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西方人花费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通过掌握中国语言把儒家经典译成西方语言,才开始理解中国的精神。这两个世纪的翻译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650—1750年:向欧洲介绍儒家意识形态的第一人是利玛窦。最早的儒学研究者之一是殷铎译,他的第一部著作,即《大学》和孔子《论语》前五章的拉丁语译本,于1662年4月13日在江西建昌(现为永修)印刷,《中庸》的拉丁文本于1672年第一次在欧洲(巴黎)发表,《大学》、《中庸》和《论语》的完整译本1687年在巴黎出版。但《四书》中的《孟子》迟迟未能翻译,因为,《孟子》很长,而且,孟子断言无后为不孝,与天主教僧侣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的解释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书籍中,我独爱南怀瑾先生的著作;撇开他讲佛经的书不谈,光是他讲解儒家四书的作品,我已购得三种:《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只差《中庸》讲解一种就齐了。南怀瑾先生儒道佛三家教义合参,读他的书,就更容易对三教进行融  相似文献   

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为政》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未之不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言之所以为言也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  相似文献   

4.
傅治平 《新东方》2013,(3):I0001-I0001
<正>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做梦的民族。在香港回归前夕,香港歌坛的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唱红了一首电影主题歌——《中国人》,歌中第一句唱道: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且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梦,你说,藏了多少梦?!但是,中国人许许多多的梦想汇聚到一起,都可以一言以概之:中国梦。而中国梦的核心,就是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世界强国,让我们的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强大民族,就是"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上海市政研会、团市委和《解放日报》在浦东世纪公园展示厅联合召开了“《论语》与人际和谐”座谈会,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论语〉心得》主讲人于丹与上海市各界人士坐而论道。与会者围绕“《于丹〈论语〉心得》成为热点,契合了人们何种心理状态和价值需求?”、“《于丹〈论语〉心得》和《品三国》等书籍的走红,是否标志着大众文化在同精英学术的较量中胜出?”、“先进文化产品如何关注大众、走向大众、引领大众?”及“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之间如何‘搭桥’、融通、和谐?”等话题,展开了面对面的讨论。我们联合上海市政研会推出本期专题——传统文化大众化的路径,摘刊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台湾进行了全台湾经典科段总会考,共有6000多位小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考。会考的范围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易经》、《诗经》等。来自台湾新竹顶埔小学、年仅12岁的林伯丞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他参加最难考的六科十八段,每段有8000多字的考题,背诵经书约15万字。林伯丞的背诵格外引人瞩目,他是考生  相似文献   

7.
“慎我”,就是慎于持己,谨慎自我。览古察今,不难看出:贤智苦多谨慎,多成功;鲁莽者多冲动,多失败。所以中国早就有了“诸葛一生惟谨慎”,“关公大意失荆州”两句广为流传的警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旧体制转换的今天,领导干部增强慎我意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慎我”,包括慎独、慎欲、慎微和慎终四个方面。 慎独。“慎独”一词,早在《礼记》的《中庸》与《大学》两章都曾谈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学》则强调:  相似文献   

8.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2,(3):5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解读: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7,(3):16-17
马英九因“特别费案”被起诉后,民进党是“亦喜亦忧”。“喜”的是马英九在绿营眼中,原本是一位“打不倒的对手”,但因“特别费案”大伤元气后,瞬间强化了“四大天王”的自信,“四大天王”就是要靠“追打马”来创造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诚”是先秦儒家和北宋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先秦儒家那里,《中庸》第一次将“诚”作为核心概念来论述.面对来自佛教和道家的挑战,周敦颐和张载都以《周易》为宗,以《中庸》为体,试图从本体论的高度为儒家的价值理想和治世之道提供新的论证,并且都借用了《中庸》“诚”的思想资源来创建自己的哲学体系.通过与《中庸》相对照,二人论述“诚”的思想时各自的侧重点和独到之处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电视晚会上,小品《装修》中黄宏同巩汉林有这样的两句对话:“我家里的这条狗相当于5个保安”——黄宏“啊!”——巩汉林“手里的五个警棍。”——黄宏记得前几年的春节晚会上,也有一个有和保安有关的小品,内容记不大清楚了,只知道是郭冬临演的保安,他喜欢上了厂里的一个女工,又不敢说,样子傻傻的,被当作了制造幽默的“包袱”。出于职业的关系,这两档子事联系到一起时,总让人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好像被人作践后,又朝脸上啐了两口,踏上几脚似的。孔夫子在《论语》中记了一句话,叫:必也正名乎。意思是一定要先给自己正个名分,所谓名不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俭”与“奢”的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黜奢崇俭”,一是主张“反俭尚奢”。《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民,克俭于家”。《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说法。孔子欣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信条,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孟子说:“贤王必恭俭”,(《孟子滕文公》)老子  相似文献   

