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寓意之文,又是纪实之文。现多认为《桃花源记》系寓意之文,且认为陶文是虚构之故事,其桃花源亦误认是湖南武陵。考当时社会与史籍,实不尽然。近代史家陈寅恪先生据史祥加求证,“纪实立说”,指出《桃花源记》之桃花源应在北方的弘农或上洛。  相似文献   

2.
曹伟 《小康》2013,(9):43-47
一个鲜为人知的边陲贫困县,摇身变成了陶渊明笔下真正的世外桃源。从东部沿海被引进到武陵山区的县委书记陈勇,主导着这场变化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千多年前,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图景,表达了他退隐归耕、安享人生的心愿。而现实中,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相似文献   

3.
正说来真是惭愧,在读李蒙的传记《陶渊明》以前,我对陶渊明所知甚少,但却一直以讹传讹,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很顽固的概念:以为陶公过的是悠然自得、养尊处优的隐居生活,以为陶公纯粹就是一个做秀的隐者,以为他写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一种空虚的幻像……看完了,真是很沉重,也很悲哀,为自己,  相似文献   

4.
说来真是惭愧,在读李蒙的传记《陶渊明》以前,我对陶渊明所知甚少,但却一直以讹传讹,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很顽固的概念:以为陶公过的是悠然自得、养尊处优的隐居生活,以为陶公纯粹就是一个做秀的隐者,以为他写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一种空虚的幻像……看完了,真是很沉重,也很悲哀,为自己,为陶公。  相似文献   

5.
相约桃花源     
八月的洞庭湖畔,处处花香,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桃花源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参加第六届“湖湘文化之旅”台湾教育交流团的近50所中小学名校的80名校长和教师。这里记录的是交流团在湖南省桃源县的几个侧面。醉迷“世外桃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境内的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避秦绝境遗址,这里有桃花源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福地洞天桃红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个景区近百个景点,人在其间宛如游走画中。导游的介…  相似文献   

6.
于耕科 《传承》2007,(12):45-48
自1600年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后,"桃花源"就成为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圣地,从古至今,人们为之心驰神往,为之寻寻觅觅。那么,陶渊明所看到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呢?这些年来,在湖南常德的桃花源之后,浙江慈溪、江西九江、湖北竹山等地又纷纷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世外"桃花源"。哪一个是真正的陶渊明笔下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呢?各地"桃花源"的主人都旁征博引,据理力争,至今不知所以然。我心仪的"桃花源"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提起陶渊明,我们就想起他是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桃花源诗并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更是令人神往。但对他的归隐,对他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诗并记》,以前的研究者从社会环境和政治斗争方面考虑得多,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陶渊明的主观思想方面研究得少,故未能探寻出它的思想根源和真正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今日桃花源     
今日桃花源高同星陶渊明在1500年以前作《桃花源记》。10年前的一天,离现在桃花源公园不远的地方,一位乡长向湖南省常德地委书记和临澧县委书记同时递交了《关于我不当乡长当组长的申请报告》。这位乡长是共产党员吴志泉。他在这份报告中描绘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自晋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一首,《桃花源诗(并序)》问世,武陵山便以其秀丽景色、浓郁风情及神秘传说吸引着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前往寻幽访古。其实,岂止桃花园,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山川秀美、沟壑纵横、溶洞密布、地貌神奇。既有为“避秦时乱”的先人及后世子民在此“怡然自乐”,更有贺龙、任弼时、王震、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红军二、六军团在这里会师并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境内占总人口(72万)83.6%的土家、苗、满、彝、回、黎等16个少数民族酿制的浓郁淳厚的民族风情,足能让中外游人为之沉醉,为之迷离。经初步勘查,酉阳境内可资开发的以自然风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新记     
因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376—427年)千古佳作《桃花源记》而闻名于世的古迹桃花源,如今扩大了游览区,且每逢春天都举行桃花游园盛会,吸引了几十万中外游客。位于湖南省桃源县的桃花源,原来只有桃花山0.34平方公里大的主景区,现在已扩大了24倍,新增景点50多个。由桃花山向东延伸1公里,是牌楼巍峨的桃仙岭景区;向北扩展到沅江河畔,是高阁流霞的桃源山景区;再往南面的群峰峡谷拓展,是竹廊称绝的秦人村景区。  相似文献   

