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全宝 《行政与法》2012,(2):100-103
农民群体性事件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正在向着多领域、多角度方向展开和延伸。但农民群体性事件问题的本质仍是权利问题,因此,要研究该问题就必然要对它进行宪法上的界定,进而寻求农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宪法根源,最后从宪法高度找到应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良方"。  相似文献   

2.
曹小妹 《法制与社会》2012,(28):271-272
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趋势,影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发展及后果,都与法治的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关联.然而,我国群体性事件存在法律治理上的困境.综观各国对群体性事件的法治模式,都紧紧围绕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置两个方面.因此,在我国应以现代法治意识为指引,将群体性事件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强化和完善法律预防与解决机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5,(1):76-82
社会深刻转型,各种矛盾叠加共振,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价值观追求型和社会泄愤型群体性事件极易引发聚众犯罪。究其原因,主要是深层次矛盾愈发尖锐、利益表达与协商机制失灵、政府公信力下降等社会因素与各种不良社会心态为主的个人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群体性事件视野下防控聚众犯罪,其根本方向是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其着眼点是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冲突程度,其关键点是建立规则和程序,开启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进程,规范公权力的行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曝露出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安徽池州、四川达州、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的研究,总结出群体性事件主要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暴力化、仿效性,主体多元化,处置难度大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得出社会结构的断裂,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市场经济下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基层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性迟钝”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加大普法教育;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措施来应对日渐频发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时有发生,深刻影响了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现有防治对策存在单一化、被动化、规范化程度低、实效性差等缺陷。随着群体性事件法律化解机制的研究日益完善,依法治校进程的推进,从法律角度探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防治对策也必将取得实效。高校应转变管理观念和模式,畅通学生利益表达机制,重视高校行政信息公开,完善学生多元化权利救济途径,有效化解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6.
我国群体性事件之公法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法角度考察,错位的"官民"关系、梗阻的利益表达机制、封闭的权力运行机制、缺损的权利救济渠道、非法治化的应急处置机制、缺位的善后处理制度是当下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防治,就必须建立平权型的"官民"关系、疏通利益表达机制、建设透明政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广开权利救济渠道、健全应急机制、实现行政应急权力的法治化、完善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转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使农村社会的隐性矛盾逐渐转化为显性,尤其是在"压力型体制"和"赢利型经济"的双重作用下,农民开始把维护自身利益的目光投向公共权力机关。与此同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利益主体意识,却没有给农民足够的制度化表达空间,因而显性的矛盾自然就转化为群体性事件,而且愈演愈烈。本文从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机理进行了详尽地分析,以期找出这一现象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辩证地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建构创造良好的秩序环境。  相似文献   

8.
构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对于及时收集关于群体性事件深层次、内幕性和行动性的情报信息,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以整合群体性事件信息资源为目标,建立渠道通畅、网络严密的群体性事件监测机制;组建专门的情报信息管理、协调和处理机构,构建群体性事件的预测和预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群体性事件调处的快速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睿 《法制与社会》2011,(33):195-196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稳定是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然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为相关情报信息的检测,评估、预报,判断和运用为基本内容的各项基础和制度建设。本文指出构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日益复杂,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和李普特的公众舆论理论,从群体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和政治传播机制上分别给出作者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善治构成要素为分析框架,建议行政机关以善治理念进行社会治理,以便依据疏导群体心理,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扩大,保证社会秩序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1.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2,(30):174+178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新旧体制和新旧观念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群体性事件呈现出多发的势态,"维稳"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和特征,为更好的解决各种群体性事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刘琴 《法制与社会》2012,(28):240-241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频发,其中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在2000年后超过了城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数.如何解决农民群体性事件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试探讨弄明群体性事件中的法治理性.  相似文献   

13.
常娜 《法制与社会》2012,(10):199-200
我国环境立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各个国家都争相开始进行环境立法,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的立法目的却是促进经济发展,可见,立法者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衡量上偏向了前者,再加上受城市中心主义环境立法思想的影响,针对农村的环境立法就处于了边缘的地位,近几年来,农村因环境问题严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立法完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的县级政府在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方面有着很多先进的经验,对广大内陆省区基层政府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某县开展田野调查,梳理该县2010年至2016年所发生的较典型的群体性事件,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并进行数据统计,揭示出该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然后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出该县维稳工作开展较好的主要原因,包括建立健全了社会矛盾排查工作机制、调处社会矛盾工作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还是因为群众缺乏行之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本文立足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浅谈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性事件是严重破坏正常秩序的重大社会事件,随着近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其发生频率升高,规模扩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掘其内在深层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法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2,(31):188+19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正在经历一个历史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新旧体制和新旧观念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群体性事件呈现出多发的势态,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社会结构转型、利益主体冲突、政府决策失误、利益表达机制、法制观念淡薄等方面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为解决我国群体性事件创造前提。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进入群体性事件高发时期。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警察权异化及对紧急、特殊情况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不得力,使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社会效益不高。根据群体性事件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强化对警察权的监督;对特殊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置阶段要做到"发现早、反应快、处置好",使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时期,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群体性事件在数量和规模较以往都有不断上扬之势,已成为党政机关的棘手之事,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难题。本文以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结合社会转型且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一阶段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防控进行阐释,并提出了适当防控理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环境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自身的特点:多发性、区域性、可预测性。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表现为降低政府公信力、增加治理成本、影响社会稳定。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机制的不足、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缺乏是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通过健全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完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机制、疏通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来建立与完善预防机制,从而从根源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