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揆祁 《理论月刊》2007,4(9):20-2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哲学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把斗争辩证法创新和发展为和谐辩证法,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法中国化的发展,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三十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初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一些新观点。应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为起点,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与当代"辩证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奥尔曼都强调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性,但落脚点不尽相同。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首要特征,奥尔曼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一种"内在关系"哲学。文章在考察各自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在理解辩证法内涵上的异同,并提出辩证法"系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清学  蒙丹 《人民论坛》2012,(14):158-160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实事求是"精髓,并不断发展创新,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取得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从核心术语和观念史的演化两种视角,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换过程中的几种内在机制,包括格义、内外合明、语义转换、语音转换。从而证明了马克思的学说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是广泛而深邃的,其中既有马克思"化"中国,也有中国"化"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去马克思化"倾向,它具体表现为人们或者不重视马克思本人的学说、观点,或者滥用、误读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此一来,"马克思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被边缘化了。这种"去马克思化"的倾向一方面使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去了巨大的思想根源,同时也必然导致其理论自身合法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正> 在北京市哲学学会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40年”座谈会上,有同志说,中国哲学在整体把握性上很强。马克思曾认为中国佛教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佛教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同,马克思主义辨证法是肯定辩证法,即肯定、否定、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历史任务,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且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做了奠基性的工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章新若 《人民论坛》2014,(2):196-197
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与当代“辩证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奥尔曼都强调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性,但落脚点不尽相同.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首要特征,奥尔曼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一种“内在关系”哲学.文章在考察各自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在理解辩证法内涵上的异同,并提出辩证法“系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坚守着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以及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的思想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也在创新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但这是以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的,是坚守中的创新,更是创新中的坚守。  相似文献   

11.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知性思维方式下,在二元对立的“假设”下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辩证法,因而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道德价值作用的忽略。塞耶斯对此从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方法出发,立足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实现了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所存在的理论分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越来越不能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及其所产生的"中国实际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和现实的指导作用,学界重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是通过什么结合方式,把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形态的问题。要想使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真精神""化"为现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新形态,就必须在其结合的"思维方式、思维逻辑、版本范式和着眼点"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内在特性,以整体性视野为参照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更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现实呼唤。以马克思的态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将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在学术对话与学科整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实现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才能在当今中国"总问题"的完整现实语境下真正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从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大众形态相统一的视角看,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功不可没,但无疑也需要重新反思其利弊得失,从而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不断发展。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揭示其深层理论困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高命题,传统中国也注重人学研究的重要性,但西方"个体主义"和东方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冲突,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呈现出较深的融合障碍以及推广障碍,什么是中国化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观点,以及如何实现这一观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十八大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要认清当前人学方面的问题,力图实现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法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此为契机,笔者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通过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梳理以及革命斗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辩证法的运用和理解,最后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辩证法的新认识和新发展,由斗争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的转变,是时代精神的呼唤和社会主义新时期辩证法创新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冯洁 《前沿》2011,(15):58-6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化的问题。“平等”“集体主义”“阶级斗争”“辩证法”“共产主义”这些概念在西方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观、传统大同理想、朴素辩证法、理想人格模式的设定等思想资源,或是直接烙上中国特色的烙印,或是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路完成现代性转型,或是直接创新再造,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其中国化,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形态。  相似文献   

19.
王贞茹 《人民论坛》2010,(11):58-59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则必须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实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需要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向何处去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布局,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化提炼、凝练表达和显著标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深化了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与时俱进及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引领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