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新民主主义政权为基本体现的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的必然结晶。它把在根据地已经实行的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司法制度、经济文化政策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基本模式,是宪法性的文献;它又是抗战胜利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产物。它树起了与国民党对立的宪政旗帜,为新民主主义宪政在全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最重要问题。党和政府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其中突出的有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宪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农村民主政治的实现,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保护,都离不开宪法的指导和保障。农村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贯彻和落实,是宪政国家的体现。同时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也会丰富和完善宪法的内容。这是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进行完政国家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宪法义务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对传统义务本位的深恶痛绝,研究义务特别是宪法义务被看作是"屈服国家"或"过时的思想"。宪法学界普遍认识到人性与失察权力结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但人性与失范权利结合可能产生的后果关注较少,造成了宪法义务研究阙如的事实。世界多数国家宪法都有公民义务的规定,鉴于此,我们在对156部宪法中义务内容与结构进行量化比较的基础上尝试做出一些结论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民主宪政国家必须树立法治理想,加强法治信仰,重视法治作用,提升法治价值.宪法至上是法治价值的正当性基础,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是法治价值的合理性前提,民主政治是法治价值的合法性保障,程序正义是法治价值的确定性条件,权力制约是法治价值的有效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宪法与正义     
宪政或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秩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宪法是宪政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和文本载体,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但是,从宪法到宪政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一部真正体现民意和时代要求的宪法——正义的宪法是首要的和必需的。"正义的宪法",即宪法的产生和内容上的正义性,或者说宪法的"合法性",这将涉及到宪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宪政的角度入手 ,分析公益经济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 ,从而使其在宪法体系中获得制度安排。公益经济诉权具有宪政所追求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的理念 ,因而是一种宪法权利。因此 ,在现有宪法权利体系下对公益经济诉权进行制度安排 ,既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也是宪政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宪法爱国主义观念最初由德国政治科学家多尔夫·施特恩贝格尔提出。哈贝马斯是宪法爱国主义最强力、最具扩散效应的鼓吹者,他将宪法爱国主义构建为一种关于“后传统认同”的观念。他认为国家认同应当不过多地聚焦于某种历史认同,而是更多地关注于权利和民主协商的程序。宪法爱国主义创新者米勒认为,国家认同与政治认同应当立基于体现着自由民主宪政的规则和价值,塑造培育一种调和普世主义与特殊主义的特定的宪政文化,促进公民政治归属感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正当的公民忠诚和公民团结,从而促进国家长久的稳定、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954年宪法就其性质而言 ,是一部过渡时期的宪法。一方面 ,它为实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国家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提供了宪法上的保障 ;另一方面 ,由于宪法本身的“过渡性”的局限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宪法自身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在现行宪法中的确立 ,从某种意义上是总结了 1954年宪法“过渡性”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农民宪法权利的完美实现必须以国家义务的合法有效履行为前提和核心。从横向上看,与农民宪法权利的多重权能面向相对应,国家对其依次负有尊重、保护和给付的宪法义务;从纵向上看,以上任何国家义务的履行都必须以平等保护为其核心议题。实现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国家不仅要树立“以人为本”、“公平至上”的宪法理念,同时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平等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宪政意识及宪法权威的树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宪法并使之成为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各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理念。但有宪法并不等于有宪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依宪法治国,提高宪政意识和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提高宪政意识及树立宪法权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应当切实建立必要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治理·宪政·财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是一种新的政治型式,实现治理的关键是建立现代宪政制度或实现宪政制度创新,而宪政起源于对以私人财产权为核心的个人基本权利的保护。因此,从保护以私人财产权为核心的个人基本人权出发,实现宪政制度创新,是实现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络·言论自由·未来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它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方式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言论自由是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在网络条件下,基于网络文化的言论自由正在对人类的政治生活施以影响,它将对不同的国家带来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赛亚·伯林自由主义宪政思想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伯林试图解答的主要政治难题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伯林强调了在现代社会里首先应当维护消极自由的理由以及无节制消极自由也会导致不良后果的现实,伯林还论证了人类价值多样性和冲突必然性;伯林自由主义宪政思想的遗产在于提出,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宪政文明,宪政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变迁不断修订和完善现有基本社会制度,基本制度设置的核心理论依据或指导思想将完成从一元论到多元论的转向,基本制度设置的重心将完成从维护制度利益或公共权力到维护公民利益或个人权利的转向,从而为后人探索进一步完善社会基本制度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宪法规范必须以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和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价值关系。最终通过对宪法规范的价值定位,来实现我国宪法的价值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宪法关于人民代表言论免责权的具体内容,比较分析了该权利起源、理论、内容及与公民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及保障该项权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历史的转型决定了宪法观念的变迁和发展,而宪法观念的变迁又是宪法变迁与发展的先导。宪法观念在宪政建设中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宪法观念使人们对宪法规范的解读产生差异,由此建构起来的宪政秩序也会相异。中外宪法观念在“根本法”意义和宪法价值层面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实现宪政的过程中,厘清传统的宪法观念,进而更新传统的宪法观念是当前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中国宪政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宪法的成长过程是权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也是美国社会变迁的制度轨迹.其权力结构及其行使方面,塑造了美国独有的分权制模式并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宪法政框架,蕴涵了权利至上与程序优先的理念.违宪审查既是保障美国宪法实施,落实分权制衡的有效措施,更是法治文化和权利文化的制度化形态.权利文化是宪政文化的核心,权利扩张及宪法化和国际化是权利文化的重要表征.建构弘扬权利文化的宪政机制具有普遍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关键,是增强宪法意识,这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切实贯彻宪法原则。宪法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人权原则等。宪法原则的这些方面,构成了民主政治的法治基础。所以,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宪法原则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在宪政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不高,对宪法的了解少、兴趣低,宪法权利意识差,没有形成宪法至上的理念。其原因在于大学生没有接受一种系统的宪法学教育,宪法的地位与作用相脱节,相应的制度建设不到位。应当提升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改革高校的“两课”教学制度,同时加强宪法实施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20.
宪法事例,通常是指在宪政法制实践中发生的与宪政法治有关的各类社会事件。随着我国宪政法制建设的推进,现实生活中不断涌现鲜活的宪法事例,通过选取典型宪法事例、在教学中广泛贯穿一般宪法事例,可以弥补宪法学教学枯燥、抽象、政治色彩浓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并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