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在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面临新的问题和形势,政府应改革创新就业机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矛盾,积极处理好"三大关系",以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政策,顺利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增加农民收入。收入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尤其是让富余劳动力到非农领域就业。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就业技能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增强乡镇企业吸纳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首要任务;拆除城镇户籍壁垒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达到转移就业增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一户一就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宁化县采取五条措施,扎实开展"一户一就业"活动,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充分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一是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求职、就业跟踪管理台帐和劳动力资源储备库,准确掌握全县剩余劳动力求职、就业的基本情况,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该县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的通知.制印了"一户一就业"求职情况登记表、"一  相似文献   

5.
《新重庆》2007,(2)
近年来,我们按照"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库区农村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推进力度,组建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办公室,建立完善了市、县两级移民部门工作体系,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的工作。2006年,实现了32871名农村移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6.
迎着温暖而明媚的阳光,长泰县兴泰工业区又有42个村民搭乘专车,前往厦门务工就业。至此,长泰县至今春以来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全县累计转移劳动力37272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约50%。忙碌,不盲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非农收入渠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长泰县连续两年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为民  相似文献   

7.
佟光霁  张林 《长白学刊》2012,(3):122-12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步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已成必然。中部地区拥有相当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而且城镇化相对滞后。以具有代表性的安徽为实证样本,分析其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呈现的新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对解决中部乃至国内类似地区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双转移”的新形势新问题与新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金融海啸影响下广东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就业形势趋于严峻;而农村改革新政的出台又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将有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成为“双转移”需要面对的新形势。同时,随着“双转移”工作的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开始显现。为此,应在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以产业集群为抓手推进“双转移”:以集群式转移迅速筑牢产业基础,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以集群式转移形成人才培训的新机制,推进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以集群式转移降低产业发展的社会管理和运营成本,提升地区魅力指数。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互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体制因素尤其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要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正>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创业人员培训0.6万人,再就业培训1.6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3.7万人。完成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雨露计划",  相似文献   

13.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准确把握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宣传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宣传当前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宣传这一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宣传做好当前和今后…  相似文献   

14.
张长虹 《前沿》2003,(4):39-40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特点 :实际劳动力供给量越来越大 ,实际就业需求量明显下降 ;结构性失业的矛盾突出 ;就业格局发生非稳定性的重大变化。结合经济形势给出了问题的对策有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有效提高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 ,缓解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逐步形成市场导向型的就业机制。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 ,完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0,(10):15-17
据国家统计局推算,2009年全国外出就业和本地非农从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总数达到22978万人,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还将有1.2亿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逐渐走进城镇。中国,正在迅速地向城镇化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6.
热词出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以发展促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促进法和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措施,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我国非农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性别转移顺序和劳动性别分工,可以发现这种性别差异是一种性别发展差距,而性别发展差距的实质是性别不平等的体现.这种性别发展差距危害农村妇女的利益和社会公正的实现,而且性别发展差距的存在有着直接的现实原因和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镇海区,活跃着一支1000多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农村就业指导员队伍。这支队伍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权益保障等“一条龙”服务,串起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劳动力供需的条条“红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序流动和顺利转移,推进了当地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这支队伍也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鹊桥”。因地制宜造“鹊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镇海区规划到2010年将现有的10万农民中的7万多人转移到城镇。但是对应大规模农民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缺知识、缺技能、缺门路的矛盾较为突出。据统计,该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3年以来,田东县把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委,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据统计,1999年,在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达6000多万人。"十五"期间,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