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斌 《政府法制》2009,(5):30-31
法治,常被人们称为“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是一种理想的政治法律制度模式。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确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被认为是我国依法治国的起点。但是,著名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则指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不是十五大,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已成为广为关注的话题,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法典形式加以确定,使依法治国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制度。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法治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我党的治国方针,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3.
论依法治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反映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这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理论突破。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依法治国是一个古老而引入注目的课题,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志士仁人追求的治国安邦的理想。我国法学界,一般以《管子·明法》中所说的“以法治国”①作为最早的历史渊源。翻开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对“法治”这一事关治国方略的大事,有过…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化的时代强音,成为反映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必要选择。然而我们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研究和落实,不应再停留在对其重要意义的泛泛谈论上,而应从我国情况和法治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并找准制约和阻碍依法治国的突出问题,揭示问题症结之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指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来治理国家。其中“依”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指依靠,即依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主张,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实行“法治”的要求。实行“依法治国”,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实行“法治”的重心之一,在于依法治吏。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曾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健全我国干部管理制度,对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文 《中国司法》2008,(1):79-8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弘扬法治精神,这昭示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其成就;同时,也表明了法制宣传教育已经步入了法治文化的层面上来,弘扬法治精神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普法工作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试论依法行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策略,实则是对法治的认同(故在后文中我们将“依法治国”作为法治的同义语)。它不仅具有“治国方略”的工具意义,而且还具有“治国之道”的规范意义。另外,作为法治意义的“依法治国”,它还具...  相似文献   

8.
法治国家与法官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新世纪之际,建设“法治国家”已成为当代中华民族追求的崇高理想。在祖国大陆,半个世纪来,法学家们前赴后继,为在我国创建法治大厦而呐喊奔走,终于在本世纪末迎来了我国法学又一个春天———党的十五大首肯和明确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9.
冷静、理性地看待依法治国华东政法学院郝铁川教授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努力目标。中国的“法治国”目标与西方国家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第一,西方“法治国”产生的条件是经济多元化、政治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多元化”实际上就是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论苑     
立案监督调查标准之我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正式写入我国宪法,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认真贯彻执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继续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是摆在全党、...  相似文献   

11.
陈锐  付萌  陈晨  黄林楠 《中国司法》2023,(8):108-112
<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加快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议题。“八五”普法规划强调,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其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重要板块,并提出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的工作要求。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前提是评估现状、把握特征、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2.
论法治文明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论法治文明●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文正邦在我国正处于世纪之交,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最强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  相似文献   

13.
崇尚法治     
法治理念有着搏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深刻内涵。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崇尚法治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品质,更是对共和国检察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一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蓝图,奏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黄钟大吕。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论述,有不少新表述、新论断和新要求,诸如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习家”.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礼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毙力”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11,(8):5-5
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其中,明确了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作为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法律齐备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家福 《法学研究》2007,(4):146-147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依法治国为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从根本大法的高度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这是中国在宪政体制上彻底否定人治,坚定不移地走上法治道路的划时代的进步。这一我国法治建设史上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值得我们纪念。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09,(7):1-1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为了法治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78年12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7年9月,“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成为民主法治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六大通过了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写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学研究》1996,(3):3-23
“依法治国”是中共中央不久前提出的治国方略,并已为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肯定,成为我国广大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治国”不仅是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一种带有制度性的重大变革。它将涉及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研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新传统观念,变革已经不适应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些具体制度,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1996年4月13—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近百名学者围绕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其发言及所提交的论文中的主要意见和观点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傅达林 《检察风云》2014,(21):14-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10月20日到23日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20.
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近两年报章上所见多为对依法治国含义、意义和如何进行的论述,但何谓法治和法治国家、如何实现法治国家则少有论及。很多人认为,法治国家就是依法治国过程的当然结果。其实不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对法治的含义有一个著名的表述:“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可见,法治是一种状态,是依法治国进程中一定历史阶段的理想结果,但不是当然结果。依法治国只是一种治国方略,其能否使国家达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