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三氧化二砷(As2O3)对诱导鸡马立克氏病(MD)肿瘤细胞株MDCC-MSB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Caspase-3 mRNA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了As203诱导MD肿瘤细胞株凋亡的机制.以体外培养MDCC-MSB1为研究对象,经终浓度分别为0、2、4和8μmol/L的As2O3.作用48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方法检测Fas、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试剂盒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s2 O3能引起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并出现典型的DNA Ladder,同时Fas、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和Caspase-3活性均增加,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呈现剂量依赖性.证实 As2O3诱导鸡MD肿瘤细胞株MDCC-MSB1细胞凋亡是通过增加Fas、Caspase-3 mRNA的表达和提高Caspase-3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c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在LaCl3诱导MDCC-MSB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将肿瘤细胞常规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3 mmol/L的LaCl3共培养,分别于培养第12、24、36和48 h,用透射电镜观察LaCl3致MDCC-MSB1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TERT基因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3 mmol/L的LaCl3作用第12、24、36和48 h,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法均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变化,端粒酶活性下降,chTERT mRNA的表达量下降,并呈时间一效应关系.证实,LaCl3可通过降低chTERT mRNA的表达量抑制MDCC-MSBl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HN融合蛋白抗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以马立克病肿瘤细胞系MDCC-MSB1为体外研究对象,将HN融合蛋白与MDCC-MSB1细胞共培养后,应用CCK-8法检测HN融合蛋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断裂程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HN融合蛋白对MDCC-MSB1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DNA出现断裂现象;MDCC-MSB1细胞出现凋亡.证实,HN融合蛋白体外可诱导MDCC-MSB1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线粒体复合物及氧化应激在锰致体外培养鸡胚脑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体外培养的鸡胚脑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在含终浓度为0、1.5、2.0、2.5mmol/LMnCl2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h,检测神经元内ROS和GSH含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显示,随着MnCl2浓度的增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均呈降低趋势,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Ⅴ先升高后降低,细胞内ROS含量增加,GSH含量呈降低趋势,鸡胚脑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表明MnCl2能抑制线粒体复合物活性,引起氧化应激,诱导鸡胚脑神经元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贾宁  方梅  薛妍 《中国兽医科学》2008,38(4):332-337
采用噻唑蓝(MTT)还原法、流式细胞术、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等检测了梯度浓度的JA1(沙冬青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株Hep增殖的影响及诱导Hep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检测了JA1对小鼠皮下移植性Hep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显示,JA1可显著抑制小鼠Hep细胞的增殖,且这种抑制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JA1处理后的Hep检测样本中有明显的DNA低含量颗粒("亚G1期"峰),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发生了改变,细胞在G1期被阻滞.同时,JA1对小鼠皮下移植性Hep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JA1灌胃试验组瘤组织细胞DNA直方图有明显的凋亡峰,细胞在G1期也被阻滞,光镜和电镜下可见大量凋亡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损伤在阿维菌素致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培养王鸽脑神经细胞,并按终浓度0、2.5、5和10μg/L阿维菌素(AVM)染毒,培养24 h时,经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DNA断裂评价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线粒体活性,酶标仪检测Caspase-3、Caspase-9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探讨线粒体损伤在AVM致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显示,AVM可明显抑制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引起Δψm下降,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升高,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证实,线粒体损伤是AVM致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凋亡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噻唑蓝(MTT)还原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梯度浓度沙冬青总生物碱对体外培养鸡马立克氏病肿瘤HDCC-MSB1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显示,沙冬青生物碱可显著抑制HDCC-MSB1细胞增殖,且这种抑制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经沙冬青生物碱作用的HDCC-MSB1细胞培养样本中有明显的DNA低含量颗粒(亚G1期峰),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发生改变,细胞增殖在G1被阻滞,并进一步诱导HDCC-MSB1细胞凋亡。电子显微镜观察也表明,经沙冬青生物碱作用的HDCC-MSB1细胞培养样本中,大量HDCC-MSB1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沙冬青生物碱对HDCC-MSB1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效应,其抑制机理为诱导HDCC-MSB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利用瞬时表达方法表达禽流感病毒(AIV)NS1蛋白,并初步研究了体外表达的NS1蛋白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含有不同亚型AIV NS1基因的阳性质粒pcDNA3.1(+)-qNS1(H5N1)、pcDNA3.1(+)-rNS1(H9N2)转染Vero细胞系及MDCK细胞系.经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检测,qNS1和rNS1基因在Vero细胞及MDCK细胞中均获得了表达.应用AO/EB荧光染色法、Annexin V-PI法分别对转染后的Vero细胞及MDCK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转染阳性质粒的MDCK细胞凋亡率增高,而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MDCK细胞及转染的Vero细胞均无明显变化.表明,qNS1、rNS1蛋白在体外培养的MDCK细胞中表达并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而在Vero细胞中却不能发挥此功能.  相似文献   

