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明明简介男1952年出生于北京,山东蓬莱县人。现为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它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成为东方绘画的至高典范,在世界视觉艺术史的长廊之中留下了众多璀璨的篇章。王明明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家,多年以来,他不断在传统艺术中寻求中国画的精髓,体悟自然,感悟人生,发现新的人文精神。并孜孜不倦地在传统精华中融入新的感受和生活深度。他的画作洋溢着浓郁的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8)
<正>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中国画的自娱性、抒情性功能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精神,而中国画所体现出的以表现文人画家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状方面,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愈发式微。在上世纪初期曾借鉴西方绘画,寻求改良,在取其形式题材上,为中国画创作增加了新的元素,尤其是表现在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上。"主题性"这个词有人认为始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这种说法还未查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历来有"师古人、师造化"的传统.清末以来不少山水画家坚持文人画传统,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滋生了厌世和逃世心理,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没有了"师造化"的精神.20世纪提倡艺术面向生活、面向现实,亚明先生五十年代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外出写生的创举,不仅促使"新金陵画派"的诞生,成就了自己在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画在整体文化精神和笔墨艺术上的变革.此后,亚明先生多次出国访问写生,努力尝试使外国风情同中国画笔墨融合,又一次推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行遍西欧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他乡异国,一位老者长髯飘拂,玄色长袍,高士帽悬挂双飘带,手执拐杖,脚蹬朝靴,古朴洒脱,这便是川剧舞台上的"张大千".张大千是著名的中国画画家,字爰,四川内江人.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三年.他八十四岁的人生经历,曲折跌宕,丰富多彩.仅在"而立之年",他便和齐白石共享"南张北齐"的美誉.从一九四九年起,他定居海外,一改昔日画风,创造了中国画"泼墨泼彩"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上又与毕加索有"东张西毕"之称.他还被纽约国立艺术学会公选为世界第一大画家.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画师,他的家乡内江市川剧团演出了现代川剧《张大千》  相似文献   

5.
国画探源     
中国画源远流长,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画发源于古代陶器表面图案鱼、鸟、兽等,线条简单而明快;中国画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帛画、庙堂圣贤画像、宫廷壁画、佛像,至隋唐趋向全盛;两宋及元明,水墨文人画逐渐占据主流;清及民国,西画渐近,传统绘画日趋衰落。近代中国画在摹古与创新的碰撞中艰难前行。溯源探流仅为当代在传统绘画的传承有所下降的情况下,立足东方绘画传统,吸收西方绘画精粹,走东西方融合之路,让中国画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琦 《今日中国论坛》2011,(5):81-83,80
上世纪初以来,百年中国画的发展,风风雨雨,从来没有安静。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这种动荡在改革开放以后达到高潮,文化虚无主义愈演愈烈,"中国画穷途末路"之说盛行。但也恰恰在那时,我坚定了自己研究传统,发扬传统的创作信念。中国画的思想是"合",西画的思想就是"取"。西画主要关注对实际物理空间的获取,画家绘画如此,观众看画也是如此,西画对观众来说是向外走的;中国画则关注对虚幻心理空间的获得,画家绘画如此,观众读画也是如此,中国画是牵引观众向里走的,观众被画带到更远的地方,观众最后与天地宇宙合而为一,这就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画强调文史性,她不同于油画那样是强调数理性的绘画,所以中国人讲究笔墨,讲究画外之意,这是其他绘画所无法替代的。中国画自有她强大的生命力,她是中国人以视觉方式对人类认识世界的特殊贡献,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仍然是我觉得最骄傲的称呼。我对中国画的未来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张兵 《人民论坛》2011,(7):224-225
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在绵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趋向。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虽然在再现与表现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的手段上有所不同,但古典诗词借助"绘画意象"构成语言,营造出了使我们产生丰富联想的"语境"。  相似文献   

8.
陈正雄,1935年生于台北,是台湾推展抽象绘画的先驱,他将抽象艺术的种子散播在台湾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且蔚然有成,对台湾现代艺术理念的传承与发展,有相当重要的贡献。陈正雄在现代绘画创作及理论上耕耘研究逾50年,享誉艺坛,是台湾抽象派的大师级人物,曾创立现代画学会及台北艺术家联谊会,并获选为理事长。有人称他为"台湾抽象绘画推手"、"台湾抽象绘画教  相似文献   

