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生态危机和资产阶级是相伴而生的,资产阶级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生态危机,因为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城市掠夺乡村的生态资源、资产阶级完全占有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享有权、生态侵略和生态殖民主义的出现。因此,要解决生态危机,必须从资本主义制度切入,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警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当前,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是当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它从生态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全面阐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是生态社会主义的一座里程碑。宣言规划了生态社会主义的蓝图,但并没有摆脱传统生态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路径。一方面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能容忍对增长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在资本主义的体制内提出了一系列限制经济增长的改良措施,因而陷入了两难选择的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3.
生态社会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和摆脱生态危机的途径,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必然联系,展示了社会公正与生态和谐内在统一的未来社会的图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无产阶级理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作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为无产阶级的崇高社会理想奠定了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理论指南。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根据唯物史观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必须加强理想教育,进一步形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保护运动蓬勃兴起。在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它是最具“红色”的“绿色思想”,是最“前卫”、最激烈的生态理论。它以它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其倡导和开展绿色生态运动的思想武器,从政治和文化层面深刻地揭示了产生生态危机问题的社会根源,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新的批判。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接连发生的严重经济危机,与这些国家的新社会运动以及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转向和探索紧密相连。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6.
杨小军  周晓敏 《求索》2007,(3):136-137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绿色政治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会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佩珀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论证了现代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方式,明确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相结合,构建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他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 2 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绿色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许多有益的思考 :保护生态基础是解决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 ;解决生态危机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之一 ;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经济系统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袁欢 《新东方》2024,(1):83-88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均在生态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上作出了一定探索,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绿色运动的发展。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均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但在指导思想、致力于解决的矛盾问题以及实现生态目标的方式途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阐释了“资本主义两重矛盾”,并在具体实践中走上了改良折中的“第三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的指引下,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生态贡献,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路径。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0.
许婕 《前沿》2011,(12):187-189
在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自然解读的基础上,詹姆斯.奥康纳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分析为前提,通过阐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重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了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构建了以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理论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同时探索了生态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及模式。虽然该理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形成作出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填补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空场。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70年,正是在其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共产党宣言》中蕴含了"国家"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一脉相承,是对《共产党宣言》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发展大工业的思想、发展公有制的思想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思想的发展和实践。坚持《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西方社会思潮,是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始终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理论建构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为方法论基础,从制度层面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想。生态社会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论述,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生态矛盾 ,生态危机已从资本主义社会扩展为全球化危机。生态矛盾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 ,要解决生态矛盾 ,必须确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遵循生态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原则 ,构建生态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根源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所带来的严重生态危机。这一社会思潮致力于将生态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的前途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充实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内容。生态社会主义强调建立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关系,致力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以人为本的生态政治和公平正义的生态社会等,这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也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新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由"四位一体"升华为"五位一体"。这一升华既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根源。因此,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两个角度追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新社会思潮,它探寻了生态危机产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建构原则和结构,既有其积极和进步的一面,又有其不成熟和不现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王洪彬 《人民论坛》2013,(8):212-213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基础,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依靠具有“生态意识”的人民大众力量才能摆脱生态危机,摆脱生态危机还应具有全球图景。中国可借鉴其中合理的主张,正确处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全球范围内摆脱生态危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高亚春 《前沿》2013,(3):171-172,17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且直接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最终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康树元  颜小燕 《前沿》2012,(4):24-25
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催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各个方面都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温《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论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跨越理论中开创了另一种社会主义观,即现实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恩经典著作中所论述的经典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的两种社会主义观;建设现实社会主义不能用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计划经济、没有商品货币)去规划和指导;在经过长期探索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找到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可行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