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类世"时代,人类活动深刻影响地球,社会-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互联互通的背景下,巨灾风险具有全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需要进一步在加强灾害链研判能力、优化应对资源储备和统筹能力、坚持并拓展"军民融合"和"平战结合"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着力防范化解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2.
观点     
正面对气候变化和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多灾种灾害链并发多发、损失加剧和工程措施瓶颈制约等现实问题,可以运用系统分析理论界定多灾种重大灾害风险及其衍生灾害,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原理和理论,从保险与风险管理角度分析评估多灾种重大灾害风险机理、风险因素相关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伴生性,以商业化运行机制为主导的保险为主体的金融性(非工程性)防范体系与工程性措施结合,揭示传统与新型大灾损失的机理、机制和理论原理,构筑旨在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我国城镇化发展,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都呈增大趋势,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发展多灾种情景构建与动态模拟技术,是系统认识灾害链、灾害遭遇等多灾种风险系统结构与过程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情景构建与动态模拟技术"(2018YFC15...  相似文献   

4.
从南方冰雪灾害成因看巨灾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灾害链与巨灾的理论。综合分析了今年年初发生在我国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形成的原因和巨灾灾情特征。反思了我国对这场巨灾的应对,提出了我国巨灾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两起巨灾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痛。这两次巨灾再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巨灾风险防范任务艰巨。当前,中国已基本具备抗御一般性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有效抗御巨灾则是今后防灾减灾的重点。面对这一艰巨任务,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应对巨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灾害链风险涉及多致灾因子内在关联机制及其对同一承灾体的脆弱性和复合性,其难点是精细化、定量化的多灾种灾害脆弱性与恢复力、情景动态模拟与综合风险评价.尤其是灾害链会使灾害的危害范围在空间上大大拓宽,在时间上造成多次延续灾害,延长了危险和危害时段.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评估工作的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灾害形成机制、时空演化规律正发生深刻变化,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日趋多元化.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易发高发,多灾种集聚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对经济社会和国家总体安全的影响更加深远.我国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极端灾害事件发...  相似文献   

8.
【正】京政发[2012]2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加强城乡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是针对近年国际、国内地质和气象等大灾、巨灾事件频发,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应对北京位于地震带及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灾害发生系数增加等实际问题的必要措施;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建...  相似文献   

9.
吴玮 《中国减灾》2023,(13):56-57
<正>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穆罕默德在今年召开的《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期审议高级别会议上表示,管理风险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项全球承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呈现出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等新特点。气候变化也给灾害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御带来新挑战。此次高级别会议启示我们要继续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本身的巨灾特性必然使相应的救助工作与一般性灾害的救助工作不同。本文归纳总结了世界各国自然灾害救助的三种主要模式,借鉴"结构与功能优化模式"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提出开展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综合应对,在灾害救助的全过程、各环节,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区与民众等多主体的作用,各方形成一股"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内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技术研究"项目是科技部关于"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方向的重点专项,旨在通过厘清区域多灾种减灾能力,阐明多灾种综合风险内涵与形成机制,量化区域多灾种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恢复力以及减灾能力,实现多灾种、全要素、多层级的综合风险动态模拟与评估,研发多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问题与风险日益凸显.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致使灾害风险以多灾种的形式逐步被人们所关注,频发的多灾种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我国西南山区孕灾环境敏感脆弱,地震及其触发的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加剧.地震对岩土体的破坏使得松散堆积体明显增加,为泥石...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灾害复合链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面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人在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中的意识、判断和行动作用愈发凸显,需要培育安全文化作为基础支撑。本文提出推进社会治理、动员公众参与、加强文化自信等安全文化培育的新视角,从而构建"双核互动、三维一体"的新时代安全文化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安清 《中国减灾》2012,(3):46-47
中国是多灾之国,尤其近几年来,各种灾害事故特别是特重大灾害事故频繁发生,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因此,站在国家层面对灾害防范进  相似文献   

15.
乌格 《中国减灾》2008,(5):4-17
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暴露了我国在灾害管理方面的许多问题,其中巨灾保险制度的缺失尤为突出。巨灾保险业如何发展。巨灾保险业如何更好地为减灾救灾服务。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为了有效防范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以商业保险为基础、国家财政适度支持、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损失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区域自然灾害的形成,不仅受到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还跟日益增长的承灾体及其脆弱性密切相关.厘清区域灾害形成过程,特别是多致灾因子综合作用下的多灾种形成过程和机理,对于区域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综合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摸清风险隐患底数,是开展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的基础。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是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提高我国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灾害风险不断加剧,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卫星遥感作为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灾害时空变化的高技术手段,在灾害管理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10日以来,南方一些省份出现的大面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经对我国社会的正常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当前,虽然这场灾害已经基本稳定,但其所造成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为了进一步增强国家应对巨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应该大力加强我国防范巨灾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陆晶 《人民公安》2011,(16):54-55
近年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显著增加.如自然灾害、传染病疫情、恐怖袭击等,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如何有效防范和应对这些重大灾害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