩暴力”一般是青少年暴力的基础,青少年“玩暴力”是青少年对暴力认知失范的行为表征,青少年对暴力的认知失范的固化是导致青少年暴力的必然诱因.  相似文献   

7.
论青少年参与理论与案主优势视角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积极肯定青少年的价值和权利为特征的现代青少年发展理论,在纠正视青少年为问题人群,以所谓的"拯救"或"矫正"姿态面对青少年群体的传统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促进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参与理论和实践领域发生的这些重要转折,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所提倡的案主优势视角,在价值取向和理论思考的出发点上存在着深层次的重叠。  相似文献   

8.
网络暴力是具有网络暴力动机的网民在缺乏网络监管者与保护者的情况下实施针对他人的言语攻击、道德审判,甚至侵犯、暴露个人隐私的行为。网络暴力现象与网民自身素质、平台监管力度、法律法规完善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日常活动理论来看,网络暴力的治理应当从减少具有网络暴力动机的网民、加强对网络用户与被网络暴力者的保护以及建立合理的监管控制体系入手,促进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扩张,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成为当今媒介化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涵化理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成为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心理根源,从社会娱乐到精神麻醉,网络暴力游戏又发挥着重要的心理效能,而媒介竞争心理则是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通常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行为原理来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这在单一、封闭、强制的社会状态下较有成效的教育模式 ,在现今民主、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渐失成效。我们主张在确立青少年道德主体的前提下 ,发展青少年的道德能力及其责任感 ,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香港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曲力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有其发生的特殊原因和特殊表现。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因为自控意识较弱、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较低,再加上社会方方面面的不健康因素的刺激,他们更经常也更全面地表现出偏差行为,这些行为几乎发生在他们的学习、娱乐、社会交...  相似文献   

12.
王卓琳  罗观翠 《求索》2013,(11):223-225
现代意义上的"认同"是一种个体心理防御机制,指代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在心理上与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趋于同化的过程。"认同"理论发轫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而后经埃里克森得以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亨利·泰弗尔提出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被用来分析产生群际歧视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对歧视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而后,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当下,随着社会集群行为的不断演进与发展,社会认同理论得以跟进,为解释社会集群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在社会个体行为、社会群体现象、社会结构系统之间搭接了可资借用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中的"异质"——暴力文化,在商业性舆论导向以及整个社会对之炒作的情势下,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处于文化需求高峰期、经验不足、辨别是非和抵制消极影响能力差的青少年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受暴力文化影响而发生的悲剧屡见不鲜。这就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形成预防暴力文化侵蚀青少年的安全网,从多个渠道、多个方面对此问题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的表现与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对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研究作一个简要的概述。首先对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的概念做出界定,并概括互联网上攻击行为的主要形式。然后介绍有关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攻击行为与实际攻击性关系的研究。最后对这一新的攻击行为从现实与互联网两方面提出一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香港发生了多宗恋爱中的青年伤害自己、恋人乃至家人的暴力事件,引起了香港“和谐之家”的极大关注。这个社会服务机构就暴力问题向全港15—20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派出工作人员向被访者收集意见,并举办了一个名为“关注青年人对恋爱中暴力及控制行为”的研讨会,提示年轻人要远离暴力恋人,以防日后家庭暴力的发生。暴力,让爱蒙上污点。调查发现,年轻人的恋爱经历,并不如想象中的浪漫。受访者中有恋爱经验的人表示,在受访前3个月内,分别遭受“被限制社交生活”及“被迫报到及留行踪”等控制行为的对待,还有的遭受了“言语侮辱…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空前复杂,各种思想、价值观及社会风险并存。青少年生活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容易受到不同思潮的影响和不同观念的碰撞。本文将网络暴力与青少年视为风险社会中的一个有机系统,考察两者之间的互动特征及规律,探讨青少年在接触网络暴力后可能产生的越轨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身心危害及对社会安全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网络暴力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暴力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普遍娱乐方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根据"潜网"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培养分析"理论,本文试图破解网络暴力游戏成功"麻醉"青少年的秘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变化,中国社会已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现代的“陌生人社会”转变。在“陌生人社会”下,城市青少年的行为、思想和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必须适应城市青少年行为和思想的变化,积极回应青少年的需求,建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市青少年工作体系。从顶层模式设计建立城市青少年工作体系,关键在于城市共青团组织积极构建枢纽型组织,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家长,对个体、家庭乃至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分析,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有其产生的必然性.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大部分在外界环境的诱惑下产生,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和盲目性,只有从感化他们的内心,措施得当,并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合作,才能预防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 ,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 ,并加快犯罪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网络传播西方价值形态文化 ,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网络的淫秽站点泛滥 ,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导致青少年性犯罪与暴力犯罪增加 ;网络暴力文化的传播 ,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误导 ,导致校园暴力和有组织犯罪的增加 ;网络散布仇恨情绪 ,宣扬恐怖主义以及其它邪恶思想 ,使青少年中毒至深。受网络影响 ,传统的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有效地防范与控制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应发展良好的网络文化 ,引导主流的文化氛围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 ;完善刑事与行政立法 ,对网络不法行为进行科学的界定 ,为有效打击青少年涉网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 ,有效地防控青少年涉网犯罪 ;立足教育和引导 ,重在预防 ,通过综合治理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