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市委党校许成庚副教授在《关于党内监督实质的思考》一文中认为:法律监督以法律为依据,行政监督以行政法规为依据,而党内监督则以党法为依据,监督党组织、党员“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这是党内监督区别于法律、行政等监督的又一重要标志。有一种看法认为,除了党规党法外,一切国家的法律、法令都是党内监督的依据。其主要理由是:党的组织、党员“不但必须遵守党规党法,而且必须遵守国法、政纪”。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理解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的确,党的组织、党员不仅要遵守党规党法,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十分强调党监督的重要作用,反复指出共产党的组织、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党的监督思想,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主监督制度,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党内监督制度要规范化。规范党内监督制度是搞好党内监督、提高执政水平的基础,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是端正党风、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举措。“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①,这是邓小平对监督的必要性的简明通俗的概括。党内监督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照党章和其他重要法规…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是防止党和国家的权力与社会利益相脱离、克服权力腐败的基本途径,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健全党内监督约束机制党内监督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照党章和其它重要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党内监督对党员干部来说不仅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而且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党内监督状况如何,直…  相似文献   

4.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正确处理党员权利与党员义务的关系,克服党内生活中的“义务本位”倾向;必须正确处理党的组织与党员个人的关系,克服党内生活中的“组织本位”倾向;必须正确处理党员党性与党员个性的关系,克服党内生活中的“党性本位”倾向。  相似文献   

5.
<正> 党员是党组织的基本单位,更是民主集中制所依赖的基础。民主集中制要正确地反映党内各种关系,除了应该规定党员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党的上下级组织的关系、党的各个组织同党的中央的关系和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以及领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之外,还应规定党员群众对于党组织的基础作用,规定党员群众在党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基于以上前提,本着探讨的精神,我认为,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应增加“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把“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作为民主集中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把“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作为民主集中制一个基本原则的依据提出把“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作为民主集中制一个基本原则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依据。第一,从共产党诞生的过程看,作为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以盟  相似文献   

6.
党内和谐是指党的各级组织之间、同级组织之间、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关系协调、融洽共事的一种党内政治生活状态;党内和谐同时也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之间以及各项建设内部的协调运转、有机统一状态。在  相似文献   

7.
民主生活会体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监督和互动,这种日常生活的监督方式和体制安排大大提升了党内监督的效果,改变了以往党内监督乏力的现状,是今后必须大力推行和落实的党内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内监督的最主要力量。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党员民主监督是党内监督体系的一部分,与其他形式的监督一起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员民主监督既是党员权利,也是党员义务。在党内生活中,一些党员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其中既有党员自身的原因,也与党内相关制度不健全有着直接关系。要激发党员监督的动力,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内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党员的知情权得以  相似文献   

9.
表彰能人     
黄吉遇 《当代广西》2005,(24):47-4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把“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规定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党内监督,成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手段。当前,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加强党内监督必要性的认识, 找出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加强党内监督的对策研究,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曾明确指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这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党内监督的重点,也进一步指明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途径。把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重点,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的客观要求。所谓党内监督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和国家法律,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务活动进行的监督,主要包括党组  相似文献   

11.
国家是由阶级统治的,阶级是由政党领导的。无论哪个阶级的政党执政,为了防止个人利益取代阶级利益,导致政治权力的滥用,都需要加强党内监督。这种监督是党员之间、党的组织之间、党员和党的组织之间依照党内制度法规所进行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无数事实表明,...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中共中央近日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受到广泛关注。这两个条例对加强党的纪律、加强党内民主,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人的监督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规定,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从近年被查处、判刑的成克杰、程维高、王怀忠等人看,对为官一方的“一把手”的监督流于形式、党内民主的软弱无力,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邓小平有两个“最重要”的论断。一个是在1962年,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论断:“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  相似文献   

13.
高新民 《政策》2007,(1):54-55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党内和谐含义是丰富的,但最主要含义,应是指党内关系的和谐。具体地说,指党员与党员、党员个人与党组织、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各部分组织之间、党的领袖与党员、党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常委会委员会与代表大会等方方面面的党内关系,包括党内权力结构设置、运行等,能够按照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大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治理结构是现代组织面临的共同课题,其实质是关于组织内外部多种主体间权责关系的制度安排.引入治理结构理论,有助于从结构上理顺党内各种关系,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党章包含有关于党内治理结构的规定,但实际情况则偏离较远,存在党员权利虚位、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缺位、纪检监督独立性不强、各级党委会权力过大、书记权力独大等突出问题.近年来,党建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优化党内治理结构,有关举措的推出,为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处于执政党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居于“权力行使”和“权力主体”的双重地位。如何搞好权力行使和权力制约,是党内监督机制正常运作的重要问题。首先,要理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党员代表大会是权力主体,而党员在会议期间对权力行使者进行制约,通常以党员享有的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为基础。其中,  相似文献   

16.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的民主素质对党内民主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党内民主制度的“内化”是提高党员民主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内民主制度“内化”,可以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及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沟通意识和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与实践》2006,(6):15-15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含义应是指党内关系的和谐。具体地说,指党员与党员、党员个人与党组织、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各部分组织之间、党的领袖与党员、党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常委会委员会与代表大会等方方面而的党内关系,包括党内权力结构设置、运行等,能够按照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是党内监督规律的具体反映。它必须体现、贯彻到党内监督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以此保证党内监督活动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党内监督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坚持如下原则:一、平等的原则党内监督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了党员在监督方面的责任和权利,同时在第四章中也明确了平等的原则。因为,我们党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的政党,每个党员在党内活动中,都享有十分广泛的民主权利,党内的法规、制度、监督措施和手段,都代表和反映着全体党员的共同意志。这也就决定了党内平等的原则是监督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党内…  相似文献   

19.
钟振  刘波 《当代广西》2007,(10):6-7
党内关爱互助是党组织对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情感等诸方面给予的同志式关心和爱护,这是推进党内和谐进而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来宾市开展的“关爱党员”活动,是创新党内互助关爱机制一场有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其基本含义有二:一是建立健全党纪、党规、组织、制度以对全体党员进行有力的外在约制;一是确立与外在约制相适应并反映时代精神的监督新观念。二者的关系是:前者的建立健全有力地促使和推动后者的产生与发展;后者对前者的建立和健全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在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的过程中,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