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7月,日本安倍晋三内阁通过名为"为维护国家生存、保护国民而形成无漏洞的安全保障法制"的阁议决定,通过修改行使武力的条件,在事实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是二战后日本安全政策的重大转变,意味着日本可在自我防卫目标之外行使武力。1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坚持"日本虽  相似文献   

2.
2014年10月8日,日美召开防卫合作小委员会会议(SDC),发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下称“指针”)修订中期报告,明确了日美防卫合作在功能和地理范围等方面的重大调整,与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通过内阁决议实质上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以及今后日本将进行的相关防卫法制的配套修改一起,成为日美同盟安保体制调整的重要一环.由于日本众议院选举等原因,2014年12月19日,日美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SCC)宣布,原定2014年内完成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将视日本国内法制修改进展情况,争取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  相似文献   

3.
日本老牌保守政党自民党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和平宪法"由来已久。安倍上台伊始,就逐步将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变成内阁决议案。"日本安全保障法"的生效,意味着日本自卫队赴海外可随机行使集体自卫权,以武力攻击形式维护和保障本国安全或同盟国的安全。为了恢复日本因二战中侵略他国而"丧失"的部分国家对外职能,谋求废除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安倍等保守派政要力图通过行使"集体自卫权"达到修改宪法第九条、使日本成为拥有军队和交战权的"正常国家",最终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目的。可以说,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质变,已对东亚和平稳定与安全环境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4年12月25日,日本自民党赢得众议院选举后,安倍首相再次组阁.中谷元(Gen Nakatani)接替前防相江渡聪德并兼任安保法制担当相.中谷元曾在小泉内阁时任防卫厅(2007年升格为防卫省)长官,其后任自民党安保调查会会长等职,深度参与了冷战后日本安保立法工作,安保立法经验丰富.中谷元无论在政治理念还是相关业务方面都符合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政策的要求,是安倍完成政治目标的适合人选.  相似文献   

5.
2012年末,安倍以较高人气顺利进驻永田町,所推出的“安倍经济学”为其赢得了暂时民望和长期执政预期。同时,安倍通过渲染中朝等周边威胁、制造东海和南海联动、强化日关同盟等博得民意和社会基础,开启了作为其夙愿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解禁集体自卫权涉及修改宪法、国民投票法等一系列法律环节,关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走势,直接影响日本能否成为正常国家和强化军备成为军事大国。因此,解禁集体自卫权注定成为安倍内阁年度热点和焦点大戏。与此同时,面对中韩等国家的反对,安倍以及日本政坛和社会进一步右倾化的风险与挑战也陡然加大。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武器出口领域逐渐形成了以"武器出口三原则"(下称"三原则")为标志的限制政策。该政策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保障,并有助于日本对外树立和平主义国家形象,成为其和平国家的招牌,但同时也导致日军工产业"加拉帕戈斯"化。12014年,安倍内阁决议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并以此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成为日本武器出口新指针。  相似文献   

