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为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清晰指引,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注入了强大动力。一、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4,(1)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根本的动力源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集中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理论自信则集中表现为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邓小平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夯实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思主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思想武器。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共产党以隆重的方式纪念这位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伟大的思想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辛鸣 《理论导报》2022,(3):39-42
"坚持理论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要历史经验之一,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成功密码,同时也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深入回答时代课题,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入学习观的根本问题。立足中国文化土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从产生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还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从内容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从形式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国的民族文化概念和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的理论表达形式。从实质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的最高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开端。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开始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也初步萌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思想,走上了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探索之路,形成了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时期的革命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应忽视他们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心鉴 《学习论坛》2009,25(10):10-15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最根本的在于,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在于,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最关键的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不仅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把握理论、预见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力及非凡的洞察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相结合,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入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9.
"为何学习、怎样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基本问题.立足中国实践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独特的实践品格.所谓独特的实践品格,实质上是说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探索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总是反映着中国基本国情的变化,总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的实践中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指引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郑烨  付蓉芬  郑清丰 《求实》2012,(3):10-13
《共产党宣言》中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本质和精髓,为中国共产党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扬,是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的运用、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雪勤 《党建》2019,(4):18-19
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经血雨腥风、战胜千难万险,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正确立场上,同"左"的右的、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各种错误思想甚至反动势力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逐步形成和始终保持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新理论,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之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基因和血脉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愿景源自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而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之所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启迪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而"知行合一"则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者初心之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是使命的理论传导,这构成了"使命型政党"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5.
正信仰是一个人的指路"灯塔",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7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汇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旗帜之下,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不离根。对走过97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个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必须直面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首任总书记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维护中共独立自主地位等诸方面,作了理论创新和开拓性实践探索,不仅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成果,更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作出了表率,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7.
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需要坚持三个维度,即:"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三个维度分别论述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科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三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使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驱,从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建党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李大钊建党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通过传播媒介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以"5W"和"7W"模式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明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蔡玉华 《求实》2006,1(Z4):120-12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左"和"右"的错误,明确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第一次向全党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