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身为一个"地师级"领导,情愿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跟那里的百姓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他,就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曾经做过密州知州的苏轼。"自讨苦吃"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密、安  相似文献   

2.
汪国林 《求索》2011,(6):189-191
中唐是我国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白居易以其世俗化、心性化的吏隐思想,为生活在专制集权社会里的文人开启了一个既不有失尊严又能自得保全的生存之道。这对后世尤其宋代文人的心态与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人不仅继承这一生存哲学,而且以其博大的淑世精神与责任意识弥补了吏隐思想中庸俗萎缩、明哲保身的思想缺陷;又以其旷逸的胸怀与独立的意识,重新塑造了独立的诗化的审美人格,并使吏隐成为后世隐逸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的蜀学在当时独树一帜。他们的思想儒、释、道兼容,其中儒学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苏洵重视圣人之道与"机权"的关系,苏轼从仁、礼的角度研究儒学,苏辙以"圣人之道,不求为异"为核心,探讨儒学经典。他们学说的主要特征,就是重视圣人之道与人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苏轼和叶适都生活在处于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第二个高峰的宋代,作者认为,由于两人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观察角度,他们的人口思想不尽完全相同。苏轼不把人口多寡作为衡量国家贫富的标准;叶适则继承了传统的人口愈多国家愈强的观点。文章中进一步指出:苏轼的“民本”和叶适的“功利”倾向是导致他们在人口思想上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尚慧萍 《人民论坛》2010,(6):264-265
宋代词论中建立的"骚雅"词学观,不仅对词的文学精神和审美取向提出了要求,还体现了正统文学及文化传统对于词体创作和词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以尊体为核心的清代词学理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挥,对清代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明朝方孝孺有两篇文章收入《古文观止》,一篇是《深虑论》,一篇是《豫让论》。《四库全书总目》称,方孝孺的文章"纵横豪迈,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东坡即北宋苏轼,龙川即南宋陈亮)。"文以人重",世人尊崇方孝孺的气节,也推重其文章。方孝孺的《深虑论》,所以能作为古文范本供人们阅读、欣赏和研究,不但是因为文辞优美,而且还因  相似文献   

7.
宋代词论中建立的"骚雅"词学观,不仅对词的文学精神和审美取向提出了要求,还体现了正统文学及文化传统对于词体创作和词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以尊体为核心的清代词学理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挥,对清代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和画家.其诗题材广阔、色彩斑斓;其词气势磅礴、格调豪壮;散文如流水行云、清新活泼;议论文说理透彻、雄辨有力.苏轼的巨大文学成就是来之不易的,这与他勤于读书、善于读书是分不开的.在长期的读书过程中,苏轼总结出一种读书的好方法,叫做“八面受敌法“.这是苏轼在给求教读书方法的考生王庠的回信中提出的.大意是“古往今来,书籍浩如烟海,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都阅读和吸收,所以应当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去精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热心于谈论传统文化 ,而谈论的重点 ,常常是传统文化中最辉煌的一大段———唐宋文化。有学者已经精辟地指出 :唐代文化与宋代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另有学者进而将它们分别赋予类型名称 :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并对它们各自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论证。这种分析和研究还只能说是一件事情刚开了一个好头 ,对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和论证尚缺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要阐明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各自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宏观的、整体的把握固然必需 ,但深细的探究和个案的分析更不可少。在我看来 ,李白是唐型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而苏轼更…  相似文献   