7.
当前,日本进一步强化安保战略,主要举措包括强化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司令塔”功能,完善自卫队的体制建设,加强导弹防御能力,加强岛屿防卫能力,加强海洋安保能力,提升岛屿作战能力,谋求“先发制人”打击力,谋求自卫队合宪,强化日美安保同盟,扩展对外安全合作,推广“印太战略”等。日本安保战略的强化呈现否定二战后“非军事化”、追求威慑力、谋求“塑造力”等特点。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目的在于实现“军事大国化”以及夺取地区安保主导权,适应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以及应对朝核问题与“中国威胁”等。日本强化安保战略必将对东北亚安全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日本军事能力增强,其在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框架下谋求“先发制人”的能力,将改变美日安全关系中的“矛”与“盾”格局,日本将在东北亚地区扮演更多的安全角色,必将影响东北亚的安全结构。其次,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举措刺激朝鲜的“安全神经”,不仅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还会进一步加剧东北亚安全形势的紧张。再次,日本在反导系统上与美国捆绑,加深地区安全困境,不利于东北亚安全互信的构建。日本应与中国一道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多做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2015年9月19日,在日本国内数十万民众的抗议声中以及在中、韩等周边邻国的严重关切下,日本安倍晋三内阁一意孤行,通过了"新安保法案"。被日本抗议民众称为"战争法案"的"新安保法案"将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从根本上重塑日本的安保政策。"新安保法案"在日本国会的通过,不仅撕裂了日本国内社会,而且随时有可能将日本拖入战争的边缘。同时,该法案的出台与实施将改变东亚的局势,深刻地影响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日本刻意渲染东亚威胁特别是"中国威胁",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安保政策进行战后以来的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国家安保顶层设计;调整防卫理念,增强自主防卫力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步步解禁集体自卫权,颠覆战后专守防卫政策;调整对外安保关系,加强日美安保同盟,构筑地区多层安保框架等。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在重塑与加强自身防卫的同时,打造出战后以来日本最具危险性的政军体制,使日本成为东亚安全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其次,不利于中日安全互信的建立,复杂和恶化了中日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使东亚本就存在的安全困境更为恶化。最后,使日美同盟从防御/威慑的内向型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的外向型同盟。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在加强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干涉与掌控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日本的自主性与主导性,日本不正常的"国家正常化"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破坏日美同盟及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是日本的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一年。在安倍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日本制定了新的安保法制体系。该体系以所谓"积极和平主义"为核心,将日本被动的专守防卫变为积极进取型防卫,使日本成为影响地区乃至全球秩序走向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力量。由于安倍的"积极和平主义"是以历史修正主义为思想根基,新安保法案彻底颠覆了日本和平国家的基本架构,不仅使日本自身成为地区秩序中的不确定因素,也使日美军事同盟变得更具有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东亚地区政治格局变迁之时,安倍政府重新定位日本全球角色,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领域均进行了大幅调整。在对外关系中,对美外交仍处于首要位置,对华关系出现回暖,与东盟关系在加强,积极协调日韩关系,对朝关系虽有改善但十分有限。在安全领域,做出解禁集体自卫权、实施安保法案、扩张军力等一系列举动。经济领域主要侧重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谈判及能源输出。本文从安倍晋三本人的右翼属性、日本国内逐年的右倾化趋向、中国的崛起和东亚政治格局变迁三个层面分析了日本东亚外交调整背后的动因。安倍政府的政策调整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挑战,同时也将对东亚地区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当美国及其他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在遭受攻击时,日本自卫队可以将其视为对本国的攻击而予以反击。安倍意图通过这一方式,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日本的"正常国家化",并进一步实现"重振日本"的政治大国化目标。但行使集体自卫权超出了宪法第九条允许的"自卫所需最低限度"范围,因此除非修宪或修改宪法解释,否则此举即被视为违宪。而鉴于修宪的门槛较高,使得他认识到无法一蹴而就,只得采取切香肠的方式,改以不断变通妥协争取部分进取的中期渐进和长期稳打的路线。现阶段,其目标是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来有条件地行使"限定性集体自卫权"。与此同时,为降低国内外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疑虑,以增强支持,安倍一方面打出了"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以漂白自己,另一方面又刻意抹黑中国,将之渲染为威胁日本及周边安全的假想敌。可以想见,此举势将进一步导致本已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3.
