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行政诉讼作为解决PPP项目合同争议主要途径不利于PPP的长远发展,而仲裁被排除于大量PPP项目合同争议解决途径之列后,需要再次探寻PPP项目合同争议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从国内外实践探索来看,当前可供政府与社会资本方选择的非诉解决途径包括友好协商、调解、政府行使行政优益权以及争议评审机制。此类机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对抗性更低,且与PPP的诸多特性相契合。经横向对比,争议评审机制与PPP的特性契合度更高,可将其作为我国主要的PPP项目合同争议解决机制。建议中央政府围绕争议评审机制修订PPP条例的争议解决条款、重新制定项目合同指南并建立争议评审专家库。建议地方政府在具体PPP项目中明确争议评审规则,对委员会候选专家进行政治审查,签订委员会成员协议,并将该机制作为行使行政优益权解决合同争议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2.
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建立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是确保民生稳定、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管理秩序的一项新的探索。近年来,青浦区法院注重与行政执法机关依据各自职能相互制约联动,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起始阶段,融化在法理之中,终结于社会效应,合力探索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新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周典  杨欣 《人大论坛》2009,(6):26-27
行政复议,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平均每年通过行政复议这个制度平台解决的行政争议有8万多起。通过行政复议,纠正了一大批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国家生活中,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系统内部,是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政府形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法律意义上的救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救济。法律意义上的救济指的是一种制度,而非物质帮助。它是指国家通过裁决社会上的争议,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从而使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者能够获得补救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救济是法律救济的一种,是国家机关通过解决行政争议,制止和矫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侵权行为,从而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获得补救的法律制度。它是针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所产生的消极后果进行的法律补救,它是行政相对人在受到行政主体的不法侵害时所享有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手段。由法律所确定和规范的行政救济,就构成行政救济法…  相似文献   

5.
朱辉 《人民论坛》2014,(11):100-102
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存在行政和民事两种不同类型的争议,且行政争议解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民事争议.在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的情况下,许多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陷入无休止的诉讼循环怪圈.调解与判决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矛盾的最终化解.在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中引入全方位的调解制度将有助于当事人服判息诉,实现一案调解、解决两案的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6.
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存在行政和民事两种不同类型的争议,且行政争议解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民事争议。在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的情况下,许多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陷入无休止的诉讼循环怪圈。调解与判决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矛盾的最终化解。在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中引入全方位的调解制度将有助于当事人服判息诉,实现一案调解、解决两案的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7.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3,(24):27-30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制度,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三驾马车”。老百姓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许多人最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花钱打官司,而最常用的办法则是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信访。其实,在这两种途径之外,还有一种更便捷、更温和有效的方法,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8.
叶赞平 《同舟共进》2013,(10):25-27
被群众称为“民告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施行20多年来,总体看,在促进依法行政、解决行政争议、维护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行政审判体制机制问题的制约,行政诉讼法实施的现状与立法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人民法院公正办案干扰较多,大量行政争议未得到妥善化解,行政诉讼制度的公信力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争议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行政争议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增强,行政诉讼制度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严重制约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健康发展,行政诉讼甚至陷入停滞发展的局面。只有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和问题,才能保障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行政争议案件,充分发挥行政诉讼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祁彪 《民主与法制》2021,(10):34-37
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与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发生的争议。“解决行政争议,事关‘官民和谐’,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行政检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过去一年,行政检察部门开展了“加强行政检察监督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期专题,带您走进“行政检察”,了解开启“案结事了政和”的检察密码。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0,(8):59-59
据《广州日报》报道.日前“首届两岸四地当地政府解决行政争议机制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城市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出现行政争议后、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引发群众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山西政报》2009,(20):8-11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了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06]2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加强各级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促进行政机关职能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我省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被平民百姓称为“民告官”,它是通过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解决老百姓和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争议。但在实践中发现,行政争议又往往与民事争议交织在一起。如何解决这类案件,需要法官们有高超的司法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14.
上海行政法制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两高一少”的承诺受到各界赞誉。但随着改革深化、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进入“风险高发期”、“矛盾凸显期”,上海和全国一样,因行政争议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偶有所闻。经调查发现,当前群众解决行政争议方式存在“大信访、中诉讼、小复议”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王守国 《长白学刊》2009,(4):157-15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通过认真执行撤诉规定,积极探索协调解决行政争议的新机制,提倡和鼓励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协商,在妥善解决争议的基础上通过撤诉的方式结案。撤诉规定的制定和施行,实际上为以司法调解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司法调解中,由于原被告双方实力悬殊以及法官可能的强制行为,合意所需要的自愿、合法难以落实,合意的正当性难以保证。因此对司法调解进行必要的规范就成了保证合意正当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面对司法实践中大量涌现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交叉关联案件,为求诉讼的经济性和裁判的确定性,贯彻行政诉讼目的及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在行政诉讼中应当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可以影响当事人的民事权益的实质标准和民事争议的解决有待于行政争议的解决的形式标准来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包括行政裁决中的部分案件、行政处罚中的部分案件以及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中直接影响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合法权益实现的案件。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应从成立条件、审判制度、起诉期限、上诉、执行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涉面广、影响大的土地行政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行政审判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解决土地行政争议需要完备的行政争议化解机制。信息公开顺应政治民主化潮流与建设阳光政府的要求,是保障当事人表达诉求与程序选择权的出口,也是土地行政纠纷协同解决机制中的创新性一环。聚焦于土地行政争议这一多发矛盾,从信息公开这一独特视角进行细致剖析,结合司法审判经验分析其面临的难点问题,并对如何依法化解土地行政争议提出对策与建议,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政调解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调解制度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被愈来愈广泛、经常地应用,成为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经济纠纷和部分行政争议的重要手段。行政调解以当事人双方自愿、平等协商解决矛盾为基础,赋予当事人自主意思表示、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区别于强调行政意志至上的强制行政行为,体现了市场经济民主平等、意思自治的原则精神,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从江县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模式为重点,在办案的:过程中努力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复议程序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不服行政裁决的复议与诉讼问题吉雅行政裁决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依照一定程序受理和解决平等主体之间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争议的一项行政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已有不少法律、法规对之作出了具体规定。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土地管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