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化进程彰显着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性嬗变,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具有深刻内在一致性,其道路走向反映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指向与现实形态。中国现代化运动被动启发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扩张,最终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动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世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成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辩证融通、双向互动,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开辟的现代化新道路,革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魅影的“绝对统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靠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标,为有效解决世界历史的新挑战和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吴建永  王林玉 《求知》2022,(1):32-34
<正>文明与野蛮相对,是标志人的存在状态和社会进步程度的范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索摆脱野蛮状态,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节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事件是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它标志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件在我们的时代向世界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宽了途径。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把社会主义百年实践放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中考察,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与实践的厚重感。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比较研究,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与苏联模式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通过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与西方现代化路径的相互参照,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一种革命性的进程,无论是就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和震荡,由于西方国家已率先进入现代社会,所以对于今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现代化进程就具有赶超的性质,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和震荡也更为激烈,并必然伴随着种种危机,其中突出的是政冶认同危机,这种政治认同危机严重地干扰着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深刻认识并努力克服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危机,是当今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课题。(一)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重要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鲜明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中国、利好世界,不仅使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全球发展新机遇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熊晓兰  王禾传 《学理论》2011,(21):50-5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它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人类社会在生产力推动下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指出这种趋势就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的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同时从地域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它是我们认识全球化和当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把钥匙,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蔡之兵 《理论探索》2023,(3):98-105
西方现代化道路勾勒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共性,是“现代化=西方化”迷思形成的现实基础。然而,后发国家难以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大量事实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日益明显的遏制意愿,也使得后发国家开始反思甚至质疑“现代化=西方化”这一论断。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粗放型生活模式导致的资源竞争、利润导向型生产方式导致的产业竞争、不平等交换型发展模式导致的制度竞争以及后发国家在构建发展道路、引入发展外力、培育发展内力等层面上的两难选择,是后发国家难以破除“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关键。为此,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从发展认识、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理论、发展实践等维度来有效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这不仅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其他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越西方历史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郭聪惠陈国胜人类社会正走向现代化的时代。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文明发展的是精神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任何社会进步程度必不可少的标志,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密不可分。正确处理经济与政治...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最成功的探索和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非西方化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可以让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于世界分享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既有现代化的共性,又有中国化的特性,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70年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道路超越了西方道路的局限,颠覆了"国强必霸"的所谓历史"铁律",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赋予了社会主义新内涵,开辟了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中国道路摒弃了西方的"普世价值",倡导尚和合、崇正义、重共享的人类文明新价值,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价值性。中国道路克服了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为其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路径借鉴,打破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创新了全球治理的方式,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破解难题提供新智慧,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世界性。中国道路向世人表明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着同西方国家不同的背景,文明或文化的剧烈冲突、发展与平等的严重失衡、参与和秩序的难以协调,使现代化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殊为困难.总结历史经验,发展中国家要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着眼于社会稳定的整体机制,科学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从增长到平衡、从威权主义到民主新秩序、从民族主义到价值整合,是当代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中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张芬  王晓荣 《理论导刊》2016,(8):117-120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是关于世界历史最早的合法性、垄断性叙事类型,以其对人类整体上的进步观念的笃信和空间二元性特征而深刻影响着西方甚至人类的自我认知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种隐含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遭到史学界的一致批判,但其关于历史进步的观念却被继承下来。中国的世界史编撰从一开始就突破了西方历史"元叙事"的模式并面临着重新改写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于"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和国家社会发展的总的导向,已经不能摆脱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国内和国际双重意义,它不仅是扎根于中国国情的世纪性课题,也是一个符合世界历史演变发展规律的"世界历史性"命题。本文试图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联系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粹主义甚嚣尘上,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掉入民粹主义陷阱无法自拔,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深受民粹主义的袭扰,给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蒙上阴影。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走出的新道路,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回答了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跨越民粹主义陷阱这一时代之问,为那些正深受民粹主义困扰的国家和地区顺利走出泥潭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的价值旨归跨越了民粹主义的“人民观”陷阱,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跨越了民粹主义的“平等观”陷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跨越了民粹主义的“民主观”陷阱。  相似文献   

16.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是关于世界历史最早的合法性、垄断性叙事类型,以其对人类整体上的进步观念的笃信和空间二元性特征而深刻影响着西方甚至人类的自我认知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种隐含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遭到史学界的一致批判,但其关于历史进步的观念却被继承下来。中国的世界史编撰从一开始就突破了西方历史"元叙事"的模式并面临着重新改写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国家开启了世界历史进程,并由此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生性矛盾,决定了其不可能推动世界历史的健康可持续演进,更不可能成为世界历史的恒久引领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世界历史大潮而兴起和发展,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一)在人类文明史上,每一个民族都留下了自己的轨迹。沧海桑田,各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都随着时代而变迁,不可能由一个民族独领风骚。正是不同民族的盛衰兴亡的历程,才交织成世界历史的全景图。民族的形成初始,意味着同一区域居民共性的聚会,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于不同区域居民的个性的分野。由于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不同,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历史阶段内,扩大了民族之间的差异。近代资本主义开拓以来,一部分民族发展较快,另一部分民族发展迟缓,甚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其中几个发展快的欧洲民族在扩张和侵略中…  相似文献   

19.
世界多样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西方的文化霸权违背这一常理而难以成功。世界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各种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世界的多样性要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冷战思维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我们可以尝试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四个宏观维度去把握,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亮点,正在形成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日渐呈现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