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秀玲 《前沿》2012,(19):67-69,137
空间维度逐渐成为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主要对空间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于分析当代社会发展及其实质有重大意义.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而不是前者对后者的替代.  相似文献   

2.
罗莎·卢森堡在开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极具特色的资本积累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内部面临着剩余价值实现的难题,其外部面临着资本积累界限的难题,整体上又面临着人类文明消解和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两难选择。实际上,卢森堡的分析从资本积累实现难题及其自我否定式的解决路径的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从而开辟了一条阐释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的崭新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框架内,卢森堡同时揭示了资本全球化的命运及新型大国关系的诉求,因而其资本积累理论依然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主义城市问题突显的现实背景以及城市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双重理论背景下,大卫·哈维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空间分析,形成了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理论。尽管哈维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空间维度这一说法颇有欠缺,但他从资本积累的维度阐述了城市物质景观变迁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新特征。哈维将资本批判引入空间理论的成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并为城市空间理论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中国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1)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科学揭示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一般性规律,对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有重大启发。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资本积累不足、占有不均衡、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指导下,应把促进国民消费、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协调作为发展的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5.
信息平台     
农业资本积累呈不平衡趋势《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农业资本积累的重要阶段,并呈现地区不平衡趋势。当前农业资本积累集中在大城市周围和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西部缺少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城市,有限的资金和人才又大量流向东部,造成就业机会更加短缺,而且西部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还要超过东部发达地区。在农业资本加快积累的时期,这种不平衡使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农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中部的出路是“东联西拓”目前,在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西部很热、东部很忙、中部很茫然。中部的出路是“东联西…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看来,城市仅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载体而不是动因,因此对城市问题一直漠视。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资本主义城市危机的愈演愈烈,马克思主义者重新评估了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列斐伏尔、大卫·哈维和曼纽尔·卡斯特被誉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研究"三剑客",他们主张将城市发展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下加以研讨,并从空间生产、资本积累、集体消费等多重视角阐释城市社会运动和阶级矛盾的根源,力图解释当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克思学说的本质精神和理论价值,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21世纪城市与城市社会进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指称城乡社会关系的变迁,也涉及城乡空间关系的重构。从城乡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上看,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动态演化过程,并且在不平衡发展和空间差异效应的动力作用下,实现了城乡关系的相对平衡。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我国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空间生产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城市生产的空间极化和空间同化现象以及乡村空间生产的空间隔离和空间重构危机。城乡空间生产异化的出现与空间正义、空间权利和空间规划的疏失密不可分。新时代城乡关系应当在尊重城乡空间差异的基础上,重塑城乡空间正义,通过赋予城乡平等的空间权利,将城乡空间视为整体统一规划,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造成的社会条件的差异性和不平衡发展是资本再生产的必要前提,这是“卢森堡命题”对不平衡地理发展思想的核心贡献,但“崩溃论”又引致其缺陷.“卢森堡命题”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储备了大量思想资源,为我们在实践上抵制以不平衡发展为代价换取资本幸存的新帝国主义策略、阻断国际不平衡地理发展机制向国内的传输,更加重视我国发展的空间平衡与和谐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9.
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是指有职业经历的青年群体在使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交往时形成的线上社会网络,本文探讨这种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过程。其中,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是指上网者结识到更多的线上好友,虚拟社会网络的转换是指这些线上好友发展到线下,变成实体空间中的朋友。本文结合数字不平等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文化资本理论,从线上和线下两个角度来讨论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利用JSNET2014数据研究后发现,数字不平等带来了上网者不同的网络使用类型,不同类型的使用者其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也存在差异,这是影响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形成和转换的线上因素。实体空间中的社会资本动员能力越高,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数量和转换率也越高;教育程度所代表的文化资本积累越多,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转换率越低,这是影响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形成和转换的线下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尧 《理论月刊》2023,(9):84-93
