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清官受人敬仰,有关他们为官清廉而获得种种美名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读来颇受教益。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有一次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文史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2,(23):45-45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为官清廉无私,崇尚节约,甘于淡泊。他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成鸭,乃割下一半作为儿子回老家时路上的莱肴,因此得名“半鸭知县”。  相似文献   

3.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乘舟而行,当船行至江中还未离开县境时,他把这一文钱投入江中,还给会稽的父老乡亲。最终,刘太守一钱不沾,两袖清风而去。后来人们赞颂他为“一钱太守”。  相似文献   

4.
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为政清廉,政绩卓著,颇得民心。离任时,当地百姓因素知他洁身自爱,赠一百钱为他送行,刘宠坚辞拒收,终因盛情难却,收了一文钱为记,于是“一钱”太守的美名和刘宠廉洁自律的佳话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一钱太守──刘宠。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时,政绩显著,操守廉政。离任时,会稽几位老人凑了一百钱送他,刘宠不肯接受。后因盛情难却,他只选一钱作为纪念,于是被誉为“一钱太守”。 二不公──范景文。明代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当时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登门相求,范景文都一一谢绝,并在府门上写了“不受嘱,不受馈”。从此,“二不公”的美号便传开了。 三汤道台──汤斌。清代汤斌曾任岭北道台,为政三年,两袖清风,每日以豆腐汤为食,于是,他被人家称为“三汤道台”。其意是:为政象豆腐汤那样清,生活象黄连…  相似文献   

6.
说“廉”     
廉吏自古有之,曾留下了许多佳话。 钱太守:后汉会稽太守刘宠居官清廉,离任时由阴县几位老人以100钱相赠。刘宠先是婉言谢绝,最终因盛情难却,只接受一钱。时人誉为“一钱太守”。 二不尚书:明朝内阁大学士范景文为拒亲朋好友相求,在门上贴出“不受嘱、不受馈”字,以明心迹、获“二不尚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他们爱民自律的品质在一代代百姓中流传。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好官、清官的爱戴和敬仰。半鸭知县清康熙年间,于成龙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一次,他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他没有什么给儿子,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清官廉吏的爱戴和敬仰。半鸭知县。清朝康熙年间,于成龙在担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一次,于成龙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于成龙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给儿子。  相似文献   

9.
史载,明朝永乐年间,胡寿安任新繁知县。一次,儿子从家乡新安来看望他,两个月内吃掉了两只鸡。胡寿安得知后大怒,责备儿子这么贪吃,生怕毁坏了他清廉的名声。儿子很惭愧,接受了父亲的训导,并以此为戒。  相似文献   

10.
“一钱太守”与“十钱主簿”“一钱太守”指的是汉代刘宠,因其政绩显著,被提升为将作大将(主管朝廷修建的官员)。临行前,郡内六位白发老翁,为表民意,均出一百文钱相送,刘宠不收下就不能离开。刘宠无奈,收了每人一文钱,留下“一钱太守”美名。“十钱主簿”指的是北魏元庆智,生性贪鄙,作太  相似文献   

11.
清道光二十一年,通渭县鸡川乡牛家坡人牛树梅考取进士,先后任四川雅安、隆昌、彰明知县,茂州知州,宁远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职。由于他为官清明,巴蜀百姓称其为“牛青天”。心忧百姓,廉政为民。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四川宁远发生大地震,全城毁灭。知府牛树梅的小儿子被压死在父亲的破旧官邸中。牛树梅以民众疾苦为重,化悲痛为力量,全力组织灾民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当地百姓深受感动,称颂“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他体察民情,生活俭约,轻车简从,反对迎来送往。同治元年,赴任四川按察使前,…  相似文献   

