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原则,政党政治则是现代政治生活的要素和主要组织方式。政党和政党政治研究的概念和分析工具主要来自相对成熟的、在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政治理论,但关于“第三次浪潮”民主国家的研究更为关注这一理论所忽视的许多现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后发国家政党政治的制度化水平。运用上述理论分析巴西的政党政治状况,可以清晰地认识巴西政党与政党制度许多突出的内容、特点和风格。但经典和新兴理论都不可能穷尽“第三次浪潮”民主国家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理论总结,巴西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实际状况尚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为这一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2.
政党经费是政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政党主要依靠党内融资和私人捐款筹集资金,国家对政党财政的规制和影响极为有限,政党与社会和私人资本的关系更为密切。2001年7月俄罗斯出台《俄联邦政党法》,首次明确了国家对政党的财政补助。普京执政后,随着国家财政补助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对私人捐助政党的限制,俄基本建立起国家对政党的财政补助制度和政党政治生活公开透明的法制框架。国家通过对政党财政的制度激励,强化了对政党的管理和监督,削弱了政党与私人资本的关系,这有助于转型时期俄政治稳定和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然而,一成不变的激励政策也使国家财政经费过多流向大党,一定程度上造成新的政党政治竞争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1983年结束独裁统治后的阿根廷重新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政党再度成为阿根廷政治生活的主体。但民主宪政的回归并没有相应地促成政党政治的制度化,先后上台执政的激进党和正义党均不同程度地陷入治理危机的泥潭。究其根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根廷两大传统政党内部的治理缺陷(如政党的运动主义倾向、独立性差、缺乏党内共识、支持基础薄弱、联邦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等等)。内部治理的失败使阿根廷政党没有真正发挥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媒介作用,丧失了政党的基本职能——表达民众的利益,其结果迫使民众常常诉诸于体制外的社会动员或街头抗议等形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造成社会政治动荡频发。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20世纪里,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一直处于政党政治极不健全的状态中,“无执政党的政治”是其最真实的写照,也是20世纪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最重要特征。现代俄罗斯的政党制度,是在现代政治文明和国内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产生的。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沙皇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的俄罗斯两个时期政党制度的简单描述,从历史分析中寻找今日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5.
刘舒  薛忠义 《东北亚论坛》2013,(1):71-78,129
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党政治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探索东亚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有助于我们了解东亚政党政治的运行过程和发展规律。韩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模式虽各具特色,但其基本涵盖了东亚政党与民众沟通的主要模式,从政治沟通的整个过程来看,也有一定的规律和经验可循。如充分发挥政党的能动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拓宽沟通的渠道等。借鉴东亚政党与民众沟通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印度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历时最久的民主国家 ①。印度的政党政治作为印度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独立后的印度由于国大党一党独大而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和有序的政策运行。然而由于印度国大党长期执政而带来的领导人专权、贪污腐败以及内部分裂导致其失去独大的一党执政地位。伴随印度多党制的发展及所带来的政府更迭频繁、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印度政党制度又被人们视为是世界上不稳定的民主 ,是一种超前政治消费。因此 ,了解这个世界上经济落后的人口大国的政党制度对于第三世…  相似文献   

7.
论制度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是俄罗斯政党从萌芽、雏形逐渐发展走向稳定的重要时期 ,普京上台后呼吁建立有效的多党制 ,使其成为社会团结的纽带和改革的政治支柱。第三届杜马选举和“政党法”颁布标志着俄政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以“中左右”三党主导、中派强势、极端力量受挤压的多党制格局显现。当前总统制政体、公民社会的成熟性、政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是影响制度转型时期俄政党发展的三大因素。俄罗斯正处于建立相对稳定的多党制的初级阶段 ,政党政治是被纳入“权威民主”制度内的政党政治 ,政党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政权与社会间主要的政治媒介 ,政党在过渡时期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尼日利亚政党政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身发展阶段滞后和部族、宗教及地区矛盾尖锐 ,尼日利亚民主基础脆弱 ,政党政治先天不足 ,独立后未能有效承担民族国家建设的使命 ,无法应对军人发难。然而 ,由于政党政治代表着尼现代政治的发展方向 ,长期的军政权统治并未完全打断政党内在演变的脉络 ,尼日利亚当今主要政党均有各自的历史传承。进入第三共和国后 ,政党政治呈现出三党并立、一党坐大和一切围绕选举等特点 ,既是本身发展历程的结果 ,也反映出非洲国家政治发展的共性。今后 ,尼日利亚重回军政权统治的可能性小 ,政党政治会在现有框架下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颠簸前行 ,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民族国家建设和政治、经济解放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是政党政治比较发达的地区。资产阶级政党统治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一直是这个地区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长,反帝反霸反殖反独裁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这个地区进入了一个政党林立、各种政治  相似文献   

