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区域海公约中的执行机构建设主要形成了“单一区域性组织”、“缔约方会议+秘书处”、“缔约方会议+委员会”和“缔约方会议+秘书处+附属机构”四种模式.渤海特别法不应采用“单一区域性组织”模式.“缔约方会议+秘书处”模式中的秘书处和“缔约方会议+委员会”模式中的委员会相比,后者享有实际执行权.渤海特别法应优先选择委员会.渤海特别法可以考虑在“渤海管理委员会+渤海管理执行委员会”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设立作为附属机构的科学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国际法上的技术规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当前保护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中最重要的文件。虽然它在缔约方获取基因资源、技术转让以及互利互惠的分配等方面创设了新的规则 ,但这些规则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斗争、妥协的产物。该公约的签署 ,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环境资源保护协作制度。这一制度 ,改变了过去在环境资源保护的合作领域的单向义务性观念 ,要求双方都有所给予和索取 ,都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但这样一种新的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尚需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支持。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制度导致了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等领域法律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时召开的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会议”上,原来打算为战后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拟定统一规则的设想,因意见分歧,未能如愿以偿。会议最后制定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通称“1944年芝加哥公约”),重申了“各国对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第1条),并确立了战后国际航空运输的双边体制,即:国际定期航班必须获得飞入国的“特别许可”(第6条);不定期国际航班凡为取酬目的而运送旅客或货物者,要遵守飞入国的“规章、条件或限制”(第5条第2款)。  相似文献   

4.
皮勇 《中国法学》2003,(4):148-163
20 0 1年 11月 8日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是国际社会合作打击网络犯罪的第一个国际公约 ,其主要目标是在缔约方之间建立打击网络犯罪的共同的刑事政策、一致的法律体系和国际协助。该公约第二章“国家层面上的措施”的第二部分“程序法”规定了有关电子证据调查的特殊程序 ,为各国制定电子证据刑事调查制度提供了一套具有开创价值的立法模型。本文对《网络犯罪公约》中的程序法规定和我国相关立法进行了比较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证据刑事调查措施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冰 《法学杂志》2005,26(1):86-88
《华盛顿公约》虽在某些方面对国家经济主权加以了限制,但因其是建立在尊重国家经济主权而不是蚕食经济主权的基础上,因而得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的认可,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国家经济主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发展,必然受到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其内容上的演变,实质上是各国在新经济形势下法律权利义务的又一次调整和平衡,应以公平互利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判》2010,(1):102-102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五次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中国国内法的适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意味着中国在国际法上承担接受该公约约束的法律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公约可以立即在中国国内法院直接适用。虽然,履行国际条约是每一缔约国的义务,但一个国家以何种方式适用国际条约,却是由各该国依其主权决定并由其国内法加以规定的。  相似文献   

8.
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是近年来国际间激烈争执的问题。为了因应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以及澄清法律上的不确定局面,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为代表的国际法律文件,在遗传资源的归属上,确认各国对其自然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在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上,主张对其公平合理分享。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从信息中获得奖励的方式,在因生物多样性的利用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是调整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虽然世界银行批准融资项目以不违反借款国所参加的多边环境条约为必要条件之一,但由于世界银行并非任何多边环境条约的缔约方,那么多边环境条约是否对世界银行具有约束力呢?根据国际法的一般原则,作为多边环境条约的第三方,世界银行不受其约束;世界银行贷款协定的法律适用条款的缺失,则表明多边环境条约不能自动对世界银行产生约束力。不过以保护国际环境为己任并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对世界银行具有当然的约束力,即使借款国为公约非缔约方。世界银行也一直秉承其宗旨,履行其保护国际环境的国际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履行多边环境条约上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评菲律宾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主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菲律宾非法侵占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屿 ,将之命名为“卡拉延群岛”。菲律宾为使自己的侵占行为合法化 ,为其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主张提出了种种理由。本文依据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论证菲律宾的种种理由均不能成立 ;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国际法原则 ,证明了中国对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拥有主权。  相似文献   

11.
专利申请中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所作出的定义中,“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种群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生物组成部分;“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遗传材料”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从字面上看,“生物”比“遗传”的含义要广,因为其不要求含有遗传功能单位;“材料”也比“资源”的含义广,因为前者不要求具有实际或潜在的价值。传统知识包括诸如为医疗和农业使用的生物或其它材料的信息,生产方法、设计、文学、音乐、宗教仪式和其它技术和工艺。在本文里传统知识限于与遗传资源使用时相关的那一部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许多文件和许多学者的论文都采用“遗  相似文献   

