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的底线     
看到别人乱丢垃圾,我虽然无法阻止,但自己不乱丢也是一种道德。 有人被诬陷,我不能为他澄清事实,自己不跟着别人起哄也是一种道德。 别人吃喝嫖赌,我无权制止,自己不干就是一种道德。 有人说脏话,我不能改变他,自己不说就是一种道德。 公交车上别人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自己不抢座位就是一种道德。  相似文献   

2.
想象你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能遇到的麻烦究竟有多少:没带零钱、没有座位、失窃、交通意外……在公交车上,最频繁发生的致命事故就是火灾。无论是公交车自燃,还是人为纵火。值得庆幸的是,如果发生地震,在公交车里比在楼房里要安全得多,除非它正好开到一座立交桥上。2011年底,一张题为"公交车安全位置报告"的示意图在微博上疯传。  相似文献   

3.
子荷 《中国减灾》2012,(5):58-58
想象你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能遇到的麻烦究竟有多少:没带零钱、没有座位、失窃、交通意外……在公交车上,最频繁发生的致命事故就是火灾。无论是公交车自燃,还是人为纵火。值得庆幸的是,如果发生地震,在公交车里比在楼房里要安全得多,除非它正好开到一座立交桥上。2011年底,一张题为“公交车安全位置报告”的示意图在微博上疯传。  相似文献   

4.
法学讲座     
第一讲什么是法第三节法与道德维持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法,也需要道德。虽然法律规范是重要的,具体的,经常的,普遍的规范,但是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道德观念薄弱,道德遭到破坏,社会秩序的维护也是困难的。两者都是维护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重要工具。一、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它所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善与恶、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最美事件"温暖了一度让人觉得日渐冷漠的当代中国社会。在"最美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道德底线的守护以及平凡人的道德自觉,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道德。最美事件还给我们以积极的伦理启示:道德教育中有必要建立与完善道德训练的机制;媒体作为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或通道也是需要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诚信意识就是指忠诚老实,恪守信用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忠诚守信的思想和行为,有谁愿与您打交道,又有谁愿与您进行经济交往?我们入世的目的就是要将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共享世界市场,共享人类各种资源,以弥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市场的不足,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就我国入世后诚信意识的建设谈点个人看法。一、培养和塑造中国人诚信意识的重要性诚信意识的培养对于为人、处世、立国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都非常重要。1.培养和塑造诚信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建设。诚信意识和行为属于道德建设范畴,道德水平如何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是人类社会目前最先进的制度。因此,我们在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安》2013,(6):74-74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经常有些事需要协商。大到企业之间的兼并,小到买一张车票,都需要与人协商。社会协商看起来没有“大是大非”,但正因为它看起来小,也就容易让某些人扯皮、推托甚至无理耍赖。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如何合情合理地在社会协商中取得成功。协商成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通话的礼仪     
周末乘坐公交车出行时,一个情景令人感动: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上车时,有座位的人争相让座。值得关注的不仅在于有人让座,而在于很多乘客对此所持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态度。现在,我们出行时,常常可以看到年轻人帮老人提行李、搀盲人过马路,排队候车的人主动将老人、孕妇等特殊乘客让到队首,售票员、协管员不厌其烦地为人指路、解答疑问……  相似文献   

9.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自我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状态.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理清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公平正义理念的强化,更需要道德的保障与深化.因为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探求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人民论坛》2012,(4):58-59
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甚至成为基本的为官为人之道;强势利益集团在财富的掠夺上肆无忌惮;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职业操守和道德的丧失成为凸显的现象……有人说高速发展的中国生病了,这种病非常类似于100年前的美国,中国也正需要一场社会正义运动或社会进步运动,改变道德堕落、社会危机四伏的现状。中国需要改变,毋庸置疑。但中国需要怎样的改变?关键点又在哪?  相似文献   

11.
好事不好做     
酷爱小罗所以叫萝卜丝:现在足球世界杯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可身为肢残人的我一看比赛就有人说这辈子都踢不了球了还看什么呀?真气人!您也是残疾人,您看球吗?您是怎么和大家搞好关系的?大伟:看了你的信,我正好要大声地宣布,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成为球迷已经13天啦!我也是肢残人,  相似文献   