12.
明人袁宏道任吴县知县时,整顿吏治,精兵简政,轻刑省讼,备受百姓拥戴。尤其是他处理公务快速公允,办事之人至多在城里吃一餐饭的工夫事情就已办好。“升米公事”自此在百姓中传开。细想一下,“升米公事”之所以能赢得百姓赞誉,其可贵之处就在于食“升米”之间“公事”毕,不推不诿。时至今日,“升米公事”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与官声     
<正>近来偶尔翻阅史书,对书中五位"数字廉官"之为颇有感触。五位官员廉洁自律,清贫如洗,一心为民,可谓圣人之德,君子之行!后汉会稽太守刘宠,一生廉洁为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卸任时,乡亲们送一百钱作为路费,但他婉言谢绝,只拿了一个钱作为纪念,从此"一钱太守"的美名就传开了。明朝尚书范景文,为谢  相似文献   

14.
《党员干部之友》2013,(3):44-45
①羊续,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东汉时著名清官,有“悬鱼太守”之称。出任南阳太守时,他布衣简从,只带一名书童,坐牛车赴任。 ②每到一地,羊续必邀当地百姓促膝谈心,聊家常话。就这样,他还未到衙门,就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官吏们的政绩情况模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5.
“忠臣不私”与“私臣不忠”任骈春东汉年间,武威郡太守任廷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百姓拥戴,名垂凉州,朝野上下也对他颇多赞誉。在此之前,汉光武帝召见任廷,诏封他调任武戚太守,并要他一定好好侍侯上司,以求将来不断升迁,好光宗耀祖。任廷听后,不以为然,反说如果...  相似文献   

16.
明嘉靖年间,在海瑞之前有个徐九思,其清廉惠民、勤于职守的名声不亚于海刚峰。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嘉靖巾任句容(今属江苏)县知县。九思为官自奉清廉。力行勤俭。他“生平不嗜肉,惟啖菜”。居堂中挂一幅青菜图,旁书:“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以此来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17.
学会吃“百家宴”张述华电视剧《郑板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年,郑板桥任知县的县里发生灾荒,知府大人要来体察民情。为此,郑知县特意准备了一桌“百家宴”。当几位百姓把饭菜端上桌来,知府及其随僚们一个个都傻了眼。原以为这百家宴是百里挑一的佳肴荟萃,不料此...  相似文献   

18.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3,(19):17-17
明嘉靖四年,徐九思任江苏句容知县。任职期间.他在县衙前竖立一座石碑.碑上是刻的他画的一棵大白菜,两侧题写了一幅楹联:“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他在句容九年,为官清廉,自奉节俭,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深受百姓爱戴.徐九思逝世后.句容百姓为了怀念这位清官.捐资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予以供奉。  相似文献   

19.
正在重庆江津1500多年建县史中,只有两人曾三任知县,国璋就是其中之一。国璋(1839-1900)字子达,杭阿坦氏,蒙古镶白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第一次任江津知县,任内颇有政绩,被称为"能吏"。光绪六年(1880年),国璋第二次任江津知县,不料次年底调离江津。十年后,他第三次任江津知县,因广施惠政,深受百姓敬仰,后来擢升巴县知县。殁后,江津百姓将其牌  相似文献   

20.
江林 《党风与廉政》2003,(10):12-13
青天下鉴此心,敢不光明正直;赤子来游吾腹,愿言岂弟慈祥。明朝万历进士吕坤任刑部侍郎时自题公署联。据说吕坤初为襄垣知县,因政绩卓著,执法公允,而深得民心。离任时,北风呼号,百姓顶风冒雪相送数十里,表达对他的热爱与敬重。上联表白自己做清官的心志,下联表白注重修养与百姓亲近的意愿。联中的赤子引申为百姓。“赤子来游吾腹”强调对百姓的坦诚相待。“岂弟”语出《诗经》,和乐平易之意,意即以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让百姓与自己亲近。无可颂歌,百姓膏脂未尝染指;有何欢喜,七旬夫妇难得齐眉。此联是清末闽中(今福建福州)人谢秋槎在自己七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