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新时期散文的沉寂,原因主要在于散文文体被限定在所谓“抒情散文”的天地之中,一味追求纤细飘逸,或围绕政治和道德的课题,或沉醉在“意境”的古典审美规范之中。另一方面,小说与电影的散文化现象又给我们以启示,散文的泛化是散文将自身的文体特性沉潜到诸种艺术形式中,目的在寻求一种新的综合和创造,以形成一个利于散文再次崛起的广阔的艺术背景。据此,作者界定散文是一种游离于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文体。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被誉为集北宋词之大成者。前人在探讨清真词艺术技巧的同时,对他词境的特点也多所论述。张炎说:“美成词浑厚和雅”(《词源》),陈廷焯也说:“美成规模较大”(《白雨斋词话》),王国维虽然在《人间词话》中对周词多所贬抑,但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却也不得不推举清真词“博大精工”的境界。要弄清楚清真词境浑厚这一特点,必须  相似文献   

3.
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包含着挣扎和战斗。”①散文发展之快,成绩之显著,也是公认的。一九二七年,朱自清在总结“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时说过:“散文的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方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②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的奠基者姚斯说文学史即文学作品的消费史。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消费者即读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准决定了某一作品在那一时代的抑扬 ,左右着某一作家在那一时代的尊卑。而时代气候对读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准的影响是巨大的 ,刘勰说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文心雕龙·时序》) ,他认为建安文学“雅好慷慨”、“梗慨多气”的优秀特色是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说的是时代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但我们不难理解 ,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特色就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准。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 ,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评析了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作者认为,“艺术社会学”理论是贯串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一条主线,艺术与社会的相关问题则是其研究的主题。作者不同意国内一些学者说阿多诺美学是“否定的美学”,认为阿多诺是以“启蒙”为切点、以“否定”为武器、以“历史”为背景、以“艺术”为中介、以“社会”为旨归来建构其美学体系的。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西南的永州市早就因柳宗元的散文而闻名于世,“永州之野产异蛇……”永州下辖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个小县城,人口约46万,位于该市西南,与广西接壤。“这里不见异蛇,却有一桩奇冤的案子。”徐茂军说。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近代美学中,肇始于康德,光大于席勒的“游戏”说,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中,虽然没有“游戏”说的概念,但我们可以发现,作为晚明文艺思潮的一个显著特色,“文以适情”,“为文自娱”的文艺主张与之庶几相近。无以名之,姑妄名之“自娱”说,申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象形、象意与表意——论汉字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兰先生在"六书说"的基础上,提出"象形、象意、形声"的"三书说",裘锡圭先生对唐说提出质疑,提出了"表意、假借、形声"的"新三书说"。"旧新三书说"把"意"变成了低一层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汉字"象"的因素,其主要缺陷是对汉字这种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缺乏一种特异性的自觉和同情。而汉字中或凝练或抽象的形象,往往是事物精华的浓缩和概括,透过汉字的形象,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观念的凝聚。中国精神与中国知识,以仍然鲜活的形式,体现在文字的创造中。"象"与"意"作为一种特殊的统一体,在汉字的发展史中,起着深刻的作用。汉字构形中的"抽象",表现了汉字写"意"的特点,唤醒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写意"的传统意识。象形、象意,包含着"象"与"意"两大传统的交融,并通过"象外之象"、"意外之意",开辟辽阔浩渺的审美空间。因此,我们对汉字的认识必须超越认识层面,进入美学探索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热"已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但与之不相称的是,对于朱光潜"如何走上美学之路"的问题,却始终语焉不详或含糊其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在曲折复杂的历史境遇中经历过"两期三阶段"的发展,纵览其思想脉络,有一套清澈隽永而又自然畅达的话语方式和价值坚守一直贯穿其中,奠定了朱光潜美学最突出的精神特质和审美底蕴,这就是白马湖散文精神。通过澄清朱光潜思想的美学起点问题,不仅有利于推进和完善朱光潜研究的整体性,同时对于重估白马湖散文流派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的“文法”论在他的整个小说艺术理论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圣叹的“文法”论似乎远逊于他的“性格”论。因为他对“文法”的具体分析有时失之穿凿附会,令人想起明代七子死于绳墨法度之下的伪古典主义与八股时文作法之迂腐套子。这种见解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如果不对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从美学的高度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仅从上述的几点理由下断语,至少是轻率的。本文拟对他的“文法”论略作一些探讨,以求理解金圣叹所重视的“文法”在他整个小说理论中的地位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璟 《人民司法》2021,(9):22-23
木心说:“幸福就是心安理得地爱艺术。”对我而言,幸福就是享受当下,爱我所爱,将时光消耗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工作、生活皆如此。读书时,我曾一度沉醉于诗词之美,后来渐渐明白,我爱的不仅仅是诗词本身,更是诗词之中的情感和意境,以及日复一日地坚持做这件事所赋予我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南方周末》1998年1月2日在“人与法”专栏中发表了贺卫方的一篇约两千字的学术散文 :《复转军人进法院》。这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这是一篇学术杂谈 ,一篇散文 ,但“形散而神聚” ,主旨是 :复转军人不应当成为法官 ,除非他们从前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 ,并且符合法官任职的其他要求。文章说 ,法官这一职业的性质近乎医生 ,同样决定着人们的生死祸福利害 ,同样需要专门的知识素养及技术训练。既然不能“理所当然”地安排复转军人进医院当医生 ,那么也不应“理所当然”地安置复转军人进法院当法官。文章还提到 ,早在80年代 ,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一、赎刑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古人对赎刑的概念已有论及。《说文》日:“赎,贸也”。《玉篇》说:“赎,质也,以财拔罪也”。朱熹说:“赎刑,使之入金而免其罪。”(《朱子大全》卷67,《舜典象刑说》)这些说法,基本上揭示了赎刑的概念。赎刑是我国古代法律规定的犯人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的制度。在古代法律史料中,有时把赎刑单列一项,但赎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它一般不直接适用于某一罪名,只是在判定某种罪行应科的刑罚之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有关美学、艺术和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加以回顾和梳理 ,首先从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切入 ,提出了关于“艺术美学”的基本看法。作者认为“艺术美学”应当包含四个层面 ,即 :艺术美的文化哲学研究、艺术实践之美学思考、审美文化学意义上的艺术价值理论和中国艺术文化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局”字字形,小篆写作“局”,它的形声义三者之间的关系,便间隔不通,于是诸家只有曲为之说。《说文》隶“局”字于口部之下。大徐本说:“局,促也,从口在尺下,复局之。一曰博,所以行棋,象形。”这里两说并存,一是会意,但口在尺下怎么能得出局促的意思呢?另一说是象形,然而此字怎么会象博局的形状呢?这两说都难以成立。尽管徐锴、段玉裁、朱骏声、王筠等人作了许多解释,还是不能令人信服。另一些学者则另立新说。徐灏《说文解  相似文献   