12.
《人大论坛》2012,(12):36-39
9月5日《重庆晨报》报道,近一年半来,在綦江公交车上。给一位80多岁的老人让过座位的人,都会收到老人回赠的一个红包。红包里除了2元崭新的纸币,还有一张印有感谢话语的卡片……  相似文献   

13.
德育,怎样才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把一个辛辛苦苦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送向社会时,一个道德的孩子如果面对的是一个不道德的社会环境,需要重新做出艰难的道德抉择,结果会是怎样?面对我国3.67亿未成年人,这种沉重的假设并非杞人忧天,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在青少年德育这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中,我们应该为孩子做点儿什么?怎样做才有效?  相似文献   

14.
当前,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正在进行。翻看候选人的资料,在一张张平凡面孔的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个怀揣大爱的胸襟。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既需要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也需要让道德建设更加具体化的措施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我用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清脆写作什么是道德时,我的手指像奏响钢琴曲一样敲击电脑唱出自己自然而流畅的心曲。我知道,我们有时在生活中会遇到一种无尽的悲哀——被一种所谓的“道德”绳索捆绑至死的悲哀。正如高尔基所言,有人一生都被套在网里,而且没有意识到应当挣脱它。契诃夫的“套中人”写的也是人生的这一困境,或者一种类型的人。  相似文献   

16.
小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基层妇联干部,在工作中常常有人询问知识经济时代和普通妇女有什么关系,我很想了解知识经济的到来会给妇女带来什么影响,请您谈谈您的看法。郝 雪 二十世纪末期开始的所谓“新经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经济已经开始改变社会的基本构建,对此虽仍有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如何定义知识经济,但是,以高技术产品在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事实上已经不同于任何其它时期的技术进步。这种变革就如同当年汽车、半导体、电视等新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那样,知识经济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对各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应该说,雷锋精神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终极的道德诉求,是一种被道德先行者实践过的,同时又是中国人期待的道德远景。它作为一种价值观,永远都有意义。但是,产生雷锋精神的年代和现在毕竟不一样了。五十年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结构和利益主体都比较单一的社会环境里,人们的行为模式也是比较单一的,一种学雷锋的方式也就  相似文献   

18.
做人的解释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解释做人也最难。拼上三年两载功夫做成一两件事不难,做人和解释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弄不好一辈子不会做人,也弄不清做人的解释。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一个人连人都不会做还能做什么?还能解释什么?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需要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是那么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描越黑。譬如有人骂你是白痴;你便解释你不是白痴;有人丢了东西,你便解释你不会做贼……诸如此类的解释,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做人应该像日月经天,而日月从不解释自己的缺蚀;做人应…  相似文献   

19.
报告团在“远南”及四省的巡回报告演出,引起这样大的社会反响,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被称为“冲击波效应”的这种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是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在今天,我们如何构筑一个适应商品经济的现代精神体系和现代道德体系?我们靠什么凝聚民族的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被封闭了多年的中国人终于看到了商品经济不可抗拒的魅力:它几乎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件东西都可以用钱来标价了,人们似乎只认钱,什么也不认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所构筑的传统道德体系和建国40多年所建立的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观似乎都被淹没了。 中华民族,如何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去寻找一个精神与道德的支点? 人们看到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了一些社会黑暗现象的产生。一个人、一个民族是不能放弃对精神的追求的。“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团”的报告演出,正是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精神追求的强烈渴望,因此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爱国主义教育怎么搞?怎样凝 聚民族精神,同心同德,使我们这个民族走向现代化,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重大的课题。“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团”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这么多年来,不断有人问我几个问题:一是土壤污染到底是不是病。有人说,我们长期生活在土壤污染的区域(如湖南、广西),但是我也没有得什么病。那么土壤污染到底有什么危害?我们国家是不是需要花大力气来治理污染土壤。二是如果土壤污染是病,怎么治?很多人认为,土壤污染好像没有办法治理,怎样把污染物从土壤中拿出来,或者是把污染物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