10.
张佩 《理论月刊》2013,(8):50-54
欧阳修、苏轼的"斯文"道统,是一支在北宋儒学复兴洪流中奋力牵挽内圣与外王的力量。此道统的源起,对欧阳修来说是在北宋文化格局未定的情况下争取机会,对于苏轼而言则因政治处境不利,更添了些迫切性。欧苏道统的"致道"主张为:道本于学;必追随本心,不可图慕虚名勉强求之;道之用在天下,立论太高,止于虚言,则道不可得。此道统之所以隐沦,原因是:对续统人才要求全面,增加了儒生入仕难度;理学胜出后将欧苏道统阐释为"专主文辞",根本不足以成为文化命脉向下延续的正宗;欧苏注重学术自由,不刻意追求师承,无形中令门派自我消解,造成后继乏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欧阳中石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生于1928年,山东泰安人。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主编、撰写了《书学导论》、《学书概览》、《书学杂识》、《中国的书法》、《书法教程》、《书法与中国文化》等学术论著;出版了《中石夜读词钞》、《当代名家楷书谱·朱子家训》、《中石钞读清照词》、《老子〈道德经〉》等众多作品集。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元旦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署名文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中指出:"宋代苏轼在《思治论》中说:‘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这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很多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8,(2)
正据媒体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花笺"特展于2018年1月1日开幕,共展出20组件以宋代砑花笺纸为主的展品。由于开幕当天是元旦假期,台北故宫博物院免费开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欣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示,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主题展览,期盼民众能从这批存在将近千年的宋代砑花笺纸中,一探宋代典雅的文化与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4.
沈潜 《求索》2015,(1):93-96
宋代儒学的多元融合发展,演绎出了理学、心学和实学等基本方向。直面现实,理学和心学立足道统,着重于唯识和唯心,强调修身和养性的内在德性;而以永嘉事功学为代表的浙派实学,则从经济社会模式转型现实和富国强兵的忧患意识出发,唱响了开物成务、变革除弊的唯物实践论。以永嘉事功学为代表的新儒学的发生,代表着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构筑了一组特色鲜明的宋代温州文化丛,体现了儒学与工商文明相得益彰的新伦理精神。这种新儒学走向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南一隅"之"敢为人先"的务实变革与经世拼搏精神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宋代杰出的书法家苏轼(1037—1101)的书法作品之精萃《景苏园帖》,赵朴初题名、李一氓作序、丁永淮作后记,一九八六年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帖分上、下两册,计四百○六页。《景苏园帖》是一部书法艺术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6.
裴一璞  张文 《思想战线》2014,(2):107-113
"极边"作为宋代疆域统治的最边缘地带,成为研究西南边疆史的重要视角。对宋代西南"极边"的界定,需要对其同义词汇的准确掌握。"极边"体现的是政治边疆与族群(文化)边疆的统一,是宋朝建立"华夏与非我"意象、凝聚内部认同的重要分界线。"极边"作为宋代战略防御体系的最重要地带,还成为西南边疆层级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宋代政府为求西南"极边"之地秩序的稳定,实施迥异于内地的特殊政策,因此"极边"成为观察宋代边疆政策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7.
杨华山 《理论月刊》2005,(11):119-121
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之下,中华文化不仅正在焕发新的青春与活力,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他觉"北和"文化互觉"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也方兴未艾.<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正是中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园地中的一支新开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正>李白的骨气一向为人们所称颂。唐代的任华说他是"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宋代的苏轼也夸赞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后人更有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李白亦以此自许,他高呼"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还以凤与鸡对比,以表明自己的高洁之志。在《古风·其四十》中写道:"凤饥不啄粟,所食  相似文献   

19.
孔孟文化发展至汉代,儒家文化便失去了它的"根本",汉儒们把儒家附会以谶纬迷信,使得孔孟文化有形无质,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王弼便提出了他的"名教出于自然"的教育哲学思想.在王弼的哲学概念体系里,道、自然、本无等概念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德、名教、情等概念都是作用论意义上的概念.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正是从这个体用论意义上提出来的.王弼从这一体用论出发,进一步探讨性与情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他著名的"以性统情"、"圣人有情"的性情论.  相似文献   

20.
<正> 《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如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这里记载的即是流传儒林的“乌台诗案”。由于案发在湖州知府任上,而犯案之诗文皆作于湖州、杭州任所。因此,此案也算浙江宋代一起名案。(一)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由徐州知府调任湖州知府。苏轼到任不久,即向平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