9.
对当代绘画艺术家来说,藏区是艺术的圣地,雪域高原浑然天成的艺术资源和独特的藏族绘画艺术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对藏族绘画艺术而言,进藏艺术家们独特的视角、熟练的技法和艺术上的坚持,是藏族绘画艺术重生发展的新鲜血液。正是因为藏区绘画艺术和艺术家们的相得益彰,几十年来,无数的艺术家先后奔赴青藏高原,在绘画创作的道路上辛勤探索,不懈耕作,通过题材内容、形式、内涵等方面的跨越转变,创作出了一幅幅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进藏艺术家在作品中对现实生活的尊重和真实生活感的表现,重建了藏族绘画艺术,传统的藏族绘画也因此形成了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0.
画舫斋     
中国画创作精要在于笔墨之美,这是我一贯坚持的信念。我以为舍却了这一点。就等于丢掉了中国画的一个命脉。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理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宣泄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1.
花鸟画是以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作为审美与绘画题材的一门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宝库的独特贡献。江苏花鸟画艺术又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花鸟画在中国花鸟画史上一直占有领先位置。六朝时期花鸟画便独立成科,南唐时期的徐熙更是首创水墨"野逸"形态,独创水墨淡彩新法,宋元"写意"与明代"大写意"花鸟画均发端于此。到清代,出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2)
<正>1987年爱平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他是一位勤奋上进的学生。而后,在他与几位同学在军博举办的联展中,看到了他一些充满灵气、格调高雅的作品。200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的工作室,成为高研班中我的一名研究生,应该说爱平是我认识的画家中,对于绘画艺术最为执着者之一。爱平的作品是极有个性化的绘画形式,这种形式构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也正是通过这  相似文献   

13.
正潘公凯出生于浙江宁海,作为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次子,得其衣钵,又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两院院长,对中国画的形态发展皆具有长远广阔的视野。潘公凯长期潜心于创作实践和理论之间的思考与体验,深入研讨中西绘画传统,反思当代美术界全盘西化的思潮,将中国画传统独立性和完整性的体系提到相当的高度,寻找中国画自身的艺术规律,认为如何接续传统才是现在中国画的关键。潘公凯专注于花鸟画的创作和探索,以文人绘画气息为根底,以写意笔墨为语言,拓展传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5)
正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的刘国松,自上世纪60年代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命题之后,始终在"现代"与"水墨"的双重议题上,用乐此不疲的"革命"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进行着各种实验,到世界各地演讲、教学、展览,致力于宣扬中国画的现代化,终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现代水墨大家。2016年4月底至6月初,85岁高龄的他,再次将他的现代水墨艺术的"革命"推向又一个巅峰:一场集他一生经典代表作和最新力作的现代水墨个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成卓 《北京观察》2021,(10):64-67
我的作品有架上绘画、声光电装置、视频、数字艺术等多种形式,除了两幅写实作品承载了对父亲的缅怀外,其他作品通过抽象图形、色彩、多种自制媒介、线条、灯带、编织、拼贴、烧烫、缝补等符号和媒介的象征与隐喻,构成了画面气韵、能量的流动.在创作材料和手法的实验上,使用了灰、酪素、矿物色粉、竹炭粉等自然媒介,结合LED灯带、亚克力等现代材料,借助意大利湿壁画、东方水墨、竹编、缝制等传统技法,运用西方当代艺术的符号与东方线条和书写的精神性隐喻,实现了东西方艺术观念的融合与转换.我试图补充中国与欧美既有的文化符号体系,挑战缺乏兼容性的国际艺术交流语境.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12,(17):60-60
浙江山水画家卓鹤君在西方鲜明的现代绘画语言与东方幽邃的传统审美观念融合中形成了自我风格,以抽象的现代性著称于世,这与他关注于宇宙的图像有关。传统和现代被卓鹤君看作是可以交融的两种心灵导引,以在浩瀚苍茫的宇宙中寻求自己“灵魂印迹”。  相似文献   

17.
刘熙载对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质和艺术本源从多方面进行了颇具新意的评点.刘熙载的思想根基是古典的,评点方法是传统的,但他在古典中有创意,于传统中有新变.与以往对杜诗的评价相比,他以审美的眼光看待杜诗,其评点是在"胸中具有炉锤"、熔铸百家之后的审美观照,亮点聚焦,因之更具独特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18.
砚边断想     
正大自然的美独立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绘画是情感的表达,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验、去挖掘。传统中国绘画与传统哲学息息相关,受老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画家已不满足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摹,而要努力作心灵上的沟通,中国画的写意性由此而生。因此,中国画没有严格意义的写实,而写意画更容易融入画家的感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准则。"以物寓情,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贯穿了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 吴山明-中国人物画坛一颗明星。他以探索时代的、民族的、个性的绘画语言为宗旨,开拓了一条融古通今,从传统迈向现代,国画与西画兼而通之的中国画创新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浙江、全国,乃至国外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艺苑     
浙江山水画家卓鹤君在西方鲜明的现代绘画语言与东方幽邃的传统审美观念融合中形成了自我风格,以抽象的现代性著称于世,这与他关注于宇宙的图像有关。传统和现代被卓鹤君看作是可以交融的两种心灵导引,以在浩瀚苍茫的宇宙中寻求自己"灵魂印迹"。《黄山月影图》以"月影"来阐述"黄山"的意境。烟云横空,月色晦明,风雨适来,飘乎远来,卷舒苍翠,荡乎无形,仍归飘渺的境界。作者运用西方全景式的视觉结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高远法将黄山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