界定帝国主义阶段性特征存在资本积累逻辑和空间扩张逻辑两条主线,前者以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发展为线索,后者则以资本权力在空间中的流动为中心。作为帝国主义在数字时代的新形态,数字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积累逐渐由实物资本、金融资本积累向数字资本积累转变,所关注的空间权力范围从地理学意义上的现实物理空间向虚拟数字空间扩张。尽管数字帝国主义形成了新的掠夺方式、垄断特征和虚实空间结合的权力统治,但其本质仍然是通过垄断霸权实现数字资本的剥夺性积累和数字空间权力的占有,并不能改变帝国主义本身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既是有效破解数字帝国主义霸权的中国方案,同时也是数字时代经济发展的应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市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治理层级,多元主体价值诉求彰显城市空间治理的多维挑战。地摊空间是城市空间治理的复杂场域,存在与发展凸现城市治理能力与水平。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框定秩序建构、日常生活、尺度重组分析框架,对地摊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与权力“联姻”主导空间生产,建构排斥摊贩存在的空间秩序,不断异化日常生活。摊贩群体诉诸多种策略进行权利争夺、寻找空间机会。城市治理者与摊贩的互动与调适,呈现模糊与平衡治理表征。疫情发生后地摊经济的活跃带来空间尺度重组,城市治理者的尺度下推与摊贩的尺度上推相对而行,地摊空间不断彰显城市人本底色。城市空间治理要把空间正义作为重要价值准则,更新城市治理理念,注重摊贩空间权利维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为典型代表的城市暗角,既是城市物理空间的不协调构成,也是社会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通过对Y市W城乡结合部地沟油生产的空间———社会现象分析,探讨了城市暗角形成中的制度结构和社会行动等宏观要素,并展示了一个由进城农民所发起的"弱"空间生产过程。这一空间生产通过农民的适应性选择和日常生活实践得以延续,既反映了弱势农民对空间的争夺,也反映了城镇化时期社会管理制度的缺失。空间生产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非正规、不合法的城市空间景观———"灰色集群"。在当前的社会管理中,要通过合理的空间秩序的构建对此类空间生产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治。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生产理论是大卫·哈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揭示空间生产对资本积累重要作用的同时,批判了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的危机和矛盾。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中,同样面临着城市空间生产的危机和矛盾,亟需提升驾驭"空间正义"的能力,以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09,(11):93-93
潘泽泉在《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空间的社会学研究成为社会学领域近几年一个热门话题,空间转向,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社会空间涵括了丰盈的话语场域、经验性事实或想象力限度,通过对西方社会学知识史的回顾和总结以及有关空间的经验社会学研究的思考,空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或分类概念且为整个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空间的逻辑和运作机制能帮助我们重新推演发展出理解社会的一个不同的新的知识系统,将空间概念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旨在解释人类行动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朱垭梁 《求索》2014,(7):104-112
“空间转向”是当代社会理论的重要论域。在这一转向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空间理论是舌待法律问题的重要维度。私人空间和全共空间对于阐释法律、法律关系以及权力、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从逻辑层面分析,法律可以被理解为调整空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法律关系的本质是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权力是上升为法律的全共政治空间,权利是上升为法律的私人空间。备种具体法律关系是不同层面的空间关系的展开。从历史层面看,法律的产生是混沌空间分化为私人空间的结果,法律变迁的背后其实是空间的变迁。空间对于法学研究具有方法论和本体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肖春燕 《人民论坛》2010,(9):264-265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成为人类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各种生态主义流派层出不穷。地理学家大卫·哈维以地理学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地理发展及其空间修复策略,呼吁寻找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提出了"辩证的乌托邦"思想和生态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品 《前沿》2011,(15):140-143
空间一直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合理领域。从城市社会学学科的高度,梳理空间研究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解析空间研究的范式,总结空间研究的理论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空间是社会建构出来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空间,其物质性、社会性和发展性将社会、空间和时间三者辩证地结合在一起,为当下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解释工具。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在经历多次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还能长久地发展下来,"时间—空间修复"战略的运用是原因之一。针对资本积累内部矛盾的危机倾向,"时间—空间修复"不断得以开启,在资本积累的历史中发挥着创造性破坏的作用。金融资本的发展将沿着克服矛盾和危机并产生新的矛盾和危机的辩证过程前进。一系列的"时间—空间修复"并未最终解决过度积累的问题,反而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9.
空间作为劳动教育的客观载体,在当下劳动教育研究中并未获得应有的学术关注。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视域与研究范式亟须必要的空间转向。空间及其现代理解为我们分析与解构劳动教育空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劳动教育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系统的子系统,是教育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选用与建构的产物,生成性和发展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根据劳动教育对象、劳动教育内容以及劳动教育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劳动教育空间划分为基础性、主导性和拓展性三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空间在彼此联结和相互作用中形成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的结构关系。通过对劳动教育空间及其结构关系的阐释,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学理上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劳动教育空间,在实践中也能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帮助教育对象实现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公正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对空间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需求错位,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市场逻辑之下的空间权利分配不公,背后仍然是相关制度的缺位。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本质在于以"公平公正"作为价值共识的有目的干预,通过培育空间价值观,加强空间利益引导、约束和补偿,合理管控资本运作、规范城市空间生产等防止价值共识"离散",以期促成城市空间生产由资本积累转向满足社会空间使用需求,促进城市增长的公平正义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