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冬玲 《前沿》2006,(9):113-115
隐性课程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只重视显性教育的做法,而更多地关注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功能。本文将选取作为隐性课程之一的校园文化,探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如何塑造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永灿 《前沿》2013,(5):33-34
隐性功能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功能。当前我们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定位仅仅局限于导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或意识形态功能等。这种定位,随着时代及社会的变化,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探求高职思政课中的隐性功能,如方法引导功能、能力培养及人文精神培育功能等,以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及感染力,实现高职思政课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於艳萍 《传承》2008,(10):76-77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的隐含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过程的顺然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等特征,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探讨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点、方法以及与显然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创新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公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育人目标,要求全面发展和完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性,表现为政治导向性、双主体性、开放性。完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认真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相分离,师生关系失衡,教学保障无力的现实困境,通过去除认识层面的功利性,重塑师生关系模式,构建科学的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等有效路径走出困境,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议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的隐含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过程的顺然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等特征,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探讨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点、方法以及与显然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创新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广大教师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而香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隐性教育、拓宽教育途径等特色,可为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可见,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当促进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从而充分提升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8.
将思想和艺术相结合,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有待于拓展,而把各种艺术手段运用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则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实践教学具有美育功能、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人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的有机统一.全球化时代和中国社会转型所造成的价值观问题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符合自己国情、政情和民族文化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藉此平台发挥出其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功能决定了思政课对理想信念的培养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表明它对理想信念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完进肖蕾 《群众》2023,(6):35-36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等作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近日,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对中小学校开展好思政课建设作了明确而细致的要求。南京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当前,如何由浅入深、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统筹规划思政课教学,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且迫切的理论和实践任务。为此,本刊“教学设计与点评”栏目,特邀学科专家主持组稿、指导评议,开设“一体化教学设计”专栏,与广大读者朋友共享“思政课一体化”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是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认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本职主业。在"大思政"的格局中,在新媒体背景下,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特点,分析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机遇,探讨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系"思政教育融媒眼"平台的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共青团发挥思政教育的路径,不断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活动着的显性主体实际上受到一定社会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即“隐性主体”的支配和制约,“隐性主体”作为显性主体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尺度,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始终,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功能和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评估三重视角分析“隐性主体”的存在与作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主体”概念及研究“隐性主体”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探讨,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高职烹饪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烹饪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定位、主要内容及课堂方式上具有新的内涵,并在发挥主流价值观、正确世界观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创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工作能力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高职烹饪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与教育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新东方》2008,(3):33-35
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系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反映到青年人集中的高校中来,也会反映到高校政治理论课上来,对思政课提出了新挑战,学生们要求吸收各种新鲜知识的愿望和“两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缺乏变化就成为一对现实矛盾。学校教育应该本着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样的原则,真正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庆  金静 《前沿》2013,(18):189-190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媒体环境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其新的特点,而自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自媒体环境下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工作是目前需长期坚持思考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汪强 《重庆行政》2014,(1):97-99
正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相反,作为一门塑造学生灵魂的课程,它十分重要。但是,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却面临许多困难,这并不是它本身的过错,而是由于从社会到学校,从教育主管部门到普通教学人员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坚持历史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综合运用"这一原则,希望对改善思政教育有所帮助。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作为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课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传承》2011,(5):30-31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给人们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在网络时代这一背景下对大学生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蔽性、自愿性等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事件、重视教师自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等形式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刘红霞 《新东方》2006,(12):20-22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空前繁荣的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依靠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过去单纯注重以“显性课程”为载体的灌输教育向以“显性课程”教育和“隐性课程”教育并重的模式转化,可以促使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20.
接受理论在国内的应用与研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启示,尤其是在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的角度出发,对隐性教育法的方式进行概括,即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大环境影响因素相结合的潜隐方式、与小环境相结合的潜隐方式以及与教育者人格相结合的潜隐方式这三个层面对以学生接受为根本的隐性教育的方式进行概括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