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使我们步入了一个急剧变革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不仅向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伦理学家提出了诸多崭新的课题,也赋予了法学家以重大的历史使命:如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设计出一种明晰的法制思路?如何及时、充分、有效地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确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棘手问题?如何从法学理论的高度去解释、说明我国目前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并用法学研究的成果去推动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发展?如何认识、弘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精神?如何提高法学家的文化品位,跳出“法学幼稚”的境地,与社会科学的其他各个学科展开积极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语)。我们应当为世界法学论坛推出许许多多的、人所公认的、第一流的法学家。(本文法学家系泛指从事法学研究的研究人员)因此,研究法学家之成为法学家的主体意识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不仅如此,法学家是法学学科的中流砥柱。法学的发展离不开法学家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法学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法学家的社会责任着手,集中阐述了法学家社会责任的意义,作者认为,法学家作为以从事法学研究为职业的知识分子,应当尽可能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法学智力成果,从而为推进中国法治建设作出贡献.由于法学家是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来实现这些社会责任的,为此,法学家应当努力推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也应当提倡勤奋治学、辛勤耕耘的科研精神.  相似文献   

4.
书斋里的法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卫方教授发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震荡中,居然看不出多少法学家的影响。这场运动中的英雄是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家,而不是法学家。法学家何以会缺席?贺卫方教授认为:其一是当时中国近代型的法律制度尚处在模仿阶段,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法学知识传统。在我们的古典知识格局中,法律算不上专门知识,更非精深高雅之学问,法学是一个没有多大吸引力的领域。其二是摆脱司法方面的外国控制和向西方学习的矛盾需求,让我们时而感觉到西方法律制度在文化上的优越性,时而又因为变革法律中的西方压力而对变革本身产生仇视。我们失去了…  相似文献   

5.
法学家是由优秀的法学研究者所组成的学术职业团体,他们具有追求正义精神,直面现实生活,献身法治事业的应然特质。在国家的法制建设中,法学家们贡献着他们的力量。然而,当下我国法学家的研究现状不容乐观,他们参与法律实践活动遭到质疑,推进法治进程不力,等等。在全球化时代,法学家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肩负神圣的使命,必须不懈学习,锐意改革;认真思考,科学研究;面向全球,努力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学发展的历史上书写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对我国法制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家本重视法学教育与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分析,认为政治的兴衰与法学的兴衰息息相关。因而,面对艰难的时局,他提出了法学救国的主张,并为之身体力行,扶持中国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松 《法制与经济》2009,(12):70-71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对我国法制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家本重视法学教育与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分析,认为政治的兴衰与法学的兴衰息息相关。因而,面对艰难的时局,他提出了法学救国的主张,并为之身体力行,扶持中国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家流派匡克20世纪80、90年代,是有史以来中国法学最繁荣发达的时期。近年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1世纪,法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学做了许多回顾和总结。这些回顾和总结总体说来是比较全面的,但对“法学家的派别问题”还缺少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法学家:法的创立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陆法系的特征决定了作为法律创制者的法学家比法官更有机会留名青史 ,尽管当代两大法系的趋同已经是越来越明显的事实。为什么 ?斯奇巴尼教授从大陆法系法制中法律和法学家产生的历史传统及其相互关系 ,从法学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职能 ,从法学家或法学与法典的关系诸方面 ,深入、系统、清晰和概括地阐释了法学家作为法律创制者的必然与实然 ,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塑造法学家的方向与方法 ,而这些法学家们最终是以为了人 ,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的创制和改善法律为自身神圣使命的。此类论文 ,国内学界鲜有 ,奉之首篇 ,用以济上品之学  相似文献   

