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月速览     
《当代广西》2012,(22):4-4
11月5日,自治区政府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统一的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更新、集成共享和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广西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据2008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局长会议透露,全国已有30个城市开始进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建设自2006年启动,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10,(4):4-4
3月10日,周家测绘局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在京签订《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合作协议书》,由双方共同投资1亿元人民币合作建设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项目正式启动,全国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建没首个示范工程落户海南。这将进一步推进数字中国和数字省区的建设步伐,也昭示着海南省数字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4.
《河南政报》2013,(1):35-36
豫政办[2012]76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我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工作开展以来,在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全省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重要意义数字城市是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相关信息数据库为核心构建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基础平台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导工程。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可以使城市管理和服务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为部门基础信息的  相似文献   

5.
正【方向】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新动能,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为契机,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广西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加强数字广西顶层设计,推动广西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加快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和"广西云"。【实践】发展数字经济畅通"信息丝路"5月28日,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发挥好中国-东盟信  相似文献   

6.
逐步规范测绘行政管理,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基础测绘初步实现数字化生产,测绘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动“数字甘肃”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9,(13):56-57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泛珠三角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今年第五届泛珠大会上,“9+2”各方再次携手,达成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加强信息互通、创造和共享更多优惠政策、共促旅游发展、建立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品牌的共识,签署了《泛珠三角“9+2”旅游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8.
杨丛 《当代广西》2009,(21):59-60
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会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发展,这些新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白贸区内企业间的合作,也被区域外广为关注。广西作为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省区,因特殊的地理位嚣以及近年来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我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凸现。因此,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制定广西与东盟合作的整体框架,实现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全面对接,硅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正>杭政办函[2015]12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加快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完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我市智慧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地理信息服务和交换共享为核  相似文献   

10.
行业资讯     
《警察技术》2022,(4):94-96
国务院就数字政府发文将加强“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6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备,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为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数字广西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今年8月出台"1+13"系列文件,明确了数字广西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体系和重点举措,全方位立体式多举措大力推动数字广西建设。其中13个配套文件,包括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通信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这些政策的出台,让广西发展插上信息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政报》2007,(11):14-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测绘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稳步推进,测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兴起,测绘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但是,在测绘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地  相似文献   

13.
甬政发[2012]1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宁波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是"智慧宁波"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我市通用、权威、唯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平台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统一和标准的地理信息服务环境,以实现城市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有序整合、共享和应用。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社会管理创新,以及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迫切需要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其提供基础支撑。为进一步加快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应用,促进"智慧宁波"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14.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测绘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稳步推进,测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兴起,测绘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但是,在测绘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成果开发利用不足和统一监管薄弱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各方面对测绘的需求不断增长,测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逐步规范测绘行政管理 ,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基础测绘初步实现数字化生产 ,测绘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动“数字甘肃”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演进,全球进入政府数字化转型时代。然而,数字政府理论建构却滞后于数字政府实践发展。现有研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数字政府的概念和形态,但仍缺乏系统理论框架以界定数字政府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数字政府的构成要素和治理模式,更鲜有研究对我国数字政府发展水平进行系统性实证评估。本文从政府数字化转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关系入手,从组织机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四个维度构建了数字政府发展的OPCE理论框架,原创性提出了数字政府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利用定量、定性和大数据等方法评估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101个大中城市数字政府的发展水平,进而探析了治理规模、经济发展、信息化程度、政府规模等因素对数字政府发展的影响机理,验证了评估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谭冠晖 《当代广西》2006,(24):48-48
广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是信息化的进程,与东部地区特别是与发达省市还有较大差距,但同时又预示着广西信息化建设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期,空间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被激活以后,不平衡空间发展成为分析当代世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其中哈维(D.Harvey--1935)的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既有理论分析研究又有现实社会批判,既总结了以往研究又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框架,特别是建立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四个核心要素: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物质因素、剥夺性积累、资本积累时空中的特点和在不同地理空间规模上的政治、社会和阶级斗争,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我们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广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依据地缘经济概念,把邻近北部湾的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菲律宾等有关国家联结起来,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中国一东盟合作框架下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为了深入探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机制、路径和重点等,形成一个经常性的研究交流平台,广西又接着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  相似文献   

20.
<正>琼府办[2010]135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组长:李国梁(省政府副省长)李维森(国家测绘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