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主是“从个人开始”,是“以我为主”,是承认“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最近个别“全盘西化论”的鼓吹者所提出的口号。这种天赋人权论与无政府主义相混合的看法,早在近百年中国实践中就宣布破了产。我们党已把高度民主列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不移目标之一。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不要资产阶级民主。这是近百年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今天民主最好的选择。民主道路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确定的,有规律的。归根结底它决定于民主的依附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当下的"主权民主论"认为俄罗斯的专制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新的制度选择。基于民意支持而成型的"主权民主论"虽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却也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一生并没有专门论述民主的文章和专著,而是将有关民主的观点渗透在众多其他理论中。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究,从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本体论、人民民主实现论及民主制度论三个方面完整、准确地还原出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民主的内在冲突——一种对民主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民主是一个具有内在冲突的概念,既存在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又存在建构理性主义与演进理性主义两种运作论的冲突。民主的内在冲突不能从根本上取消,只能在不同理想之间、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在民主实践过程中,对价值观与运作论的选择与调适只能依据历史现实与时代要求。民主内在冲突理论和我国的现实状况共同决定了我们对民主的认识:民主的基本前提是保护公民权利;民主的实质要求是制约公共权力;民主是一种政治过程,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给民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认为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技术革命给民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民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我们应顺应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积极变革 ,推动民主政治的进步 ,同时也要及早思考对策 ,防止网络技术对民主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效率观念的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访工作势在必行。时下,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开展信访工作存在着"无需作为论"、"无所作为论"、"有限作为论"的认识误区。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信访工作的新途径,高度重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在信访举报工作中的运用,不断提升信访举报工作的科技含量,切实提高信访举报工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型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阶层结构转型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作为.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都非常有必要从社会阶层结构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互动中深入把握政治发展,并回答如下问题:在阶层结构大转型背景下,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政治发展面临哪些难题?中国的政治现实、社会基础和所处的时空条件,决定着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以协商民主为主导模式的前提下,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将协商民主和体制内的竞争有机结合起来的“协商-竞争型”政治治理模式,可能是中国政治发展中比较好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点集萃     
□摘现代民主的理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吕嘉撰文认为:现代民主理念的核心原则是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或者是,是国家政权产生于人民的选择。这一原则所确认的、应当在民主政治中实现的权利,是人民的选择的权利,而不是每一位公民自我决定的权利。这一民主理念所以能够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规范性原则,在于它才理论上圆满论证了取代封建专制制度的现代民主制度:一方面证明民主制度是正当的,即国家是人们自觉建立的政治组织,并不存在一个由上帝选定的人来执行统治众人的公共权力,政府权力只能来自于全体人民的选择;另一方面证明民主制度是有效的,即人…  相似文献   

9.
从宪政维度审视新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流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公共管理采取了一些旨在增强政府回应性、责任性的改革措施;然而,从公共行政合法性的宪政维度来看,该理论推行的诸多行政改革理念在事实上对政府的"公共性"形成了挑战,造成了公共行政民主价值观的流失.如"政府掌舵"论弱化了公共部门的回应性与代表性;"顾客导向"理念促使政府逃避相关责任;公共利益"废止论"将公民的公共利益降格为副产品:企业家精神鼓励行政人员制造风险和规避责任;政府职能市场化容易导致行政责任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实质是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即走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本文认为,此种政治发展观并不适用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实际。而“广义政治论”的提出,既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逻辑从本体论、发展论、主体论、要素论及功能论等多维分析路径为理解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提供了科学的解释框架。从基本内涵上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是由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和谐共生文化及协商合作型政党文化所组成的复合型政治文化。从构成要素来看,它具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内核的政治思想;具有由民主平等的政治价值、宽容合作的政治态度、忠于共同理想的政治情感及和合尚同的政治取向所构成的综合政治心理;具有日益丰富且渐进完善的协商制度体系;具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话语沟通的政治行为习惯。从政治功能来看,作为先进的政治文化,它在促进现代国家转型、维护政治体系稳定、增强政治效益及树立政党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时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独特优势将会进一步累积和外显。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厘清大国间权力转移的原因、机制和结果具有重要现实与研究意义。霸权转移论、均势论、权力转移论和领导长周期论是理解上述问题的主要理论。霸权转移论认为国内与国际因素会持续作用于国际关系,使崛起国与霸权国只能通过霸权战争实现国际政治中的霸权转移;均势论将政治因素视为权力转移的主要原因,认为国家能通过多种均势手段将权力转移的结果维持在均势范围内;权力转移论不仅认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引发了大国间权力转移,还指出了多种权力转移机制,并强调等级制国际秩序的重建是权力转移的结果;领导长周期论将技术因素视作引发权力转移的主要原因,认为战争是权力转移的主要机制而等级制国际秩序的重建是权力转移的结果。未来可从多个方面深化四种理论的研究并利用其指导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富强实践。  相似文献   

13.
质疑网络民主的现实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学者对网络民主的现状和前景表示出乐观的态度,并基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自由性特征,认为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创造一个民众充分参与的高度民主社会。本文通过对网络民主的分析,从网络技术的国家垄断性、网络民主投票的可操纵性、网络民主的不平衡性等方面指出了网络技术对民主的负面影响,并分析了网络技术发展导致的网络技术帝国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活动的过程,就是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的过程。无论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来看,还是从现代领导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来看,民主既是领导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又是领导者正确实施决策的基础。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民主不足、集中有余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本文拟就决策前、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进步经历了原始期、萌芽期、发展繁荣期及纵深发展期四个时期,与之相适应社会发展也从文明孕育、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进入到知识文明。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也由经验知识、使用科技、工具理性过渡到双刃剑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也由万物有灵论、天人合一论、人定胜天论发展为天人共生论。从历史的维度来看,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几个构成要素之间呈现出双向互变的关联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十四大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显示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一个肩负历史重任的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先进本质。体现了它善于吸收当代人类最优秀文明成果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开放意识。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转的实质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本质上讲,就是集中地反映人民的意愿,按人民的意愿管理国家。历史上的许多政治家,都认为真正的民主是缺乏操作性的,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国度。当代的一些西方著名学者也坚持“民主是一个悻论”的观点,认为实现人民的管理或…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进程是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辩证统一关于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力与生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506页)。马克思的论述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种对历史的解释,可表述为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论民主有两种视角:一是阶级统治和国家形态;二是人的解放。在阶级统治框架中,马克思把阶级属性和阶级统治规定为民主本质,并且认为,民主制是统治阶级采取的特殊国家形态。在人的解放框架里,马克思论述了民主与人的解放的内在关联。从政治解放角度分析政治民主的实质和限度;从社会解放角度探讨社会民主的要义和价值。完整准确地把握民主的两种视角,有助于避免民主政治建构的错误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主的呼声不断增加,人们对社群自治的要求也更加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以社区治理的案例为例。浅析社群自治的不同方式,并认为不同的社群禀赋决定了不同社区成员间采取不同的行为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何良安 《党政论坛》2003,(12):26-28
文章认为: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制度文明。从政治文明的内涵来看,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从制度和制度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和功能来看,制度文明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一种文明形态;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现来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的实现依赖于制度文明的保障;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实践来看,以制度反腐败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