10.
《法学研究》1986,(6):1-9
本刊编辑部于1986年10月9日,邀请部分在京法学家座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与会同志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以宪法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法制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法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的任务等问题,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应该是对法律传统、法律文化的理性思辨、比较和对当代中国法律实际运作的实体分析及其设计。 当法学家脱离开中国法律现实运动的大舞台,又无视法律现象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时,法学家手中的枯笔又如何能具备历史的张力和时代的活力? 法学家的文化品位需要文化装饰,它至少表明法学研究的一种新视野和新方法。十年来法学研究尚不成熟的主要根源之一,恰恰在于法学家的文化品位中缺乏冷竣的理性思辨和激扬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学的贫乏,最终是法学家的贫乏,法学家的繁荣,关键取决于法学家的工作,本期发表的葛洪义先生的文章,向人们揭示法学家的文化品位不能替代法学家们的研究方向,迷失方向的法学研究是文化品位所不能弥补的,本刊以为尹文与葛文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法学研究不断拓宽、拓深的问题,见仁见智,欢迎法学界同仁踊跃来稿,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3.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的编写,被称为“中国法学家在世界上精彩的亮相”。  相似文献   

14.
法律本质与法学家的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本质“虚构论”自身具有明显的“虚构性” ,“虚构论”自身也是一种相当彻底的有关法律的“本质性”结论。法律本质问题是真正深入的法学研究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法律的本质性研究 ,是深入研究法学其它问题的动力 ,也是法学家终极性的目的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86,(1)
或许是看惯了法学类书籍封皮的庄重而单调的色彩,偶见这本蔚兰色书面的《西方法学家生平与学说述评》,便有点惊讶和欣喜。细细读罢,生出了介绍给大家的念头。除了它的版面设计和整体装帧典雅、素洁以外,其内容也是相当不流凡俗。大凡集中介绍著名人物之书,或极洋洋洒洒,或极言简意赅。如前者,有高等院校法学试用教材《西方法律思想史》等;如后者,有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编译的《法学流派与法学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要真正实现法治,固然离不开政治家的智慧,但法学家的作用也是非常重大的。50年来,中国法学家观念的变迁,对转型期的中国法制来说,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变迁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一是在法律本质观上,从国家主义的法律观向社会主义的法律观转变。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法学家大量议论的是法律的国家集团属性,而对社会集团属性一概不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抑或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社会主体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明显,这样,法学家的法律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二是在法律宗旨上,从工具主义认同的法…  相似文献   

17.
法学家眼中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现有权威性文献看,“和谐社会”是执政党要追求的一种社会状态,更是一种涉及面极其广泛的治国方略。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法学和法学家的作用举足重轻。面对如此重大议题,法学家应当表达观点、提出诉求、发挥专业功能。基于这种考虑,本刊特邀部分中青年法学家进行了笔谈,希望他们的文章能引起讨论,促进法律界、法学界形成一些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十余年来,由一位“外行”知名学者无意间道出的“法学幼稚”论在我国法学界内、外均十分流行;而近年来法学界关于法学研究与法学家文化品位的讨论也无非是从更高的层面上对同一问题所做的反思;这一切都足以表明,我们的法学和法学家的确尚待发展和完善,而面对我国法制的缺陷,法学界也实在应承担某些重要责任。另一方面,虽然健全的现代法制是改革开放、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的无可替代的载体,没有法制的现代化便不可能有社会和民族的现代化,但法制要走向完备,却须以法学的成熟为前提,因之,如何使法学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学会为了表彰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建设和法治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老法学家,营造法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法学理论队伍,经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省级法学会、全国重点法学院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推荐,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讨论研究,中法学会决定授予25位同志"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本刊主编陈鹏生教授为上海唯一入选的法学家。授牌仪式于今年9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等人亲自授奖。  相似文献   

20.
征订启事     
《法学家》2008,(2)
《法学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辑的全国性法学类中文核心期刊,逢双月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法学家》杂志为大16K,内文160页。《法学家》设有的主要栏目有:法学研究综述、法学专论、三大讲坛(大法官讲坛、大检察官讲坛、名家法律讲坛)、本期视点、法制改革、法学争鸣与评论、域外法学、青年法苑、司法官谈法治、法学教育、外国法述评、法学信息等。法学研究综述对法学各学科一年的关注热点和发展动向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