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另一种是大陆法系的参审制。这两种陪审制度的主旨都在于吸收普通民众参与诉讼,从而将“民间智慧”和“大众理性”引入司法领域,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二者之间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与两大法系各自的司法制度和法律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考察陪审制度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研究古代、中世纪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历史长河中,陪审现象向陪审制度嬗变的进程。根据当今世界各国施行陪审制度的不同情况,陪审制度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即陪审团制、参审制以及我国的人民陪审制,三种模式的成因不同。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 ,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法治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目前尚处于初级水平 ,制度设计整体粗糙 ,没有纳入国家权力机关管理视线 ,没有具体制度保障 ,因而需要从整体上重新进行精心构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应与司法体制改革同步进展 ,近期实行陪审法官制 ,将来实行陪审法官和陪审团制。为确保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 ,应将其在宪法、法院组织法、各项诉讼程序法中固定下来 ,实现人民陪审制度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浅论我国刑事陪审制度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陪审制度是一项古老的司法制度 ,在人类的司法文明史上影响深远。中国的刑事陪审制度经过两起两落的坎坷历程 ,处于一种进退两难、操作混乱的状态。在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刑事陪审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均有其基础性价值作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源。我们只有挖掘陪审制度的基础性价值,才能抵制住汹涌而至的对陪审制度的批评,才能找到陪审制度改革和完善的理论基础。使裁判获得正当性,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是陪审制度的基础性价值,也是我国进行陪审制度改革和完善的理论基础。此项基础性价值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原则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完善人民陪审制度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陪审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我国实施陪审制度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和评价陪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功能,并从立法的角度对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法律规定及相关的制度进行探讨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零陪审现象是指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从其担任陪审员之初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案件审理的情形.零陪审现象的成因与陪审员与法官对陪审制度的功能认识不足有关,但归根结底在于现有陪审法律制度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这就要求摒弃陪审员精英化思想,扩大陪审员规模;着重陪审员道德及责任感培训而非法律培训;改参审为陪审,对陪审员职能重新定位;对陪审制度的法律规范细化,完善陪审员权利、责任保障和监督机制;完善诉讼法律相关规定,保障陪审制度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由于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导致人民陪审制度流于形式,陪审员“陪而不审,合而不议”。应通过明确我国人民陪审员产生方式条件、陪审案件范围,确定人民陪审员权利义务,建立专家陪审制度等来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9.
陪审制度与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陪审制度与对抗式审判的关系陪审制度最早源于古代雅典和罗马时期。英美法系的现代陪审制度保留了古典陪审制度的主要特点。第一,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第二,陪审员在审判前对案件没有任何偏向性意见;第三,陪审团在诉讼中始终处于冷静旁观的地位;第四,陪审团单独行使事实裁定权。英美法系程序法律的许多特点都与陪审制度息息相关。对抗式审判与英美法系中其他程序法律制度一样,深深扎根于陪审制度之中。1.从对抗式审判产生过程看。对抗式实际上是一种由控辩双方主导进行,法官作为仲裁者确保双方遵守规则的竞赛,“理论上处于平…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陪审制度曾经被资产阶级法学家热情讴歌,现在却走向没落。英国政府已经向议会提出《刑事司法议案》,建议对陪审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事实上,这项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时代改变了,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陪审制度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和服务社会。同时,这项改革能够浮出水面,应归功于英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11.
人民陪审制度是依照法律规定,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和执行审判权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人民陪审制度会更有效地保证审判民主、高效、公正和廉洁.  相似文献   

12.
陪审制度是我国吸收西方国家先进法律制度的产物,属于舶来品,充分体现了司法民主和人民监督的司法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陪审制度备受质疑,理论设计的应然与实际运行中的实然出现很大的偏差,任职条件、抽取机制、遴选机制、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弊端成为陪审制度的诟病。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司法的民主化、公正化,发挥陪审制度的应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民陪审员制度曾在我国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存在过;在我国理论探讨中,对于我国陪审制度今后的走向有完善立法论、引入陪审团制度论和坚决取缔人民陪审员制度说三种不同的观点。文章通过中美陪审制度的比较,对三种不同的主张进行具体分析,建议我国逐步取消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的考察及思考-论参审制在中国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陪审制度是具体的历史条件、诉讼文化下的产物 ,陪审团的移植不适合我国国情。参审制 (陪审制 )的价值基础受到质疑 :其司法民主只具有象征意义 ;其司法公正难以保证 ;其司法监督得不偿失。现阶段司法欠缺公正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化的法院体制和极不科学的法官遴选制度。防止司法不公也不一定要通过陪审制度 ,以毒攻毒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本文拟通过借鉴与参考各国 (地区 )的立法体例 ,结合我国陪审制度的实施情况 ,对该制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刘艺工*李拥军一、陪审制度概论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制度。它旨在利用没有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的普通民众参与案件审理,扩大司法民主,监督审判机关正确实施法律。从世界范围看陪审制...  相似文献   

16.
人民陪审制度改革是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人民陪审制度 ,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民主、防止司法专断 ,提高审判的公正性。但由于陪审制度在操作方面存在一些弊端 ,所以对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应限制。根据目前世界各国陪审制度适用情况和我国审判实践具体现状 ,对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应限定在重大刑事案件的一审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从陪审制度的起源、历史沿革和现状探讨其价值理念和运作机制,从而进一步分析我国目前陪审制度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探索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方向,以达到对陪审制度的正确定位,并综合实践以期望整合出一套方案,使我们对陪审制度的未来布满信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陪审制度在争议声中艰难前行。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过程,法律规定和司法中的实际运行状况可以看出,人民陪审员制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然需要完善:一是进一步重视立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二是让广大人民充分认识到完善的陪审制度的重要性;三是人民法院全力配合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工作;四是大力提升人民陪审员素质。  相似文献   

19.
陪审制度自清末移植到我国后,历经沉浮.在司法独立和司法民主等方面发挥了其基本功能,实现一种混合的正义,但是在许多方面也体现出许多不足.在审判方式日益改革的今天,我国应当借鉴英美陪审制的合理因素,建立"二元化"的新型陪审制.  相似文献   

20.
王康寒 《海南人大》2006,(3):38-39,27
四、人民陪审员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凭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司法的传统经验,我国陪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从1979年陪审制度恢复至今的司法实践中,由于过去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实施中存在诸多困难,陪审制的适用日渐减少,问题日益凸显,其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