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宣誓制度是目前世界各国宪法普遍确认的宪政制度。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育公民的宪法信仰。文章认为,我国应尽早建立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应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是毫无疑问的,向宪法宣誓更无可厚非.但形成制度即“顶层设计”,笔者认为尚需积极探索,经过不断总结、改进、完善,使制度切实可行、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国际惯例.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宪法意识,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和履行宪法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于促进宪法的有效贯彻实施意义重大.这个草案对于建立这项制度的框架和基本原则都作出原则规定,我赞成这次会议审议通过."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振起审议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草案时说. "既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要敬畏宪法、遵守宪法,特别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更应该成为遵守宪法、履行宪法的楷模.我赞成举行这样的宣誓,来增强宪法意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云川说.  相似文献   

4.
宣誓制度在我国古已有之,在吸收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成果的基础之上,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实属水到渠成。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对于宣誓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宪法信仰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相较于宣誓仪式的程序表现,宪法宣誓制度的效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约束。宪法宣誓的制度设计使得其无论在理论抑或实践中都招致诘难和质疑。我国传统仪式中的政治性和社会性特点,为我国宣誓制度提供了效力来源。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效力需要通过提升国家公权力实施的规范性和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实用性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然而我们国家还未对宪法宣誓制度进行规定。本文通过对域外宪法宣誓制度的研究,借鉴域外宪法宣誓制度,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宣誓制度,从而在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宪法宣誓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芳 《中国审判》2021,(2):54-55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2020年12月4日上午,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体干警在院长陈明的带领下,高举右拳,庄严宣誓。一场宣誓仪式,就是一次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7.
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新任命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源领誓。这是《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施行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依法进行的宪法宣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并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仅以立法形式将党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向宪法宣誓也应成为制度.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9.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这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1名新任法官面向宪法宣誓时的铮铮誓言。为营造尊崇宪法、信仰法治的良好氛围,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使命感,2014年12月4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北京二中院隆重举行了新任法官任职暨向宪法宣誓仪式,并邀请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基层单位代表、新任法官的亲友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对宪法宣誓的主体、誓词、形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各地也纷纷出台关于宪法宣誓的具体措施办法和规定,宪法宣誓在各地迅即开展得如火如荼,甚至就连提供宣誓使用的规范法器的生产与销售也都变得红火起来.实行宪法宣誓是向依宪治国目标的迈进,也是约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忠诚于宪法和法律的强效措施,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自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很多地区却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过分渲染宪法宣誓的形式,而对宣誓者是否了解宪法文本和掌握宪法内容却并不关心,忽视了宪法宣誓应当达到的目的效果,将宪法宣誓做成了一场“政治走秀”.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当引起警惕,切莫让宪法宣誓流于形式,从根本上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1.
组织新当选人大代表向宪法宣誓出发点固然良好,但这并不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宪法宣誓相关决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显然,宪法宣誓制度的适用范围为“国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2.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2020年12月4日,湖北省恩施市卫健局机关全体公务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当天,正值国家宪法日,该市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让宪法精神人脑人心。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恪守检察职业道德,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制统一。——检察官誓词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4日清晨,为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和实施二十周年,“忠于宪法、忠于人民———上海市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宣誓仪式”在东方明珠塔前隆重举行。此次升旗宣誓仪式是全国第二次法制宣传日及上海市第十四次宪法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仪式活动由市委政法委书记吴志明同志主持,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同志、副市长冯国勤同志等市领导及本市政法系统的有关领导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朱洪超出席了此次活动。上午8点,吴志明书记宣布升旗宣誓仪式正式开始,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120…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北京市高级法院隆重举行法官宣誓仪式暨法院开放日活动。北京市高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慕平出席宣誓仪式并作重要讲话。近百名来自企业、学校、网络等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参与了开放日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整个宣誓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中央及北  相似文献   

16.
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说,“国家工作人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就职时,应当进行宪法宣誓”,“这是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组织进行的宪法宣誓”. 刘源等6名国家工作人员有幸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批宣誓者,张德江委员长的监誓为宪法宣誓仪式增添了权威和庄严.据统计,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先后组织5次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20名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17.
戴激涛 《时代法学》2003,1(2):15-18
宪政 ,既是抽象、宏大的 ,又是具体、细微的。国家元首宣誓制度正是这样一项具体的、细微的却又极其重要的宪政制度。就我国目前的国家元首制度而言 ,尚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以建立国家元首宣誓制度为切入点来完善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不仅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 ,推进宪法实施 ,而且对于实现宪政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立法形式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2015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时,如此阐释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就职宣誓制度。就职宣誓仪式本质上是宪法规定的权力转移程序,其作为一项宪法实施程序规定在宪法中,具有程序性的价值。庄重和公开的就职宣誓仪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仪式参与者和公众对权力转移的认同感,强调国家权力行使者角色的成功转换。就职宣誓制度赋予权力转移的合法性,对国家权力转移具有规制性价值,承担稳定社会政治秩序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个法治的国家,宪法必将具有极大的权威,足以统领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法治系统,成为评判人们行为的最高标准.尤其对于公职人员而言,权力由宪法授予,宪法由人民制定,形象地说,宪法就是人民颁发给公职人员的“营业执照”.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今世界文明法治之国,莫不以宣誓为法治之根本手续.”现代民主政治国家,大多会设计宣誓效忠宪法的制度,以体现公权力的合宪性来源,并约束权力行使者的良心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