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近三年来存款准备金率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逆周期和调整幅度小的特点.通过对我国物价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建立VAR模型,发现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对于消费者物价水平的作用具有一定时滞,但是具有可持续性;对于流动性方面,如M2的时滞较短,但是同时作用效果也较短.总的来说,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有效的,其作用效果是强烈的.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4):8-8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缓解通胀压力,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同时要控制新增贷款规模。  相似文献   

3.
刘萍萍 《学理论》2012,(29):99-100
在综述学术界关于货币供应量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货币供应量模型来解析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供应量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机制有基础货币变动、通货存款比率变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1,(2):8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  相似文献   

5.
名词与问答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尤其是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可以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实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操作。2008年7月份之后,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年9月中旬,货币政策就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将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不断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放弃对商业银行扩贷规模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长)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  相似文献   

7.
狙击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金融调控“组合拳”招招不同5月18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一气宣布了三条政策:分别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0.27%和0.18%;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至5%;从6月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1.5%。这一前所未有的金融调控政策组合——汇率、利率和准备金率三率齐动,彰显出央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防止经济走向过热的决心。时至一周,金融调控“组合拳”影响几何?市场层面又呈现出怎样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当地时间1月25日上午11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格林斯潘,摘录如下:记者:为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国央行去年六次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也提到了15%的纪录高位,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9.
潘燕 《瞭望》2007,(15)
央行紧缩货币流动过剩的步伐,显然是渐行渐紧。就在编辑这组稿件的4月5日下午,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刚刚过去三个月的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已上调三次,真正做到了“每月一调”。如果再算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三次上调,旨在冻结流动性的这一赁币手段9个月内已频繁使用6次,最多可冻结流动资金7000~8000亿元;而我国已升至10.5%的存款准备金率,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巴曙松看来,就是放在世界范围内考量,也已是高位。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流动性过剩局面下提高货币政策操作水平,是央行面临的重要挑战4月5日,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1月、2月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及3月17日加息后,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央行接连出手,表明其在货币政策方面正面临越来越紧的调控压力。  相似文献   

11.
再下“猛药”胜算几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存款准备金率很可能将成为一个常备工具11月3日,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声明从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9%,以此加大对造成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过剩流动资金的回笼力度,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由于物价的持续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央把"控物价"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随着一系列以抑制过剩的货币流动性为重点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以控制农副产品价格和房价上涨为重点的物价政策的逐步起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都已在8月份出现拐点,分别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日益金融化的今天,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成为经济金融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倍加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明显增强,货币供给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有越要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2)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葛俊忠 《学理论》2012,(17):143-144
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由于受货币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需求过度和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断攀升,2011年我国价格消费指数上涨5.4%,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此,我国要进一步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还要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种政策手段对通货膨胀进行综合治理,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央行网站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整个国际市场翻江倒海。全球的股市出现全面的下跌。国内房地产销售也开始下降,各地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也在逐渐收紧。它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在扩张性运行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其特殊的形成机理既有全球的背景,也是中国特有的金融环境的产物.过剩的流动性可以加剧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形成对经济结构升级的新约束,恶化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驱动资产价格的盲目上扬.面对这一全新挑战,我们要超越货币调节工具的巢臼,并力争通过制度与市场创新从而寻找出更多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1、“货币供应量”流派 该派认为,宏观经济调控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心手段,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因为:(1)通过货币供应量可以切实控制社会资金的有效需求,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之间仍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且可以通过利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对其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率,是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操作工具之一,在货币供应量偏多的时候,提高存款准备率来抑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以达到收缩信用的目的;而在经济萎缩、交易手段不足时,中央银行就会降低存款准备率,增强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活跃市场、促进经济成长的目的.所以存款准备率的升降,成为观察中央银行政策走向的信号.商业银行应把握好政策导向,在配合好央行货币政策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好自身经营的盈利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主义的管理思维究竟该如何全面看待流动性过剩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呢?目前国内的主流看法是,流动性过剩就意味着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是泡沫经济。因此,要采取“反周期“的凯恩斯主义政策,经济热了一定要降温,经济冷了一定要烧火。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在流动性充足甚至资本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中国金融市场却出现了"钱荒",12月20日货币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又触及10%,引发了"钱荒"再度来袭的担忧。本文将流动性充分背景下的"钱荒"称之为"中国式钱荒"。"中国式钱荒"表明我国出现初级"经济金融化"的特征,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不论金融改革如何展开,不论民间金融如何发展,若大量资金不能进入实体经济,却不断卷入金融投机的"黑洞",就会重蹈日本等国经济持续萎靡的旧辙,甚至会使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付之东流。本文在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