16.
历来许多人爱读《庄子》,甚至终身不倦。《庄子》这部书何以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许多论者均以为是由于《庄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鲁迅先生就曾说,《庄子》一书“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明代的罗勉遭也说过: “《庄子》为书,虽恢恑谲怪,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道,而风云开阖,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每奇之。”(《南华真经循本》释题)汪洋恣肆、恢愧谲怪的艺术风格使得读者爱不释卷,这固然是不错的,但笔者认为,《庄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则更是使读者终生不倦的重要原因。《庄子》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哲学著作,但却与一般的哲理散文不同,即不是用论述性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去阐述哲理,去说服人;而主要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情去感染人、打动人,让读者自己去“意会”其中的哲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江苏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艺术特征,诸如温和宁静与深沉冷峻的统一,飘逸旷达与执着现实的统一,清新自然与缜密精巧的统一,等等。这些艺术特征表明,江苏文学在内在气韵上是刚柔相济的,因而呈现出一种“中和之美”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九歌·湘君》的结构,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说:“本篇是描写湘夫人(女神)等待湘君(男神)不至而感到怨慕悲伤的诗篇”。马茂元先生《楚辞选》说:“通篇到底都是湘夫人思念湘君的语气。”比起旧时的学者,甚至解放后出版的一些楚辞选本和白话译文,把诗看作是男女神双方对答之词,这两说似更切合诗意。但是,对于诗中“驾飞龙兮北征……横大江兮扬靈”六句,北大参考资料说是:“写男神将至而终于未至”;马先生则说:“这六句是湘夫人的想像之词,她幻想湘君也可能前来和她相会。”两家之说虽不尽相同,但显然  相似文献   

19.
法国二百五十年绘画展览在上海展出时,其中有一幅题为“暴风雨”的油画,画面上展现的是暴风卷着带雨的乌云,遮天盖地而来,一辆牛车顶风奔突。两种力量在猛烈相冲击,使人觉得不是牛车把这庞然大物撞一个窟窿,就是这庞然大物把牛车摧毁。同是表现风雨的艺术,也会出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意境。杜工部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曹子建咏雨诗云:“天复何弥广,苞育此群生,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  相似文献   

20.
作为拟古主义者的明代前后七子,也有自赎与蜕变.其变异性的文论之一,是富有思辨智慧的审美解悟说。首先,他们顺向于“禅悟”,以“自悟自解”、“师心独造”的方式跨入审美直觉的新天地;接着,将他们与“禅悟”顺向和逆向的思维有机地融为一体,既重视以瞬间的“顿悟”捕捉天机,更重视在连续性的构思中组合意象,创造完整的意境;最后,以“经事以养道”开拓生活之源,以“博综群籍,冥悟玄理”扩充学识之流,将“妙悟”说从审美直觉的层面提升到追求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解悟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