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为政》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未之不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言之所以为言也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  相似文献   

2.
传统儒学以希圣希贤、以作为传统社会下的"君子"概念优先。《论语》中对"君子"描述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甚至到汉代更强调要"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重点变成好像以‘道义’为主,‘利’好像不能谈了。"林安梧说。  相似文献   

3.
<正>孔子说,"君子不器",言简意赅,表达了孔子心目中对君子的核心定位。这一定位如此直截了当,以至于不再需要《论语》中反复出现的礼、孝、仁、和、道等正面价值来加以附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老子》中两处“圣人之治”的明确主张谈起,分列“表相”及“根本”的双重诠释逻辑,深入分析《老子》文本中的“圣人之治”政治观,逐层呈现《老子》立意于根本道论之上的政治理想.以体、相、用为线索,分析“圣人之治”政治现的“体”——“圣人之治”根本逻辑的核心在“民”;讨论圣人辅民治政之“相”——“无为”、“贵柔”、“防微杜渐”等等;最后达到“圣人之治”双重逻辑下的任运之“用”——因任“自然”.  相似文献   

5.
吴默闻 《湖湘论坛》2011,24(2):75-78,106
《礼记.缁衣》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君王的治世之道和君子之德。"缁衣"这个篇名,既反映了全文的政治主题,又体现了儒家政治以德治世的特点。本文以通行本《缁衣》为依据,试图在辨析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德政与刑罚、上下关系、言与行、君子与他人等方面,分析其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公民导刊》2011,(8):52-52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点评: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点评: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相似文献   

7.
《清华法学》第一辑至第九辑依次排列在案头的三层书架上,色泽如铭刻青史的磬石,纹样似编织金秀的锦绣,风“虎”云“龙”,若干“符号”,正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恢宏气象。——艰难,坚持而坚韧,尽责方尽善,《清华法学》终于“初九”了。在文武先贤、宋明先哲心目中,“初九”的意象深沉而深远。然而“坚持而坚韧,尽责方尽善”的意味对照这自第一辑至第九辑的《清华法学》却也不难品出。母校清华因梁任公的言说,而确定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校训,用乾坤之道来为《清华法学》第九辑做一个尾注,四海方家当宽恕小子的放肆大胆。  相似文献   

8.
北宋苏洵著有《心术》一书,其中开宗明义——为将之道,当先知人;知人之道,当先知心。这一治兵之道运用到企业管理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是立业的根本,“人心”是企业无形的资产。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感和夫认为“人心比什么都重要”、“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心的团结更加  相似文献   

9.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109,载本刊2006年第5期) 110.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注 "会",相见,结交,聚集. 译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与朋友相识相聚,以朋友之道辅助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国语》为研究周代思想史的特征提供了生动的依据。一方面,周人肯定神灵的存在,主张"民神异业","绝地天通",重新恢复"神"的权威和神职人员的神圣性;另一方面,周人又将"人"提高到了与"神"同等的地位,要求"事神保民",达到"民神无怨",并将决定神意的根本归结到民意、道德上,提出"道而得神,是谓逢福""君子之行,唯道是从",倡导节俭利民的君德,体现出尚贤、尚信、谏失德、诛无道的人道取向。  相似文献   

11.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点评:这句话是说,内心真诚,会流露于言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也会谨慎不苟。"君子慎独"是儒家加强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任何环境都能保持自己的操守,才是真正的君子。  相似文献   

1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一则点评:庄子这句话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淡然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甘甜如蜜;君子间的交往虽然平淡,却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如亲人般伸手援助;而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甘甜,但会在你需要帮助时,与你绝交。“君子  相似文献   

13.
王爽 《创造》2010,(6):78-79
云南弘石律师(集团)事务所,濮鹤周律师的办公室里,一幅座右铭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吾辈以厚德载物。”这句出自《周易》的名言大意是这样的:天的运动刚强劲缝,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加内涵、贡献社会。  相似文献   

14.
何为君子?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君子的上乘人格,被孔子视为达圣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应如何具备这样的“上乘人格”呢?简言之,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党员干部专心致志于本职,就必然走向为党为人民的上乘人格之道。  相似文献   

15.
在《论语》中,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是靠以仁为内容的精神内核、以道为内容的思想依托以及奉行一以贯之之道的君子的外在形象共同体现的。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民族精神传承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为当今时代塑造公民健全人格、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论语·卫灵公》中记孔子言曰:“君子谋道不谋食”。此言君子,士人之谓也。“谋道”与“不谋道”遂分别成为当时和以后士人沉重使命的表征和修身养性的禁忌。“谋道不谋食”说,至少包孕了四层含义。一为“士志于道”,士应以建道为己任,谋道是士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核心,故“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二为“忧道不忧贫”。士人以道的发展为安身立命之基,贫不足忧,而天下失道则堪重忧。故要“笃信善学,守死善道”,不能因谋食果腹之需而置道之有无于不顾,“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贫贱不能移”则是这一思想的归  相似文献   

17.
张春梅  邵龙宝 《人民论坛》2011,(12):166-167
在《论语》中,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是靠以"仁"为内容的精神内核、以道为内容的思想依托以及奉行"一以贯之"之道的君子的外在形象共同体现的。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民族精神传承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为当今时代塑造公民健全人格、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群书治要》收录有《礼记·乐记》。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一句话“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意思是:懂乐的人才真正的快乐,正人君子闻道、得道就很快乐,而小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他才很高兴。走在正道上,并且控制欲望,我们就可以非常快乐而不恐惧慌乱。贪恋私欲而不行正道,我们就会迷惑而且不快乐。《礼记·乐记》还提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於中,故形於声,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19.
王福革 《前沿》2008,(4):186-189
对老子哲学研究,要从整体上把握“道”的根本,进而研究“为学”的内容,明白“为道”之法,读出在“为道”生命中的信仰范导,以及“道”、“德”之关系。这样才能理解《道德经》。对“道”、“德”等问题的理解,只有在全文中才能充分。这是研究老子哲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人们对如何理解“和谐”概念甚为关注。许多文章以孔子的话“和而不同”来诠释和谐,并认为主张和,不主张同,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就涉及和谐与共同的关系问题,和谐与共同是互相排斥的吗?不同就一定和谐吗?黄楠森就此提!出了看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话是否能理解为“君子要和不要同,小人要同不要和”?不能。孔子“要同”的话也不少,如“道不同,不相为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如此,儒家还要世界大同。《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