10.
统一俄罗斯党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政党,被称为“政权党”。自从在2003年杜马选举中获胜后,该党把持杜马的控制权并凭借普京总统的支持,一步步向执政党迈进。作为俄国内的关键政治力量,国家的重要决定只有在该党的支持下才能得到实施。为谋求长久发展,近来该党内政治家提出建立本党思想体系,形成以“主权民主”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主权民主”思想是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符合普京执政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是现代化进程中引人关注的政治发展问题。20世纪以来,叙利亚政党政治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演进历程,政治稳定因素贯穿于其政党制度的变迁过程,并深刻影响着叙利亚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内局势。复兴党的崛起是叙利亚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客观需要,其通过军事政变建立起一党执政、党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哈菲兹·阿萨德夺取政权后,至高无上的个人权威凌驾于政党之上,复兴党沦为阿萨德家族的统治工具。叙利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具有浓重的军人夺权、个人专权、家族统治、教派纷争的色彩。随着巴沙尔的上台和21世纪初以来国际局势的变化,强压式统治之下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教派矛盾进一步凸显,巴沙尔既无力重塑其父的"奇里斯玛式"权威,也难以妥善解决威权主义政党制度的矛盾。阿拉伯世界政治的动荡以及外部干预,固然是导致叙利亚复兴党陷入执政危机的重要原因,但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其政党政治发展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双重失败。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特殊的复合政治结构,其对政治资金的需求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划分为党的正式组织、派阀和党属议员三个方面。在资本主义竞争型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下,政治资金的来源有国家供给和政党或政治家自行筹措两种基本模式,但两种模式都无法保证所谓的“公正”。在1994年《政党助成法》通过之前,日本政治资金筹措制度不仅不能保证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公正”,还引发出政治体制的生存、执政党的组织整合以及统治效能方面的问题。日本统治集团对政治资金管理法制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保守政治统治,提高其效能。  相似文献   

13.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政权精英与温和反对派精英之间达成协议,拉丁美洲国家有可能出现由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和民主政体平稳过渡的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利的政治转型即属于此类型。在智利的政治发展和政治转型中,政党作为重要参与者和"中坚力量",在呈高度分裂状态的社会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智利政党在政治转型中表现出几种特征:转型早期政党对社会运动的抑制,政党由极化走向温和与融合,政党联盟由变动性走向制度化和稳定性。政党政治的发展是一国政治发展的表征,政党政治的制度化体现为国家政治的稳定,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目前智利民众对政党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年轻人普遍对政治持冷漠态度。政党要提升自身的合法地位、赢得选民信任,需要致力于解决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当代智利政党及其政治精英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达成了一定的和解与共识,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从而为解决智利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创造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王泽社 《西亚非洲》2007,(12):46-51
当代伊朗思想家琐如士认为,伊斯兰不仅在观念上能与民主相容,而且在政治实践中,一个宗教国家完全可以建成一个宗教民主国家。然而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宗教及宗教价值,如何随着时代和历史环境的变化来革新我们的传统宗教观念。琐如士从认识论、国家的执政理念等层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其核心结论是,作为价值观的宗教与作为管理国家事务的手段和方法的民主,不仅在理论上可以调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也是必要的;宗教观念的转变是伊斯兰教应对时代变迁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问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欧洲极右势力抬头,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出现了至少一个引人注目的极右政党,其支持率上升,政治影响力增强,其中一些能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甚至参与执政。欧洲极右势力的抬头,是近年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社会快速变化、政党政治“失灵”、种族问题累积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经济前景黯淡,以及移民问题更趋严重,极右势力有可能进一步抬头,并将对欧洲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对外关系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发展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历来拥有其他政党所无法比拟的政治优势。在它自1929年至今连续近60年执政期间,革命制度党始终保持这种大党的政治优势,形成了政党政治,并且保持了墨西哥政局的基本稳定,使它成为当今拉丁美洲和第三世界国家保持政治连续性和政局稳定的少数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墨西哥的政治舞台上,国家行动党和墨西哥社会党等合法反对党,已经由一向无足轻重的角色,逐渐壮大,形成一支力量,并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形成及近年来的变化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政党政治价值是关于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社会政治现实建设的基本概念,政党以其政治价值标准指导其政治活动的方向。本文拟从政党政治价值区分的角度以俄罗斯1999年和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为例对当代俄罗斯政党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直到2003年,俄罗斯各政党政治价值区分仍不明显,俄罗斯政党制度仍在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中亚五国政治民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五国的政治民主问题 ,既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有些学者提出 ,中亚五国在其立国之初还有些民主的迹象 ,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宪法的修订 ,总统权力的扩大 ,已经再也找不到民主的影子了。本文在肯定中亚五国存在政治民主的前提下 ,对中亚五国政治民主的现状、形式、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直接制民主与代议制民主是西方思想史上两种重要的民主理论,两者在理论与实践 上有诸多不同。代议制民主较之直接制民主,更适于现代社会的实施,具有更大的优势。在当代社 会中,代议制民主表现为不同形式特点,各国需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具体分析。现实情况表明,如果 盲目照搬西方的代议制民主形式,往往会对一个国家造成严重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