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1,(15):41
2011年5月12日,既是"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纪念日,又是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第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陕西省宝鸡市376万人民群众,以多种创新独特的方式,深切缅怀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切实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了异彩纷呈、成效显著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王琳 《中国减灾》2013,(1):12-14
在国际减灾活动中,陕西省宝鸡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防灾减灾大政方针,坚持走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之路,开创了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减灾工作的新局面,相继被我国政府和联合国相关机构授予"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和"国际减灾与灾害管理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多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使我们对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有了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1,(8):41-41
2011年5月12日,既是“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纪念日。又是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第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陕西省宝鸡市376万人民群众,以多种创新独特的方式,深切缅怀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切实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了异彩纷呈、成效显著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以下简称“指挥体系”),属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项目,建设有覆盖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的203个应急指挥平台和省市县乡四级灾情信息网络,是全国第一个自然灾害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琳 《中国减灾》2013,(1):10-14
在国际减灾活动中,陕西省宝鸡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防灾减灾大政方针,坚持走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之路,开创了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减灾工作的新局面,相继被我国政府和联合国相关机构授予“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和“国际减灾与灾害管理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多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使我们对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有了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3,(17):42
四川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以下简称"指挥体系"),属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项目,建设有覆盖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的203个应急指挥平台和省市县乡四级灾情信息网络,是全国第一个自然灾害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指挥体系采取"省市县分级负责、省级统一指导"的原则建设。四川省减灾中心具体承担省级体系实施和对市县乡三级体系建设指导。省级应急指挥体系为四级体系核心,担负全省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指挥中心以及指导市县  相似文献   

7.
徐娜 《中国减灾》2012,(9):16-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2009年.自然灾害给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各级民政部门努力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加强能力建设.着力做好救灾应急,全力推进恢复重建,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灾应急、综合减灾筹方面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北京的救灾捐赠,辽宁的综合减灾,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地形狭长,山大沟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地震、洪涝、沙尘暴、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可以说,在甘肃"无灾不成年",每年受灾人口达1200万人次,需要救助的灾民达400多万人,减灾救灾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紧紧隔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政策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把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宝鸡市减灾委办公室和宝鸡市社区建设指导中心于2009年12月上旬在宝鸡市联合举办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讲习培训班。通过面授和函授相结合的灵活方式,组织全市各级防灾减灾和社  相似文献   

11.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位梦华说,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  相似文献   

12.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的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整体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在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娜 《中国减灾》2013,(9):12-13
每年的5月12日,每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都蕴藉着华夏儿女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旨在提升公众了解灾害、识别灾害风险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5.
周萍 《中国减灾》2013,(21):20-23
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理清新时期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思路,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并在政策创制、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冬春救助、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灾害信息员培训、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近日,本刊记者就天津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专访了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金海龙。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自然灾害发生的总体情况。金海龙:"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自然灾害总体趋缓,2012年突现极值。无论是发生的频率,还是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近年来天津市的自然灾害都呈现稳中有降趋势,但2012年,天津市连续遭受特大暴雨灾害的袭击,不论从致灾因子(如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频次,还是影响的范围、造成的损失,均为近年来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6-47
中国和日本距离不远,都属于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3月11日的9级地震,更充分显示了日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中国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之后,对防灾减灾工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那么,中国和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何差异呢?记者从防灾、救灾和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对比,且看这场有关防灾减灾的PK战。  相似文献   

17.
正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地震、洪涝、干旱、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巨大。广元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亿元。近年来,广元市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财政历来重视支持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实施防灾减灾规划,在支持灾害预防监测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极支持灾害预防监测工作一是支持防灾减灾科研与科普宣传。2006-2013  相似文献   

19.
防灾减灾的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整体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在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2年5月11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日和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四川省委、省政府、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四川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应邀观摩了此次演练并给予高度评价。近日,闪淳昌参事就此次演练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建立全灾害应急管理模式应对全球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