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与国际人道法之间的关系极为特殊,因而长期以来在国际人道法是否适用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这一问题上,国际组织、各国学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1999年联合国发布了《秘书长公告》后使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适用国际人道法所涉及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得以部分解决。然而,受制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特殊性质,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适用国际人道法与在国际武装冲突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适用国际人道法仍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适用国际人道法时有必要注意以下问题:缓和使用武力与维和宗旨间的矛盾、明确从事人道主义援助的角色定位、把握保护人道主义活动的限度、注意执行制裁任务的相关责任、明确类似占领法占的国际人道法义务。这些应注意的问题启示我们,在我军的维和实践中适用国际人道法应注意:重视新的维和样式下国际人道法的适用;恪守中立,避免受到过多法律约束;协调好树立人道形象与依法办事的关系;进一步做好维和行动中适用国际人道法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探讨军队如何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我国的境外能源供应安全,特别是应当如何制定适用于此类特种作战行动的《交战规则》,明确部队官兵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对于我军遂行包括保障境外能源安全在内的多样化军事任务,提高作战效能,无疑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根据此类行动的性质,在借鉴其他国家立法和军队实践的基础上,参考我军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和国际人道救援等国际军事行动的具体情况,制定我军适用于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交战规则》,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制定《交战规则》,必须依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对行动的性质进行确定,对使用武力的范围和程度严加限制,应符合国际法,不与国际人道法相冲突。  相似文献   

4.
从“非法战斗员”看反恐行动中国际人道法的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之后,美国以"反恐"为名,提出"非法战斗员"一说,使国际人道法现有的保护体系受到冲击。在反恐行动中能否适用国际人道法,如何适用国际人道法,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挑战,国际社会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在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际人道法,使反恐行动在更加全面、公正的法律机制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其中,一些西方军事法学者关于人道法、人权法适用问题的观点及阐释起到了重要的法理推动作用。本文从分析维和行动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入手,归纳了维和行动参照人道法制定具体交战规则的基本点和平衡点,进而提出了反对在维和行动中直接适用人权法的理由及结论,以期保持和修正维和行动的法律取向,促使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冷战以后联合国维和行动频繁使用武力,这在解决某些问题时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使维和行动受到更多非议。维和部队使用武力,包括合法和非法两种情形,坚持合法并严格限制武力使用,是维和行动得以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反海盗行动中使用武力,不仅是一项兵力行动,而且是一项受到法律规制、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后果的行动,各国一般都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态度。海军护航编队在反海盗行动中,也应明确使用武力的合法情形,遵循使用武力的法定规程,落实使用武力的人道要求,并注意保全使用武力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8.
从1948年联合国中东停战监督组织成立至今,联合国维和行动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而敦促有关各方遵守和适用国际人道法始终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确保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直接参与冲突的各方,尤其是东道国中央政府及其军队,并通过他们促使反叛组织及其武装力量,了解、遵守和适用国际人道法,以减轻冲突受难者的痛苦,需要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道法的实施和现有人道法规则在当代面临五大挑战:如何认识恐怖主义并合法地与恐怖主义作斗争;如何认识诉诸战争权和战时法的关系;如何认识特殊情况下战斗员和平民的区分;如何确保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如何确保对现行人道法规则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和平基石。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对“武力”一词进行狭义的解释,即仅指武装力量或军事力量。传统国际法中的习惯法并不禁止武力,禁止武力原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逐步由协定国际法确立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已经是国际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并且是一项强行法规则,任何武力的使用都应该受到控制,并被限制在联合国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