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印度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及其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的调整,印度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东进"政策,试图通过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为其大国理想的实现奠定基础。在"东进"政策下,印度逐渐以联合军演、出售武器等方式介入到南海争端中,给本来就复杂的南海争端增添了变数。本文对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手段做探索研究,并对其影响做出评估,以期为我国的南海争端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中国海本是中国的领土,但由于其重要的经济及战略价值,使其成为一些国家觊觎并纷纷插手的对象。近年来,印度积极介入南中国海事务,与东盟、美、日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往来密切,这无疑增加了南中国海争端问题的复杂性,对我国恢复南中国海主权带来新的困难和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论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期间,南中国海地区成为两大阵营、美苏争霸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美国对苏、对华遏制的重点地域之一。南中国海争端虽然凸显于20世纪70年代,但在50年代就已出现,因而美国在南中国海地区的遏制战略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南中国海主权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是美国逐渐形成对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立场、政策的起点和基础。本文拟对冷战时期美国对南中国海争端的立场和政策作一探讨,以期更深入地认识冷战后美国大力介入南中国海争端的深层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4.
印度“东方海洋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后,印度公开宣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提出面向新世纪的新海军战略--东方海洋战略,大力发展包括航空母舰和核动力潜艇在内的"蓝水海军舰队",企图将其海上活动范围向东延伸至南中国海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地区.这对我国海上安全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印度"东向"战略已经历了"东向"和"东进"两个阶段,其政策力度和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而言,既有扩大合作、增进交流的机遇,也面临着经济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国应当对其加以密切关注,发挥经贸大国优势,推动区域合作,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安全联系,积极应对周边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引言外国分析家和观察家把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说成是柬埔寨时期之后东南亚地区的新战争爆发点。他们还认为,解决这些冲突将是很困难的。这种看法主要基于这样的事实:南中国海冲突涉及的问题要比柬埔寨冲突复杂得多。在所有这些问题当中,主权问题被认为是最棘手的,因为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文莱都提出主权要求。  相似文献   

7.
任何区域内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都会引起冲突,并成为区域或全球不稳定的潜在威胁,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冲突如不能妥善处理,感觉自身利益受损的国家间可能发生武力冲突。涉及东盟4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文莱)和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的南中国海归属权争端也是如此,现各方都把南中国海域的一部分划归本国疆域。印尼虽非南海冲突声索国,但如中国将纳土纳群岛的一部分划为其领土,那么印尼亦将卷入其中。如果南中国海冲突继续升温且找不到解决方案,可能最终引致公开的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 ,处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独立以来致力于成为世界海洋大国 ,实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的海洋战略具有排外性、针对性和扩张性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印度洋、南中国海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因此印度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处理中印关系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印交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中印交流情况较为复杂。尽管出现印度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大力推进"东向"政策以反制中国的异常现象,但双方的常规交流也在有序多样、平稳推进。这说明印度要发展经济、反制中国、争当大国的战略需求与中国崛起势头发生碰撞,致使两国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也说明良好的历史积淀和相互依存的现实利益,是中印关系平稳发展的基石。未来中印关系是以合作还是对抗为主,关键在于彼此如何看待对方。中印宜以包容精神发掘经营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加强合作、拒绝对抗、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中国海是一片在地图上不起眼的区域,但它却对亚太区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的争议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中国及台湾地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国关于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南沙群岛因其丰富的石油和其他天然资源及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关注。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对南中国海区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会在南沙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呢?是引起军事争端还是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和平解决南沙问题呢?这将是本文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同时本文也对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中扮演的角色做出批判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印度存在严重的水安全问题,牵涉到极为复杂的国际因素.印度北方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从中国、尼泊尔、不丹等流人印度境内,水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30.52%.印度每年的出境水流量更大,达到1.385万亿立方米,分别流入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邻国.①印方与上述六国中的四国均有现实或潜在的水争端,仅与缅甸无大的分歧,与不丹保持了良好合作.印度水危机趋于恶化可能加剧已有争端,激活潜在争端,加剧地区动荡,需要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三面环海的印度海上利益广泛,主要包括政治利益、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为了保护这些利益,印度分别于2004、2007、2009年发布了三个海洋文件,大体勾勒出印度海洋战略的总目标:主导印度洋、东进太平洋.该战略目标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威慑性和排外性.现阶段,印度虽然与美国在印度洋存在矛盾,但两国更多地保持着合作关系;印度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海上挑战国.  相似文献   