11.
“全国陶渊明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3月27日至30日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举行,是’92中国湖南常德经技贸洽谈会暨桃花源游园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会议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53人。会议收到论文及论文提纲40余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桃源县内修缮一新的桃花源。 这次会议重点探讨了以下一些问题: 1、关于陶渊明的归隐。陶渊明的归隐,是陶渊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重点讨论了诗人归隐的内因。有代表指出,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常傲然以称情”中“称情”二字,便是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1,(8):40-42
香格里拉源自藏传佛教文化中的香巴拉王国。——云南省政府香格里拉课题组,1997年9月这世上究竟有没有香格里拉?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是否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只是一种理想的世界?如果有,那么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消失的地平线》,用优美的文笔向世人描绘了一个西方人眼中的桃花源,一个充满梦幻、充满诗情、充满牧歌的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0,(4):78-82
溪口,得名于穿镇而过的剡溪之水,澄碧如练,逶迤至远方。不远处武山雄踞于东。山水相映,山清水秀。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源”相传指的就是这里,因为溪口的古称就是“武陵”。秀美的风光使这里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到了近现代,源于蒋氏父子的关系,溪口再度成为焦点。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潮流中.溪口一度躁动,继而空前繁盛,最终又重趋平静和散淡。这个秀丽的小镇,算得上是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19)
<正>在着力打造美丽经济的同时,常德市将百姓安居乐业放在首位先后制定了"美丽乡村"、"完美社区"建设模式,打造民心工程"诗墙品武陵,德眼看天下。花堤观沅水,阳山沐晚霞。漫步桃花源,怀古孤峰塔。泛舟朗州城,举杯邀司马……"常德市市委书记王群一首《新常德畅想》,将一幅常德的美丽画卷勾勒在众人眼前。常德,古称"武陵",别名"柳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相似文献   

15.
正"……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每当出神入化的美景映入眼帘时,耳边总会回响起靖节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词句。在城市生活急剧扩张的情势下,能够保有自身较完整生态系统的自然区域无疑已经成了现代人眼中的"桃花源",贵州的湿地保护区算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主要想从柏格理先生背后的背景来谈一谈我们如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刚才陈浩武老师以及前面两个片子向我们所展现的石门坎和柏格理这些现象。我先给大家看一首陶渊明写的诗,就是写在《桃花源记》后面那首诗的前面几句,第一句"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就是说秦始皇扰乱了上天所规定的法度,有见识的人,就试图离开秦始皇的统治,而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在陶渊明心目中认为世界上有个东西叫天纪,天纪是在人间之外,但同时又约束人间、支配人间的上天的秩序。秦始皇错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在长沙工作的男子兴冲冲地跟媒体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寻找,他找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者跟着这名男子像模像样地踏访了一番,给出个结  相似文献   

18.
古月 《研究与交流》2005,(6):24-24,28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古人对田园生活的写照。而当我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似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桃花源般一尘不染。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相似文献   

19.
我的小康梦     
从<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篇中第一次出现"小康"一词开始,中华民族追"小康"奔"大同"的理想就持续了两千多年.陶渊明以文学家的笔为我们描绘了桃花源这一理想境界;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为中华民族的小康梦增添了一缕缕希望的亮光.但桃花源只是文人为我们塑造的精神家园.唐朝和清朝的封建盛世,尽管使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但广大的下层人民仍然很难得到实惠,国家也未能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20.
提起菊花,总会想起陶渊明。陶渊明与菊花,早已成为诗人与花的经典绝配。年少时读周敦颐《爱莲说》,写的虽是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开首已提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诗有一首提及菊花的是其《饮酒诗二十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