9.
辛硫磷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辛硫磷(染毒终浓度分别为3、10、30、100和300 μmol/L)染毒,于12、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细胞凋亡率、细胞死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并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研究了辛硫磷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辛硫磷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在3~100 μmol/L范围内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凋亡率和ROS水平显著升高,且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但300 μmol/L辛硫磷培养24 h,肝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下降,死亡率升高.表明辛硫磷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并通过产生ROS诱导了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对仔猪海马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于体外培养仔猪海马神经细胞至对数生长期,以0、125、250、500、1 000和2 000 ng/m L不同质量浓度的DON对细胞进行染毒处理,应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Hoechest 33258染色液对细胞核进行标记,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漏出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变化,随着DON质量浓度增加,细胞密度降低、空泡化、染色质浓缩聚集、产生凋亡小体;处理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LDH漏出率随着DON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当质量浓度达到500 ng/m L以上时,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DON对仔猪海马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能够诱导细胞损伤,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管一步完成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法检测肝癌细胞 (HepG2 )经某豆科植物种子粗提物 (简称JA1)不同浓度作用前后和相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显示 ,JA1可显著抑制HepG2的端粒酶活性 ,而且这种抑制效果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 ,经JA1作用后的HepG2标本中有明显的DNA低含量颗粒 (“亚G1期”峰 ) ,表明JA1诱导了HepG2的凋亡 ,且凋亡率与JA1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胰腺干细胞的分布、胰腺的发生、胰腺干细胞的相关标记物以及胰腺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分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胰腺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体外分离培养时遇到的困难等进行了探讨,针对所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建系受血清、饲养层、细胞因子、传代时机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因素影响而很不稳定的问题 ,在总结猪胚胎干细胞 (EG)培养和建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对一些常规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消除上述影响因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乳仓鼠肾细胞(BHK-21)4种细胞对空肠弯杆菌(Campylobacterjejuni)细胞紧张性肠毒素(CytotonicEnterotoxin,CE)的敏感性试验表明,CHO细胞对CE敏感;CHO细胞与大鼠肠袢试验比较检测CE,以CHO细胞对CE最敏感;试验发现布氏肉汤对细胞有毒性作用,确定了以M199+10g/L胰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空肠弯杆菌产生CE的培养方法,依次建立了CE的CHO细胞检测法。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 (cellcycle)是单个真核细胞生长和分裂成子细胞的过程 ,是自酵母至人类普遍存在的模式。细胞周期大致可分 4期 :G1期细胞开始生长 ;S期DNA开始合成 ,染色体开始复制 ;G2期为第二生长期 ;M期为细胞有丝分裂期。是什么在推动着细胞周期的运行 ,只是近几年才从分子生物学找到了答案。过去一致认为细胞周期是受核控制的 ,细胞浆是被动跟随。但荷兰学者Hara及Tyde man发现 ,即使去掉核 ,细胞仍会周期性的收缩 ,表明细胞分裂不完全受控于细胞核 ,在胞浆中有调节细胞周期的因子存在 ,这种因子称为M期促发因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鸡枞菌多糖(TAP)体外作用于小鼠T淋巴细胞,用ELISA法检测其IL-4、IFN-γ及IL-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RT-PCR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观察研究了鸡枞菌多糖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A组相比,25~10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均能显著促进T细胞产生IL-4、IFN-γ及IL-2(P<0.01);25μg/mL TAP作用48h后可显著降低被ConA激活的T细胞CD4+%(P<0.01),升高CD8+%(P<0.05),并降低CD4+/CD8+(P<0.05);50μg/mL TAP则可显著升高CD3+%(P<0.01);5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能显著提高IL-2、IL-4及IFN-γmRNA表达量(P<0.01),并使其保持较高水平。提示,TAP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增强作用,T淋巴细胞是TAP的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孔板培养系统以及微载体和转瓶培养系统,研究了感染复数(MOI)、病毒感染时间(TOI)和病毒维持液对细胞生长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OI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单位细胞病毒产量,TOI影响细胞对病毒的敏感程度以及胞内病毒的增殖速率;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有利于病毒效价的提高;采用微载体和生物反应器系统生产TGEV,病毒效价可达11.3lgTCID50/0.2mL,比方瓶培养系统提高约100倍。  相似文献   

18.
根据Wood 4 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 (α HL)基因序列设计了引物 ,用高保真PCR从 180 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 0 .9kb的α HL基因 ,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两菌株α H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 6个碱基差异 ,但仅引起 1个氨基酸替换。用PCR分段克隆和定点突变技术将大肠埃希氏菌外膜蛋白A信号肽序列与α HL编码区融合 ,并将其第 130~ 134位氨基酸替换为 5个连续的组氨酸 ,获得的融合基因命名为H5基因。将其克隆入 pET 30a质粒 ,用获得的重组质粒pET H5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氏菌 ,获得分泌性表达H5的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 ,重组菌表达出分子质量为 35ku的H5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的H5对兔红细胞的半数溶血值为 180ng/mL ,能使鼠成纤维细胞PA317获得对台盼蓝和海藻糖的通透性 ,且能被Zn2 抑制。提示 ,表达的H5蛋白为可控细胞膜孔形成蛋白 ,能用作真核细胞内玻璃态保存的渗透剂  相似文献   

19.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CM )或原始生殖(PGC)细胞经体外分离、抑制分化培养获得的多潜能细胞。ES细胞具有发育分化的多潜能性和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并具有向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1] 。由于ES细胞的全能性,在体外可以分化出包括3个胚层在内的所有细胞,如神经细胞、造血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脂肪细胞和原始内胚层细胞等,其某些分化机理与胚胎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是一致的。因此,ES细胞可用于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调控的研究,作为修复器官和器官移植的种子细胞,还可用于…  相似文献   

20.
在MDBK细胞上增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HN 1 株,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取脾细胞并与NS0 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得到4株能稳定分泌抗BV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3A8、3C7、3C11和3E9。经鉴定,3A8、3C7、3E9株为IgG1亚类,3C11株为IgG2a亚类;杂交瘤细胞的平均染色体数目为99 条。3A8、3C7、3E9、3C11 与BCV、BRV均无交叉反应,但3A8、3C7、3E9与HCV、BDV存在交叉反应,而3C11与HCV、BDV无交叉反应,3C11显示出较好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及小鼠腹水McAb的ELISA效价分别为1∶1 000 和1∶200 000,该杂交瘤细胞连续培养20代后仍能稳定分泌抗体。这些McAb的获得为BVDV的研究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