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进行了威慑战略布局,提出了旨在威慑俄罗斯的战略倡议,并强化了与乌克兰的安全合作,提升了乌克兰的威慑能力。2021年11月,俄乌关系再次恶化后,美国反复向俄罗斯发出大规模经济制裁威胁。不断公布俄罗斯军事行动的情报,强化在东欧的军事存在,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试图吓阻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尽管这一努力失败了,但是美国借助对俄罗斯的空前制裁和向乌克兰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威慑效用。  相似文献   

2.
克里米亚危机及乌俄考虑 3月17日,乌克兰议会废除克里米亚的宪法和总统制,并决定对克总统梅什科夫提出刑事诉讼和解除其职务,这一举动在克里米亚半岛乃至俄罗斯引起强烈反响。 一、危机背景 克里米亚半岛归属问题的斗争由来已久。它位于乌克兰南部的黑海之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著名的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港和敖德萨港就在那里。该半岛有居民250万,其中65%为俄罗斯人,原为俄罗斯领土。1954年5月,为纪念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300周年,原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入俄等事件发生后,面对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俄国内引发了新一轮"转向亚洲"的争论。随着俄罗斯调整外交策略,其亚洲政策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亚洲政策新动向的动因和局限,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归纳出当前中俄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更好地保持和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里米亚回归是普京总统在乌克兰政治危机期间,顺应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的政治诉求,回应俄民心所向,借助国际法原则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实现了俄在民族情感和地缘政治上的双赢,展示了俄罗斯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强决心、强大的国家行为能力和外交应变能力。为应对新形势,俄对内重新评估了安全环境和国家安保体系,全力扶持克里米亚半岛全面建设;对外积极应对西方压力和乌局势变化,并加大与东方伙伴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俄有意提升中俄战略协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浅析克里米亚入俄事件中的舆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马璐 《和平与发展》2014,(3):103-110
2014年3月,克里米亚议会宣布从乌克兰独立,加入俄罗斯联邦,这一举动遭到乌克兰美国及欧盟的强烈反对;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克里米亚公投无效;俄罗斯却态度强硬,宣布接纳克里米亚入俄。在这一事件中,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及欧盟多方角力,通过舆论相互指责、争取民心,上演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舆论战。分析这场舆论战的基本特点和成败得失,可以了解政治宣传在一场突发事件中能够发挥何等的威力和宣传效果,因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重要的领土争议.随着乌克兰加入北约进程的加快,俄国内要求恢复对克里米亚主权的声音不绝于耳.俄格冲突的爆发进一步刺激了独联体地区"被冻结的冲突",不排除克里米亚问题有被重新激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1954年,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将克里米亚作为“礼物”赠送给乌克兰,以示俄乌之间的亲密关系。但这一决定,却为后来双方的争吵埋下了祸根。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争端伴随着俄乌之间一系列冲突的发生很快浮出水面,成为90年代初困扰俄乌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经过多回合的较量、妥协与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克里米亚争端在1997年基本得到了解决,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储昭根 《亚非纵横》2014,(4):97-109
俄罗斯推动克里米亚闪电入俄,是对俄不断遭遇美欧战略挤压和安全包围的强烈反弹,标志着地缘政治新的博弈。俄罗斯综合运用了外交、国际法、经济以及军事介入等手段,并利用了美国的弱点进行反击,充分折射出美国霸权的局限性。对中国突破周边困局提供了难得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戴启秀 《国际观察》2015,(2):100-113
欧洲东部的乌克兰危机正在影响欧洲的和平秩序,影响欧洲的地区安全,特别是影响德国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关系。德俄关系、欧俄关系再度疏远,欧洲面临自冷战结束之后最复杂和最紧张的地区安全困境。乌克兰危机是否会使欧洲面临再度分裂的危险?在危机不断加剧情况下,乌克兰危机是否对欧洲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安全格局带来潜在的影响?基于这一深层次考虑,本文将乌克兰危机放在欧洲地区安全、美俄战略利益博弈层面,对乌克兰危机形成诸多诱发原因、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地区安全、德俄关系影响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乌克兰危机对全球格局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乌克兰事件加剧了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的恶化,使其处于一种软对抗博弈状态,俄与欧洲国家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的未来走向.乌克兰事件受内外政治要素的影响,是冷战后俄西矛盾的总爆发,俄罗斯与欧盟就乌克兰问题的竞争博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博弈深化与对峙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大国博弈及其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宣布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继之而来的是亚努科维奇下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及东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乌克兰危机具有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矛盾,既有乌克兰的国内矛盾,又有俄、美、欧之间的大国博弈。梳理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分析乌克兰国内因素和俄美欧大国博弈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乌克兰局势的走向和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中国应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重构与乌克兰的关系。随着俄对外战略的调整和美国全球战略的推行,俄美很快渡过了“蜜月期”,在独联体地区展开了势力范围的争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乌克兰不可避免地成为美俄在后苏联地区争夺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3.
