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演者精神权利结构与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延超 《法学论坛》2007,22(1):97-104
理论界及司法界有关表演者精神权利的问题争论较大,归根结蒂是有关表演者精神权利的结构与本质的争论,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着重论述了表演者精神权利的结构与本质,在有关精神权利的结构部分,论述了表演者精神权利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在本质部分,对表演者精神权利与作者精神权利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了两者的本质区别,突显了表演者精神权利的纯粹的人身权属性.最后还以表演者精神权利结构和本质为视角阐述了其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积极服务经济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服务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引导广大律师为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提出如下意见。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中央经  相似文献   

3.
姚澜 《行政与法》2007,(4):79-81
我国精神损伤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无成文法规,而相关法律规定又比较原则,因此,在精神损伤的鉴定与赔偿中有关评定方法、赔偿原则、赔偿标准以及因果关系的考证等问题上,长期存在着理解不一致,适用法律不统一的现象,这势必影响到司法公正和司法价值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通过法医学理论对精神损伤的研究和探讨,阐明精神损伤在鉴定中的相关问题以及精神损伤赔偿中因果关系的考证与伪装性精神损伤的识别,以期为审判实践有关精神损伤的认定与赔偿提供借鉴与参考,从而实现其向法律精神回归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司法理论界已成为一个敏感的热点话题,笔者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想就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并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对该制度的缺陷及如何完善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10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曹建明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十七大一中全会精神。副院长张军传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精神、《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有关内容和中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党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伤害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非法侵犯他人精神健康并致受害人精神活动障碍的行为,即为“精神伤害”。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精神伤害的特殊性,致使对有关精神伤害结果的诊断定性和轻重程度定量鉴定,要比对躯体伤害结果的诊断定性以及轻重程度定量鉴定复杂和困难。这也是当前法学界、司法精神医学界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在审理民事侵权案件中正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且在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中也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我国民法通则和有关司法解释却允许受害人对民事侵权行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上述部门法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从应然的角度来说,法学界对附带民事诉讼中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存在否定说、肯定说和折中说三种意见。本文对上述三种意见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将其纳入动态的法制化进程中作了一个模式化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司法鉴定为视角,对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规定是否应纳入精神卫生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并详细分析精神卫生法草案的立法精神,肯定了将司法鉴定作为重要协助手段是此次立法的亮点之一,提出了明确关于危险精神病人有关规定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既是精神病人的权利,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特征。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制度随着我国刑法有关"对行为人行为时的精神状况的确定必须经法定程序确认"的规定建立起来。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决定权由公、检、法多方行使的状况,已在司法实践中暴露诸多弊端,应根据现代诉讼理论的原则,借鉴国外鉴定制度,对有关法律条文进行修改。并对司法精神医学的程序作新的设计,使刑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制度更趋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此外,转变司法工作者的执法意识,引起司法工作者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必要性的重视,从而使我国的司法更加人性化,也是目前司法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杨延超 《现代法学》2007,29(4):44-51
经济进步与科技发展,为作者精神权利带来了严峻挑战。精神权利何去何从,已成为理论界热点问题。两大法系有关精神权利的立法进程及模式,可以带给我们启迪。应当摒弃英美法系版权法之"弱保护"模式,重视精神权利在财产方面的激励作用;还应当纠正大陆法系将精神权利作为纯粹人格权之立法模式,挖掘精神权利的财产属性。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唯有如此,精神权利才能最终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2.
近来,精神损害赔偿成为中国法律界的热点问题。在医疗事故的处理和诉讼中,也都出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和判决。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以及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笔者仅就医疗事故处理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引起讨论和重视。一精神损害赔偿,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可以得到有助于我们思考问题的有益启示。首先,我国法律有关身体损害赔偿的规定,对精神损害赔偿是模糊的。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该规定是我国关于身体伤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其中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国家赔偿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都是采取这一基本原则的。还有一些关于身体伤害赔偿的法律则是采取宠统的赔  相似文献   

13.
胡朝阳 《河北法学》2005,23(12):72-75
从法学视角反思"李约瑟之谜"后认为,西方近代科技和工业革命虽与其产权制度有关,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宪政主义传统及其理性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科技法制建设,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外,更要弘扬宪政观念,倡导理性精神,培育法治意识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国家赔偿法有关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的空白,公民因国家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无法得到有效救济。《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第一次对精神损害赔偿做出了规定,但最后未获表决。"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方面存在一些争议,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再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侵权行为中的受害人的一种补偿和安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是对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全面保护,贯彻了宪法关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精神,同时能有效的制约公权力。但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严重后果的界定及具体标准,国家赔偿法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因此,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和标准仍需细化,以避免裁量的任意性。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简称"两会")表现出了民主公正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尊重、理解与宽容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全面进步精神。"两会"代表着广大选民的根本利益,代表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价值理念,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存在着矛盾的表述,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精神损害赔偿仍然没有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定的赔偿范围之中。本文首先界定了国内相关法律对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分析了当前国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制度的状况,在对比中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将民事诉讼中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问题和必要性,并阐述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财产损害赔偿(我国称为"精神损害赔偿")由不重视到逐渐被各国所重视,是民法的发展趋势.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对精神的损害赔偿.关今华同志的《试论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问题》(载《法学研究》1989年第3期,以下简称"关文")一文,对精神损害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读来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9.
在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评定中,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涉及精神伤残评定条款内容可操作性差,精神伤残评定客观检查及量化指标较少,导致评定意见不一致,给交通事故理赔带来困难。在此就精神伤残评定技术操作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经验性观点。  相似文献   

20.
有关精神损伤和精神残疾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问题是近几年来司法精神医学中的热点,也是十分复杂的难点。由于我国目前法律上对这一问题尚无具体规定,鉴定中也尚无统一标准,认识上有不少分歧。在司法实践中,对同一对象,尤其是因躯体损伤所引起的精神损伤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由于涉及问题广泛,不同性质的医疗、鉴定单位往往结论各异,致使鉴定重复进行,案件久拖不决。为此,有必要对精神损伤的法学性质、侵害行为形式、精神损伤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应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