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武步云教授所著《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可谓近些年来我国法理学园地里具有开拓性的新作。 对法律这一重要社会现象的哲学研究,从古希腊罗马就开始了,但在哲学和法学家著作中最早明确使用“法哲学”一词的,乃是近代德国大哲学家、法哲学家黑格尔,他的著名法理学著作就是《法哲学原理》。 马克思在对19世纪40年代德国司法实践和黑格尔唯心主义法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法哲学。无论在观点或内容的科学性上,是一切其他  相似文献   

2.
胡可 《中外法学》1986,(1):48-53
<正> 一《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法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这本书是他在柏林大学任教时撰写的,1820年完稿,1821年经他亲手修订后出版。这是他晚年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本政治性著作。黑格尔的法学思想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因为它并非一门独立的法律科学,而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绝对精神发展到客观精神阶段的体现。大家知道,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在他看来,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绝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对“哲学”概念的阐发,对于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真理或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全部过程,是通过概念和思辨的思维,以科学体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辩证发展着的存在本身,不同的哲学体系乃是真理前进发展中的必要环节。黑格尔“哲学”概念在本体论上强调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在认识论上强调主体就是实体,在方法论上认为方法乃是运动着的内容本身的性质。黑格尔哲学由于过分强调必然性,不免带有准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黑格尔社会哲学的“终极目的”,是为普鲁士的当时状况作辩护;“柏林时期”的黑格尔,则公开为封建专制制度作论证。这种论断未必公允。从黑格尔法哲学的基本思想来看,这位哲学大师虽然在政治上有保守乃至反动的一面,但仍是一位资产阶级思想家。本文试从《法哲学原理》中提出的著名命题和君主理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5.
浅议法哲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江华 《法学杂志》2005,26(1):13-15
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法哲学的基石性范畴,一切法哲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以之构建的,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什么是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占有论、利益论和法权论本质上是相通的,从法的起源、调整对象、根本内容以及运行过程来看,以“行为”作为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不论是从哲学还是从历史学来说,都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恩格斯曾说过,黑格尔的“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关于“人”的论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材料。研究这份遗产,对于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朱学平 《现代法学》2005,27(2):22-28
早年黑格尔在图宾根时期提出的两个基本观念“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和“宗教和政治的统一”的驱动下,以及在基督教的影响下,逐步超出近代西方思想中法律和道德、国家和宗教的二元对立,重新厘定法律、道德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开启了西方思想的一条新思路,并且基本奠定了后来黑格尔成熟时期法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19世纪后半叶,受到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宾丁等人法哲学肯定的刑罚“绝对论”在德国刑法学界似乎已成为不可一世的力量。刑罚的本质是“报应”,是“否定的否定”,这种观念给刑罚涂上了浓重的伦理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对比研究,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理清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法来说 ,本质性的强制状态是对预期选择的强制。而对特定的行动采取强制 ,只是作为预期选择被强制的结果 ,虽至关重要但却极少发生。———卢 曼①尼古拉斯·卢曼 (NiklasLuhmann ,192 7~ 1998)当代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法社会学理论家。他成名于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理论家有“当代黑格尔”之誉的哲学社会学大师哈贝马斯的论战。在论战中 ,卢曼展露出极高的理论素养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 ,而这些表现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卢曼 192 7年出生于德国吕讷堡 (Luneburg)。194 6年~ 194 9年在弗莱堡大学攻读法律学 ,…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对比研究,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理清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著名政治法律思想家,也是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理论,运用所倡导的辩证法,对刑罚的概念、本质和罪刑关系等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报应刑”理论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黑格尔法哲学具有保守与激进、革命与妥协、理智与荒谬三对矛盾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冯晓青 《知识产权》2002,12(3):17-22
《知识产权哲学》(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Property)一书是一部由Peter Drahos撰著,达特茅斯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英文版)的专业性著作。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它以财产权制度产生、发展及相关理论为脉络,通过论述、剖析财产权方面的重要思想家黑格尔等的有关论著、观点,探讨知识财产作为“抽象物”的特点及在抽象物上设立知识产权的情况,提出要用工具主义的哲学态度来指导建立互相制约的知识产权方法和理论。这些论述,勾勒出了知识产权哲学的一些轮廓。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还在于该书的出版,推动了法学工作者将知识产权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是对这门学科进行法理学或法哲学的理性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法学学科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赵明 《现代法学》2003,25(3):27-34
李步云既是当代中国颇有成就的法理学家和宪法学家 ,又是“新时期”最早“自觉”到“法哲学”的法学家。他是从当代中国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局限性”意识出发 ,而提出其法哲学主张的 ,其法哲学体系是围绕法的唯物论与认识论、法的辩证法与发展观而构筑并加以逻辑展开的 ,是对法理学问题的既深入又超出。为中国法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方向和标准 ,是李步云法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法哲学,法律理论和法律教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法哲学与法律教义学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而不是法学的子学科。但人们也不可将法哲学视为 (一般 )哲学的一个特殊种类。哲学一直并以所有形式 ,与人的此在 ,卡尔·雅斯贝尔斯称之为“包容”①的这一基本问题相连 ,质言之 ,这总是关涉哲学中的“究竟”问题。法哲学与哲学的其它分支相区别 ,不在于其有什么特殊性 ,要害是 ,它以哲学的方式去反映、讨论法的原理和法的基本问题 ,并尽可能给出答案。通俗地说 ,法哲学是法学家问 ,哲学家答。因此 ,一位训练有素的法哲学家必须兼通法学 ,哲学两门学问 ,对于那个经常被提到的问题 :是“纯哲…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依次提出了绝对理念、绝对心灵以及绝对精神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它们是等同还是有所差异?在阅读黑格尔诸多著作时,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笔者。理顺这三者的关系,对于方便爱好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者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周赟 《河北法学》2006,24(11):9-11
对于黑格尔法哲学这样一个异常庞杂的体系,学界一般认为其大体属于理性主义范畴.然而,正如黑格尔自己所言,欲准确把握其法哲学,就必须将其放在黑格尔逻辑学的背景中进行;在这个前提下,从辨证逻辑角度讲,当我们认识到黑格尔法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成分时实际上就意味着其中也必定含有经验主义的成分.欲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黑格尔法权哲学,就必须对相关的经验主义成分予以充分地关注.  相似文献   

19.
法哲学(Philosophyoflaworlegalphilosophy)可以说是法学与哲学联姻的重要理论表现。法哲学是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但它不是包罗万象地去罗列法现象,而是作为哲学的形而上对一般法现象的关照,它运用的方法从本质上说是反思的方法。所谓反思方法特点,黑格尔指出:“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就是说,反思是在原有思想或认识基础上的再思考,它必然带有一种审视、思索、追根溯源的要求。这样法哲学作为一门理论法学的特点就非常明显,它具有研究对象的普遍性、间…  相似文献   

20.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指出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劳动和实践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劳动概念比实践范畴更具有基础性,它的确立也比实践范畴更早,作为一个哲学范畴,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的直接来源是对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性解读,它的确立是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本文通过分析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的劳动概念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发现黑格尔的劳动概念对马克思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