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秦 《群众》2022,(24):4-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作出系统部署。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总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奚荣华 《群众》2020,(3):46-4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了一批人才“富矿”,是创新资源集聚地。地方要打造产业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强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扩大人才“朋友圈”,集聚高端“智囊团”,用好“最强大脑”,实现借力发展、互惠共赢。近年来,海安市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作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招”,通过组织推动、载体带动、政策撬动、创新驱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研用对接,全市1100多家规模企业与12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一大批创新创业成果、项目、人才在海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海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对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驱动里有科学发展观”、“创新驱动里有发展新机遇”、“创新驱动里有德清新崛起”的理念,以最大的力度、最实的举措、最优的作风.抓住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集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营造创业创新这个“第一环境”,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德清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刘波 《群众》2022,(21):63-6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化谋划、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  相似文献   

5.
<正>地方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是与区域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创新组织之一,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承担着培育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科技研发和创新的重要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北作为科教大省,依托科教优势,服务湖北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高校服务湖北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国家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陈卫 《群众》2023,(9):37-3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7.
张宁 《群众》2022,(23):46-4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十四所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松 《群众》2012,(6):69-70
近年来,南京市全力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准备用五年时间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并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为此,南京推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八大计划”,  相似文献   

9.
姜永华 《群众》2012,(8):32-33
近年来,如皋牢固确立“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7.3%,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江苏作为科教资源大省,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优质高校资源,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江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途径。从现状来看,江苏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首先是科技成果转化程度明显加深。近五年来,为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江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在全国较早实施了"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构建国  相似文献   

11.
付天财 《创造》2024,(2):58-6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富源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持续升级“培育”人才政策、搭建“用好”人才平台、保障“奖励”人才经费,促进富源成为“聚集”人才小高地,人才的集聚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富源县生产总值达316.2亿元。  相似文献   

12.
黄凯 《创造》2023,(4):79-8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山市结合工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柔性引才工作上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发挥好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机制,做活柔性引才文章。  相似文献   

13.
彭雷 《群众》2023,(10):29-3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0年以来,南京市玄武区以“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为奋斗目标,逐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不断放大科创平台在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以平台激发创新、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2022年成功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  相似文献   

14.
周晓平 《群众》2021,(3):21-2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强大动员能力,突破体制机制束缚,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中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江苏在全国率先确定“科技兴省”发展战略,其后又将其拓展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新增了创新驱动战略。多年来,科技创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区域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5.
陈惠娟 《群众》2014,(3):45-46
<正>当前,江苏正处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多方面的原因,苏北的发展长期落后于苏南地区。去年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的意见》,启动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将创新驱动战略向苏北纵深推进。科协组织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桥梁纽带,理所应当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苏北全面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引导科技资源服务苏北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王洪海 《乡音》2023,(4):35-36
<正>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您如何看待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具体到承德,又该如何去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7.
胡刚 《群众》2019,(11)
<正>刚刚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力支持创建更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发挥高校作为创新源头和主阵地作用"。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是驱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系统。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中医药一流学科建设的"国家队",以学习领会贯彻习  相似文献   

18.
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提升发展。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在江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核心作用,把党建的新成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本刊邀请来自基层的部分十八大党代表畅谈创新发展体会、总结实践经验,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戚湧 《群众》2021,(1):55-56
“十三五”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视察,作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为江苏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人才是基础,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准人才工作的战略、方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人才对科技的强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实现人才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相关政策与法律。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