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主与科学》2008,(5):58-62
30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引发了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的巨澜。30年后,我们重读这篇文章,仍可引发我们新的思考,得到新的启示。30年过去了,这篇文章中的有些论据,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已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正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生活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2.
李立培  吴家华 《传承》2010,(3):52-53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真理性的认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真理性的认识能正确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的实践不断的向前发展。而真理又是一个理论体系,其中经验真理就是真理的一种。认识和研究经验真理,对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真理体系以及对未来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真理性的认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真理性的认识能正确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的实践不断的向前发展.而真理又是一个理论体系,其中经验真理就是真理的一种.认识和研究经验真理,时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真理体系以及对未来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王作然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20年的历史性巨变,就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真理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只有依据真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感悟真理、捍卫真理,必须深刻认识真理精神的内涵、敬畏真理的价值,破除在真理认识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区;要把握认识真理的方法,改进我们阐释真理、传播真理的方式,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本来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搞颠倒了。其影响和流毒绝不能低估。我们要彻底砸烂林彪、“四人帮”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冲破他们设置的种种拓“禁区”,肃清流毒,拨乱反正;要做到华主席要求的那样:“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林彪、“四人帮?搞假高举、真反对的阴谋已被揭穿。识别真高举还是假高举,是我们党同林彪,“四人帮”斗争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教训。本刊编辑部于六月下旬曾召开了一次讨论会,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省委宣传部,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部分高等院校文科,云南历史研究所的代表以及云大领导同志都参加了这次讨论会。现在发表几篇短文,有的是在讨论会上的发言。列宁说过:“真理是一个过程。”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永远没有完结。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就会越来越显示出来。天安门事件这个“四人帮”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冤案的平反昭雪,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我们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的伟大胜利,是坚持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的伟大胜利,同时也是真理战胜邪恶的伟大胜利!现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已经逐步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各个学科领域,我们的学习、讨论还要继续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7.
1978年,中华大地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就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沦。这次讨论使我们党端正了思想路线,走上了正确轨道,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对真理标准的认识不再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而深化了。今年5月13日,赵紫阳同志在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尖锐地指出:“现在,在经济理论研  相似文献   

8.
对20年前那场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命题引发的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最好纪念,或许莫过于沿着命题开辟的思路继续探索,以求思想的彻底解放。一、真理标准不能了断一切理论是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在当年的确立,之所以能解放人们的思想,是因为它告诉人们,判断一种认识(或理论)是不是真理,不能唯经典是从,也不能唯权威、领导是从,而只能唯实践是从。唯实践是从,就是用实践求证认识的是非真伪,只有经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检验是与描述对象相符的认识,才是真理,反之则是谬误。因此判断认识是不是真理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虽然在表面上是一个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合法性问题,但在实际上,却是一个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经典作家。防止真理的个人独断或以权威言论为标准的认识问题。真理的标准之所以常常偏离实践检验的轨道,造成理论的停滞和实践的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社会传统中长期积淀的非科学、非理性的权威崇拜的心理惯性造成的。因此,端正对经典著作和经典作家的科学态度,虽然不是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全部问题.却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人探讨,不仅在七十年代末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真理标准讨论的深刻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首开了把“实践标准”应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先河,进一步揭示了“实践标准”的科学内涵,进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场讨论的广度与深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来看,也是罕见的。这场真理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现象也成为这一问题研究的素材。然而这一划分本身在消费时代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通过回溯源于西方的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阐释这一二元划分的思想基础,在消费社会及媒介构建下这种思想基础遭遇的颠覆,进而得出结论:二者的二元划分已经不能成立,由此产生的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来,学界、政界以至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政绩”与“政疾”本来是两码事“,为政者”所取得的成功为“绩”,存在的问题为“疾”,两者不该混淆。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明明是“政疾”的东西,摇身一变,冠冕堂皇地成了“政绩”。例如,有些地方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  相似文献   

14.
感受"另类"     
当我们把城市中的一切都变成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现“另类”可爱。“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当一个物件的分类不好归位时,人们常常叫它“另类”。的确,音乐评论人实在无法将臧天朔的《老玉米》归入哪一类?通俗,民谣,还是ROCK?那些崇尚伟哥的男人们扯着嗓子在歌厅里一路狂吼:“要有一副好身体,就请你吃老玉米……”似乎唱出了阳刚。“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另类”前卫,而“时尚”大众。“另类”并非时尚,但可以变为时尚。面对传媒一…  相似文献   

15.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了制度性规定,使这项权利由原则走向制度迈开了第一步.然而,要建立完善的罢免撤换制度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即罢免或撤换的主体与对象;罢免或撤换的依据;受理机构与程序.  相似文献   

17.
18.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20.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