乌克兰危机是2014年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出大戏,从“二月政变”、亚努科维奇出逃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从乌东局势恶化到马航坠机,从西方全面制裁到俄罗斯“反制裁”,剧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至今不断发酵演绎,未来前景仍不明朗。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2014年以来俄内外形势的变化。从时间的纵轴来看,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国运”既有剧烈的短期影响,亦有深远的长期影响。本文拟从外交、经济与内政三个方面分析乌克兰危机对当前俄罗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对美国战略认知的演变过程分为友好合作、竞争凸显和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俄罗斯的强势外交和安全政策,表现为俄罗斯对美国和北约的强硬战略姿态以及追求超出自身相对实力的外交和安全目标。俄罗斯战略认知的演变与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之间有着相互塑造的关系,但是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利益考量。俄罗斯之所以把北约东扩、乌克兰走向、叙利亚局势等看得如此重要,不惜投入大量资源,这是与塑造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历史和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美国采取的许多对俄政策和行为,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些因素,才被俄罗斯看作是“侮辱性”和“威胁性”的,从而导致了双方敌意的螺旋式上升。由于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大国情结,俄罗斯对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作出了激烈的回应,这些回应虽然不利于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和整体利益,但却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逐步定型,俄美关系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所谓的“重启”。从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战略认知自身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受到利益冲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从而使得国家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未必完全遵循理性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危机:多维视野下的深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转型发展和欧洲安全体系演变的重大事件,不仅反映了乌克兰国内的重重矛盾,也折射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变化的复杂光谱。从制度转型的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是政治失范导致社会失序的重要标本,20多年的社会转型困局加剧了乌社会既有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分野,而这些矛盾在经济发展遇阻和民主政治危机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演化为乌克兰国家认同的危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俄、美、欧在乌克兰有着各自的地缘政治目标,它们之间的大博弈使欧洲有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年危机"覆辙的危险。从国际秩序的角度看,尽管俄罗斯以强力方式取得了克里米亚,但不可能颠覆西方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俄罗斯有可能在美欧制裁之下遭受诸多损失。从帝国研究的角度看,苏联解体的"后遗症"并未痊愈,欧亚地区的安全和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俄罗斯所倡导的"欧亚一体化"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其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为其他成员国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发展空间等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6.
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纬与现实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克兰政治危机迅速演变为美欧与俄罗斯之间争夺乌克兰的对抗,并导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这是近些年来推动世界格局进一步变化的重大事件,其后续效应深远。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加上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积重难返和西方插手而导致,如果乌克兰从此成为美欧同俄罗斯角力的前哨阵地,不仅可能导致乌克兰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而且也将毁掉美欧试图把俄罗斯纳入与西方合作的国际体系的希望。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出路还是在于各方通过谈判实现。从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冷战尚未结束;美国霸权还在衰弱;中国执行正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西方一直是饿外交的重心所在.但2014年初的乌克兰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的外部环境,俄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为摆脱困境,同时寻找国家发展的出路,俄罗斯“转向东方”,实质性地提升了亚太在其对外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在政治、经贸、军事等方面积极与亚太国家合作.“转向东方”战略对俄突破西方孤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经济上成果不彰,也使不少俄罗斯人感到失望.展望未来,俄罗斯“转向东方”的进程不会逆转,但俄与亚太国家关系的深化面临不小阻碍.同时,俄“转向东方”绝不意味着“背离西方”,而是提升对东方的关注,从而在东西方间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18.
略论俄美在乌克兰的竞争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克兰地处欧洲地缘政治中心 ,历来是大国争夺的对象。“冷战”结束以后 ,乌克兰成为俄美两国进行地缘政治角逐的主战场。俄罗斯和美国围绕乌克兰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方向展开激烈竞争。俄美两国在乌克兰既有相近的共同利益 ,也有难以调解的尖锐矛盾。当前 ,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在普京实施的强国战略中日益突出。与此同时 ,美国也加大了影响乌克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俄美关系的"蜜月期"很快结束,矛盾和分歧不断加深,这突出体现在双方对独联体地区特别是乌克兰的争夺上.九一一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契机在中亚实现战略突破,并通过支持"颜色革命"在独联体地区推进全球"民主"战略,使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面临强大压力;同时,随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俄罗斯经济得以全面复苏,自信心日益增强,进而在独联体地区对美国展开全面回击.乌克兰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在后苏联地区仅次于俄罗斯的影响力,自然成为俄美争夺的"桥头堡",这也是造成乌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经贸合作关系问题,是研究俄乌两国关系的重要方面,也是在独联体问题上被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在简要回顾俄乌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分析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俄乌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并对一些具体合作领域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和判断.认为俄罗斯与乌克兰今后仍将是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前景依然总体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