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代都市,是从人类社会的村落、集镇一路走来的,它是人类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晶.纵观上海的历史发展,它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说的是一个由小渔村迅速崛起的城市,其悠久的崧泽古文化、福泉山文化、青龙港文化等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根基.古上海的文化高地与世博会的主题实践,是一脉相承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崧泽文化的弘扬、海派文化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为展示上海城市空间和城市文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当然也带来了许多有待认识的新课题.从上海民俗文化的现状而言,民俗文化研究和文化发展的明显缺位和无序,是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如何彰显上海本地的民俗文化,凸显上海民俗文化产业的原创性内涵与特色,成为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的魅力.上海的城市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渊源,又有外来文化的张力,其内涵丰富而厚实,这与其深厚悠远的崧泽文化、创新发展的海派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因果关系.当前,必须大力建设文化上海,营造好魅力世博的经济、社会、文化博览盛会的浓郁氛围,为上海域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提供高起点、宽通道和大舞台.  相似文献   

4.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考虑到上海作为文化重镇的特殊地位,将素有“儒将”之称的陈毅同志任命为上海的第一任市长。陈毅深刻领会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精髓,切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制定的文化方针,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文化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拥有着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海派文化”气质。接纳新生事物,敢为天下先,是上海独有的人文胸怀。而浦东,既是上海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新标杆,也是探索社会转型之路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6.
《今日上海》2010,(6):10-11
从城市现状看,如今上海正同时受到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人口导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而谋求未来发展,目前上海又同时面对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打造低碳宜居城市两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到宝山,不仅能看宝钢的钢花,还能去吴淞国际邮轮港看浪花,到顾村公园看樱花。尽管“上海樱花节”举办至今不过第三届,但年年客流如织,屡破纪录,过往两届樱花节累计接待入园游客190万人次,平均每天超过4万人次,为上海历年来各类花展之最。“上海樱花节”已经成为申城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  相似文献   

8.
读懂南京路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站在外滩看南京路,似乎看到纯“西方文化造就的欧美建筑群与办公楼。然而,从南京路河南南路口朝西望去,看到了代表上海商业文化的步行街。  相似文献   

9.
傅尔基 《中国发展》2011,11(5):68-76
该文认为,"十二五"时期到2020年上海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建设低碳化国际大都市,是上海顺应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潮流、化解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矛盾、担当全国可持续发展排头兵的重大战略抉择并提出,上海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建设低碳化国际大都市需创新性转型:要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能源为重点、以低碳环境为条件、以低碳产业为基础、以低碳技术为支撑、以低碳城(园)区为依托、以低碳社会为保障、以低碳行政为配套,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发展的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与高利用、高清洁和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陶醉于成功获得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片刻喜悦之后,上海市的领导层并没有盲目地陶醉于兴奋之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倡导下,一场“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大讨论在全市1600万干部群众中展开。城市硬件的建设可期,而城市软件的建设则艰巨得多,这已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是打晌“上海文化”品牌最有价值的核心基因,也是上海鲜明的城市标志。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全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7月1日,由本市文物管理部门、党史部门等合作编制的现今最全的上海“红色地图”,在一大会址首发,收录上海所有的红色史迹、革命遗址等。  相似文献   

12.
傅尔基 《中国发展》2012,12(2):74-8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经济、全球首位型城市经济,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华侨华人推动下,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新一代、由海外留学人员和投资移民等构成的新华侨华人推动下,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已经转型投资高新产业、扩展跨国经营和依靠人才创新,并正在加速转型。海外华侨华人将是推动上海改革开放30年后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创新引导、鼓励和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促进上海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力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据说,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在拍摄上海申办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 宣传片时,曾问上海人想在片中表现什么,上海人告诉他是“商机”。 其实,不仅上海人,外国人同样捕捉到了这座城市所潜藏着的各式各样的机遇。德国作家约瑟夫·冯·韦斯特法伦说,上海是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城市,“Nothingis easy in Shanghai,buteverything is possible (上海什么都不容易,但什么都可能)。”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上海》2013,(2):60-60
上海地铁是世界最长、车站最多、客流量最高的地铁之一。地铁文化可以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年1月1日起,上海地铁启动了“2015年-2015年公共文化建设5年行动计划”,开始在人民广场站和大世界站的2个“音乐角”演奏音乐,此后逢周六和周日,在上午的1个小时内都安排有公益音乐演出。  相似文献   

15.
每年一次的全国性公众安全感调查表明,上海市民的“安全感”正逐年递增,连续几年名列前茅,上海已被誉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有人出去,有人回来,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上海让我越看越爱……“几年前.某品牌啤酒的一个60秒广告述说了十几年的上海变迁,这首《喜欢上海的理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口口相传.不少上海人都觉得从歌中看到了自己,很多新上海人也倍感亲切。即将在我们这个城市举办的世博会,也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可是.看看我们周围生活的现实,却还有不少令人不如意甚至是”窝心”和苦恼的事儿。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好”,就不怕丑、揭揭短.”解剖城市痼疾,直面市民陋习”——就从“高空抛物”,一个不大也不小的事儿说开去。  相似文献   

17.
“评估”立法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立法质量,不仅仅停留在法的制定过程中,而且在于立法的后续工作。从去年8月起,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立法后评估,对2002年制定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回头看”,这在上海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中国减灾》2011,(12):22-25
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城市结构特征,使上海在尽享渔耕舟楫之利的同时也受到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困扰;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使上海人民尽享城市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受到各类隐患和事故的威胁。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2010年世博会筹备工作的深入,上海的防灾减灾工作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程也 《今日上海》2009,(1):25-26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针对上海,也是就各个城市而言的。对以上海为中心、与上海同根共源的长三角区域来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谋划长三角地区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展示区域整体形象的一次重要契机。为了更深入演绎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更全面体现“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深的情谊”的理念,更有效推进区域共同办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上海面向21世纪的城市管理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管并举、加强管理”已经成为上海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界定和辨析,并对上海城市管理战略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