14.
孙升亮 《台声》2007,(4):38-40
正如人们事前所普遍预料的那样,民进党内所谓的“四大天王”——谢长廷、游锡垫,苏贞昌和吕秀莲在春节后接连宣布投身2008年“大选”,并在3月初完成党内初选登记。近来.“四大天王”围绕党内初选的争斗越来越血腥惨烈,不仅为本已动荡不安的台湾政局增加了新的乱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陈水扁主政后该党内部产生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述《论语》中“道”的含义 ,对古今注解进行对比分析 ,去发现孔子“道”的另外一个世界 ,以期引起学术界在进行《论语》的诠释和研究时 ,深入到孔子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小说的起源,一般认为与神话、史传、诸子散文(主要是《孟子》、《韩非子》)有关,很少提及《论语》。其实《论语》与小说有密切的关系。《论语》对于小说的影响,不仅在于思想、内容,而且在于艺术形式与文体特征。一 人物形象《论语》虽然是一部记言的散文集,但是它也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首先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环境氛围等细节的叙述、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言为心声”,语言反映人物的思想。《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它记言记事,通过人物语言尤其是对话展现…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始.浙江省乐清市以“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为抓手。创新教育路子,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04年。“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入围中国精神文明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三个作品荣获“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三个奖项,其中《中庸》获最高奖项——孔子奖。2006年.参加第五届全国经典教育经验交流会作专题发言。中央文明办,省委外宣办等有关领导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刘高 《前沿》2004,(8):200
《论语双解》 (张信编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出版 )是作者长期研究《论语》的成果 ,它创造性地寻找现代人解读《论语》的合理方式 ,在经过长期努力创构了系统的方法体系的基础上 ,第一次把《论语》全部资料纳入一个时空框架 ,一个清晰但又不追求微观还原的时空框架。如该书“内容提要”所说 ,该书既是新编《论语》 ,又是以《论语》全部资料编写的一部孔子传。古今《论语注》采用的《论语》版本相似 ,只有个别分章不一致 ,个别用字有差异。古今众多“孔子传记” ,在生平叙述中 ,最多只编入数十例《论语》资料。同这两个系列相比…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某一天,一群有激情的年轻人要给自己的产品去一个名字,我们想到了很多“创意”,但是最终“绿源”深深吸引了我们。绿源,顾名思义,她的本意就是“绿色能源”、“绿色之源”和“与绿有缘”,致力于企业发展与世界和谐的绿色事业,成为我们永久的最动人的崇高愿望。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希望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需要一辆电动车?不,不仅仅是我需要一辆电动车,为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请使用电动车。  相似文献   

20.
姜业奎 《小康》2005,(6):31-32
读者来信建议:《小康》可以讨论有关中国官员读书的话题。他说,官员始终是我们这个国家知识分子群体最集中的领域。这些人看什么书,这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肯定会造成影响。这样的意识、或者说问题,还不是这位读者朋友首先提出的。媒体曾报道说,海南省省长卫留成上任伊始,就买了100本《致加西亚的信》作为新年礼物,送给省政府厅局级和县市领导。后来,卫留成又向省人大代表推荐了《改革政府》一书。身处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竖立起“终身学习”的目标实在大有必要。中国官员大概熟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吧。然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根本目标,却在“终身学习”。在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据说所有的知识经过5年就翻一番,如果官员不继续加强学习,那“半部《论语》”在你工作十年后,可能也就是两三页纸的分量了。当然,上面所说的无非是些“正确的废话”。关于官员读书话题的讨论,更多地,恐怕需要听一听民间的声音——既然省长可以用推荐书目的方式,向下属表达他对他们最殷切的希望,那么,我们的市民是不是也可以向自己的市长推荐几本书,表达一下他们对市长最急迫的期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