安倍政权以修宪强国为目标,利用中日钓鱼岛争端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积极谋求行使集体自卫权。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有关"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决议案,明确改变了日本政府过去对集体自卫权"虽拥有,但不能行使"的宪法解释,这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战后日本的"和平发展道路"及"专守防卫"安全政策,而且将与日美同盟体系的强化发生联动,给亚太地区格局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14.
试谈日本国会审议中的"有事法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事法制"的通过将为日本实现真正的"海外派兵"奠定法律基础,为最终取消对集体自卫权的限制创造了条件.日本的安全防卫政策正在发生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屏 《亚非纵横》2014,(4):1-13
该文通过对战后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争论与斗争的论证过程,厘清了冷战体制下的“畸形儿”日本在美国控制下制定了互相矛盾的宪法、和约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的历史脉络,并追踪了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政府解释内容的变化。在对日美军事同盟形成的路径及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同时,指出安倍政权企图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原因与后果,并对战后日本第三次政治右倾化以及第三个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军事大国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6.
安倍政府奉行积极主动的安保战略,目标是建设"自立"、"强大"的日本;构筑平等、双向的日美同盟关系;在"积极和平主义"的幌子下,为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日本从内外两个维度实施该战略,对内推进以修改和制定安保法制为核心的"软件"建设,强化以自卫队防卫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硬件"建设;对外强化安保外交,推动军事安全关系多元化,重视自卫队硬实力的"软"运用.日本主动利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借用朝核危机和"中国威胁"延长日本战略机遇期,将部分达成"强大日本"的目标.但在国内外诸多力量要素的牵制下,日本将不可能达成自主制宪或修宪且摆脱对美单向依赖的"自立"目标,也无力成为地区和国际事务的"积极"塑造者.安倍执政下的日本仍将以现有矛盾和争端为着力点,不时主动制造、煽动地区紧张局势,为其积极主动的安保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内阁在充分评估了周边安全形势后,于2013年12月17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和《国家防卫计划大纲》①三份文件.其中,作为“规定日本安全政策基本方针和防卫力量建设目标等中长期防卫政策”的纲领性文件,②《国家防卫计划大纲》自1976年首次制定以来,共历经五次修订.新《大纲》在日本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③的背景下出台,其强化外交、安保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与上一版相比,新《大纲》无论在防卫构想、防卫理念,还是在防卫力量建设上都作了较大调整,并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解禁集体自卫权在宪法层面上涉及的是宪法规范的变动问题,安倍政权推进解禁集体自卫权是典型的宪法规范的不正常变动,其本质是对宪法的破坏和侵害,属于违宪行为。本文从禁止集体自卫权的法的内涵入手,阐释禁止集体自卫权的渊源、主体和内容,以及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进程。在此基础上,从宪法修改的前提条件、宪法修改的实质性限制、宪法修改的程序性规定、内阁的宪法解释权限,以及《日本国宪法》与《波兹坦公告》和《开罗宣言》之间的法律位阶关系等方面,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违宪问题进行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行使集体自卫权”与日本防卫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6月 6日日本参议院正式通过“应对武力攻击事态”等三项法案 ,又称“有事法制”三法案。一般认为 ,日本政府从此将逐步走向“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意味着日本将恢复宪法宣布放弃的“交战权” ;在台海、南海、朝鲜半岛等地区爆发武力冲突时随同美军参战 ;与美军共同威慑亚太地区 ,尤其对台海地区构成重大安全影响 ;同时 ,通过参加集体安全保障活动影响国际秩序。可以说 ,行使集体自卫权将根本改变日本的防卫方向  相似文献   

20.
项昊宇 《和平与发展》2023,(1):97-112+156+159-162
日本岸田内阁通过发布“安保三文件”,对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卫政策作出大幅调整,标志着二战后日本国家发展路线的重大转向。日本重拾激进强军扩武路线,尤其是引入“反击能力”和大幅增加防卫开支,使其“专守防卫”等战后军事约束进一步名存实亡,和平主义发展路线出现动摇。日本国家安全观和对外战略思维突出阵营对抗和大国竞争指向,强化与美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和军事安全捆绑,凸显“冷战回归”色彩,将深刻影响亚太安全环境和全球战略稳定,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构成新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日本施行“安保三文件”、落实强军举措仍面临诸多内外制约和掣肘,在其国力衰退的大背景下本质上属“以攻为守”之举,根本诉求是使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进而谋求在国际秩序变革期中提升大国影响力,未来日本军事大国化仍将是有限度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