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立法者在修改刑法典时,必须坚持刑法修改的必要性原则,做到刑事处罚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后性和充分发挥刑法解释的作用。刑法典采用修正案的单一修改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刑法体系的失衡问题,我们应该打破将修正案作为刑法唯一修改方式的观念,采取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整个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附属刑法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属刑法是规定在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它与刑法典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补充与被补充、修改与被修改的关系,但它与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等修改、补充刑法典的形式相比,具有较好衔接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节约立法成本的作用。附属刑法有依附型和独立型两种立法模式。对于补充、修改刑法典的附属刑法,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创制的非刑事法律中才能加以规定。刑法典的总则规范适用于附属刑法,除非附属刑法有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刑法修正案的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是我国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刑法典进行修改的一种形式,其实际上已逐渐成为我国修改刑法典的唯一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进程,这种形式日益暴露出多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刑法修订到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刑法典进行了8次修正,通过了1个单行刑法和7个刑法修正案,及时补充和修改了相关犯罪的规定。但在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技术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在今后的刑法修订中,有必要对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技术作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立法史无疑肇始于1949年,但建国后的30年并无一部完整的刑法典。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出台首部刑法典——79刑法典,实现了刑事法典的从无到有。此后40年间,又出台了97刑法典并相继公布了十个刑法修正案,从法制到法治,刑事法律不断完善。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刑法立法逐步确立并完善了罪刑法定原则、人权保障原则和谦抑性原则,为今后刑法立法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完善我国刑法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刑法立法进行完善,将成为今后刑法立法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完善了刑事法律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有一些不足。目前,我国环境资源的刑法保护主要有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和附属刑法三种形式。文章拟从探讨我国环境资源刑法保护的现状及其缺陷入手,进而对环境资源的刑法保护提出完善之策。  相似文献   

7.
对罪犯适用假释是刑法轻缓化、行刑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假释制度的完善对于刑罚改革也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在1997年刑法典的基础上对假释的对象条件、实质性条件、限制性条件、假释犯的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补充和修改,这对于完善假释制度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我国的假释制度立法在适用条件、适用对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基于进一步发挥假释制度的功能和刑罚目的之考量,我国的假释制度有必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三)>对我国现行刑法典有关恐怖犯罪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主要体现在:取消了三个罪名、扩充了两个罪名、增加了三个新罪名.该修正案的颁布也引起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内涵及外延的变化,新旧罪名、罪刑关系的变化,同时,修正案本身也存在某些缺陷和疏漏,这些问题需要在法律适用中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至今走过了十年的历程,由于俄罗斯正处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变化巨大,导致刑法典修改和补充频繁,争议很多。鉴于中俄两国刑法特殊的历史渊源,从宏观的视角对俄罗斯刑法典及其未来发展加以批判性审视,去芜存菁,将对我国刑法的发展和完善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修正案的过度推崇混淆了刑法渊源与刑法修改方式,强化了排斥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的结果,固化了单一化刑法渊源立法模式,存在诸多无法弥补的缺陷。反思刑事立法理论和实践,我国目前没有必要"削足适履"维持单一刑法典立法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范围内多样化刑法渊源是主流趋势,忽视现实片面追求刑法大一统的形式值得商榷。立足立法技术和社会现实,我国宜恢复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重新采用多样化刑法渊源。  相似文献   

11.
犯罪主体可以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单位犯罪亦不例外。刑法分则中某些单位犯罪之单位主体,除了需要具备单位的一般主体要件以外,尚需具备某种特定的刑法身份。这些特定身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以特定的所有制为内容的特定身份、以从事特定行业为内容的特定身份、以进行特定法律行为为内容的特定身份和以负有特定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特定身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对集资诈骗罪配置死刑,体现了对国有银行金融业务的强有力的保护、对民间资本流向的严格管制以及对社会稳定的极大关注.对集资诈骗罪的配置死刑无必要,应在下次刑法修正时果断废除集资诈骗罪的死刑,可对刑法第199条采取标注括号“废除”的形式进行处理,对其进行整体废除.  相似文献   

13.
“刑事缺席追诉”作为打击腐败犯罪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规定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却未予规定。为打击外逃贪官、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公正和效益价值,我国有必要建立以缺席侦诉和缺席审判为具体内容的刑事缺席追诉制度。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修改了绑架罪等4个罪名,新增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等9个罪名。这次修订遵循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修改了绑架罪等4个罪名,新增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等9个罪名。这次修订遵循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刑法的价值在和谐社会的追求中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七)》出台之前,针对官员身边人受贿行为的法律规定存在漏洞,使得官员身边人收受贿赂后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很多人还借此逃脱法律的制裁。《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中增加了相应内容,这对进一步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将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六)》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的“提供虚假财会报表罪”修改为“不按规定披露信息罪”,不仅扩大了原罪的主体范围,还新引入了“其他重要信息”这一概念。该概念在本质上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作为潜在投资人的理性公众作出商业行为判断和导致公司、企业现实利益发生重大变化的事项。根据新罪客体以及相关法条的关系,“不按规定披露信息罪”是一种违规性质的轻微犯罪。  相似文献   

18.
97新刑法修订中关于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名的设置在罪名的补充和在刑罚的力度上都有所加强。然而,对于三罪之间的关系没有能够作出立法上的厘定。廓清三者之间的界限,在办案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抢劫致人死亡的,行为人是否可以对死亡后果持故意的心理态度,是中外刑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在坚持结果加重犯的加重结果的主观罪过仅限于过失的立场下,通过尝试运用比较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这三种方法对相关刑法条文进行不同维度的解释,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刑法分则中的“致人死亡”一词的一般含义是过失致人死亡,抢劫作为一种侵犯财产犯罪,不应也不能包括故意杀人的行为。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杀人案件的司法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