13.
印度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近海到远洋的过程。在谋求控制印度洋的同时,印度还把触角伸向了东南亚和南中国海地区。这无疑对中国的能源开发和运输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如何应对也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海争端解决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南海油气资源的发现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加紧了对南海权益的争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有些国家不顾中国的反对,大肆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抢占岛屿、岩礁,使南海处于多国占领、无序开发的状态,严重侵害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利益。近年来,国际社会关于南海争端的解决方案花样百出。这些解决方案归纳起来大致有武力解决、法律解决、政治解决和“共同开发”四种模式。综合地看,这四种解决南海争端的模式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5.
何德勇 《东南亚》2009,(2):27-31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分享东盟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印度积极发展与泰国的关系,两国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印度发展与泰国的关系只是印度东进战略的一个部分,但泰国却是印度进入东盟的桥梁,印度欲通过发展与泰国关系,对东盟施加自己的影响。本文对印度提出“东向政策”以后印泰关系的发展历程、原因及前景做了阐释,并对印度发展与泰国关系对中国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卡利河边界争端是当今尼泊尔与印度之间最尖锐的领土争端,是源自英国殖民印度次大陆期间科学帝国主义的遗产。1816年尼泊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签署《赛哥里条约》,割让卡利河以西的土地,形成与英属印度的卡利河边界。条约签订后,英国测量员韦伯就对卡利河做了基础测量,形成了卡利河位置的原始地图证据。然而,此后印度测量局通过制图术,不仅构建了地图上边界与卡利河脱钩的画法,还制造了地图上卡利河位置的争议。卡利河边界争端的案例显示,印度测量局等殖民地科学机构所谓的"科学"成果,本质是为殖民政治背书。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和印度的"东向政策"现阶段以协调为主。美方援引印度势力为其所用,高度肯定印度的积极角色,积极鼓励印度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美印防务合作,推动建设中的东亚多边机制包容印度,鼓励印度在缅甸、斯里兰卡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作用。这种互动的地缘政治影响极为深远,将促使印度更大胆地东进亚太并更积极地参与东亚区域化进程。但美印分歧仍极为突出,印度极力维护其战略自主性,双方在地区战略重心上存在明显分歧,从而决定了两国战略难以合流。  相似文献   

18.
印度共和国自1947年独立后,一直在追求称霸南亚、跻身于世界大国的目标。冷战结束后,印度制定了“北防中国、西攻巴基斯坦、南占印度洋、东扩势力范围”外加核威慑的军事战略。近10年来,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印度本着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的原则,为陆、海、空三军研制、开发出了各种武器装备1100多项,并且成功地进  相似文献   

19.
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盟国家安全合作的目的是借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以镇压内乱和加强边境联防,共同抵御边界和海上的各种威胁。东盟成员间的安全合作主要围绕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国建立信任措施、南中国海争端、地区低烈度威胁及军事和防务等领域开展。东盟的安全合作是积极防御性质的合作,它将有利于亚太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杜晓军 《东南亚》2015,(2):12-17,108
莫迪周边外交以印度为中心,呈现出三个同心圆态势:首先是南亚次区域层面,旨在严防中国势力的"渗透",对巴基斯坦采取高压态势,同时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该层面的战略目标是"稳";其次是整个亚洲层面,从"隔岸观火"的"东望"战略,向"赤膊上阵"的"东进"战略转换,该层面的战略目标是"进";最后是全球层面,在美国、中国、日本等大国间纵横捭阖,该层面的战略目标是"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