12.
论领海无害通过制度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领系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受沿岸国主权的支配,这是现代国际法理论和实践所肯定的。不过,国家对领海主权的行使,还受一个传统规则的限制,即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随着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82年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的生效,它所建立的领海无害通过制度已开始运转。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用比较的方法,将82年公约与1958年《领海与毗连区公约》(以下简称“58年公约”)进行比较,结合一些国家的实践,对领海无害通过制度中什么是领海的“无害通过”和沿海国际止无害通过的权利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瑞 《法制与经济》2009,(23):67-67,69
所谓“南海主权争端中的涉法问题”就是指运用法律武器争取解决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及海域划分问题上的分歧和争端。南海主权问题是南海周边“六国七方”以及相关利益国家之间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以来,中国南海问题愈加突显出来。解决南海问题的模式显现出了从军事对抗到政治磋商再到法律应对的大致轮廓,从法律角度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相应的总结,会为解决南海问题的法律模式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文(令)号]第10号令[公布日期]2 0 0 4 5 31[类  别]经济法·能源[施行日期]2 0 0 4 6 30一、总  则第一条 根据我国批准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核准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规定以及缔约方会议的有关决定,为加强中国政府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的有效管理,维护中国的权益,保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根据《议定书》的规定,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缔约方为实现其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进行项目合作的机制,其目的是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产权法对技术保护措施的认可和支持针对不断出现的技术保护措施,知识产权法给予积极回应,尝试把技术措施纳入知识产权法框架之下。这在数字版权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等领域都有体现。在版权领域,被称为“电子版权公约”的《WIPO版权条约》 (WIPO Copyright Treaty,WCT)和《WIPO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WIPO Performances and Phonograms Treaty,WPPT)对此都有所规定。其中,WCT明确规定缔约方关于技术措施的义务,要求“缔约方应提供足够的法律保护和有效的法律救济以制约对作者用来行使本条约或伯尔尼公约规定的权利和限制针对其作品的非经作者授权或非为法律允许的行为的有效技术措施的规避。”因此作者采取的用来行使其合法权利或限制侵权行为的技术措施应受到国内法保护,不应受到规避,否则应得到足够的法律救济。在WPPT中,对于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为行使其权利而可能采取的技术保护措施也给予类似规定。  相似文献   

16.
王轶坚 《法制与社会》2011,(14):261-262
本文分析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深海底生物资源法律地位的特殊性,探讨了《海洋法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对该生物资源的适用性,尝试给出解决相关法律空白问题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专属经济区军事利用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属经济区是海洋法公约创设的自成一类的新海域和新制度。沿岸国对其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享有专属管辖权。其他国家在沿岸国专属经济区虽享有“航行、飞越”等有关军事利用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属于传统的公海自由,其上覆区域也不是“国际空域”。因此,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军事利用活动,都必须尊重沿岸国的主权和安全,只用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非法活动。沿岸国和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水体和海床军事利用权限的范围和程度上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8.
从1886年至今,国际上先后缔结了三个多边版权保护公约,即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和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议。本文所论述的版权国际保护制度,即围绕这三个公约展开。版权国际保护制度中的权利主体,指各版权公约中要求当事国保护其权利的人。伯尔尼公约坚持其“保护作者权利同盟”的基本特色,只把作者(author)作为保护对象。世界版权公约除了保护作者以外,还保护其他版权所有人(copyriahtproprietors或ownetofcopyright)。知识产权协议则在权利主体方面,采用了权利持有人(rightholder)的提法。用语的不同,反映了各版权公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破产程序的公约(欧洲联盟理事会1995年9月12日通过)前言本公约缔约方,欧洲联盟成员国,期望执行《建立欧洲共同体的条约》第220条之规定,从而简化相互承认和执行法院或裁判庭判决的手续,渴望在共同体内加强已确立的对人的法律保护。考虑到为此目的有必...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建文 《法学研究》2003,(2):147-160
《公约》在规定新的海洋法律秩序、赋予各国新的海洋权益的同时 ,并不完全打破既有的海洋法律秩序 ,不损害各国既得的海洋权利。《公约》规定的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 ,允许沿海国扩展享有主权或主权权利的海域 ,但只能向传统的公海海域扩展 ,不得损害别国既得的领土主权和主权权利。中国对南海断续国界线内的历史性水域享有的各项历史性权利是在《公约》生效以前很久就已经确立的既得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