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人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在当今,这个问题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一个理论问题;(二)是一个法律问题。它既是国际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国内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三)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是国际政治斗争中一个敏感而重要的问题。在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中,人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些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西方敌对势力把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作为它们的基本国策,并且已频频得手,既然“和平演变”有如此大的威胁,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和平演变”来对付国际资本主义?这是关系反“和平演变”的对策问题,对此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和平演变”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战后40多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是这样做的,只是由于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研究重视的不够,东欧形势剧烈变动之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觉,因而这个问题显得“新”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有关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这对于统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始终不渝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识“和平演变”非常必要。 首先,应该看到“和平演变”是客观事实,对“和平演变”决不能丧失警惕。如果说我们以前对“和平演变”还认识不清的话,那么现在经过对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的反思应该会形成这样的共识:和平演变作为国际资本主义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4.
论宪政及我国通向宪政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政是以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并体现法治精神的宪法在国家的实际生活中充分实施所形成的现实的民主政治体制。宪政以良宪、宪治、控权、人权、民主为基本特征。“良宪”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良宪”有效实施的结果。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宪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甚至几代人在通向宪政的道路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首次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提升为“国家”,从而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党和政府的意志上升为人民和国家的意志,由党和政府执政行政的政治理念和价值上升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由党和政府文件的政策性规定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人权的政治法律地位的确立是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是人民民主宪政和人权法律保障的重大发展。我们要变宪法原则为实际行动,在现实中切实作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6.
一年多来国内外发生的政治风波,以血与火的事实向我们发出警告: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和平演变的危险;这个危险从内因来说,主要来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平演变并不“和平”,往往伴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即使那些一向不承认有和平演变危险的人,现在也不敢否认这一严峻事实了! 由于和平演变的实质就是变无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变社会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能否有效地抵制、防止和平演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引起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冷战时代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却仍然继续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的国际政治。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批评攻击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已经加入WTO的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了维护我们的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和原则出发,阐明我们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以回应来自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我们提出的经常性的挑战。以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小资料     
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主要内容有:(1)加紧意识形态的渗透,煽动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不满与敌对情绪;(2)利用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为诱饵,逼迫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实行多元化,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和市场化;(3)培植、支持和收买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组织,制造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动乱;(4)用所谓的“人权外交”对社会主义国家施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新世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增强党员干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在新世纪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要紧紧抓住这个重大问题。一、提出这个问题的重要背景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西方搞和平演变主要是打两种战争:一是经济战;二是攻心战。其攻心战的核心就是动摇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西方的这种战略在原苏联、东欧已经…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结果。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就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了达到使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社会生活西方化质变的目标,他们进行了长期的渗透,妄图使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不断地发生量变。其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攻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挑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增强反“和平演变”的意识,主动出击,以积极有效的战略、策略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2.
1990年6月13~16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河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和平演变”战略与我们的对策研讨会。来自全国科社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西方反动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由来 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由来已久。这种战略是随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而变换其形式的。最早提出“和平演变”思想的是美国总统杜鲁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作的“5·31”重要讲话中,当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候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十五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就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领域建设方面的又一个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和平演变,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次最严重的挫折,比起巴黎公社的失败和第二国际后期机会主义的叛变,以及苏共20大和波匈事件,其后果要严重得多,危害也大得多。因为这次和平演变发生在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其中还包括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面对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的严酷事实,迫切需要全面总结经验教训,以便防止这一悲剧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重演。我们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且有总结经验教  相似文献   

15.
四、制造所谓“商业共产主义”,妄图改变中国改革和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布氏看来,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将是美国推行“和平演变”的最大障碍。所以,他特别细心地揣摸中国的社会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情况,然后找到他推行“和平演变”的新计,即以“商业共产主义”来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权”问题对别国施加压力和影响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冷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更多地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司法制度等横加指责和干涉,企图把美国的政治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中国。从近年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看,美国利用“人权”对我国施加压力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7.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庄严地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这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人权入宪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利用人权问题或以人权为借口,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并以此对别人横加指责,似乎只有西方资产阶级自己才讲人权。其实,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尊重人权,最维护人权和最有资格讲人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是享有充分的人权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分析前不久发生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根源时深刻地指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为了便于党校系统教研人员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和四中全会的精神,揭露美国政府40年来推行的“和平演变”的战略,搞清这场风波为什么迟早要到来等问题,中央党校吴健教授等选编了《从杜勒斯到布什——美国政府推行“和平演变”40年一贯制》的资料。由中央党校科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动力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内源式动力和外发式动力。其中内源式动力主要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的价值追求、经济发展与改革、党的自身改革、意识形态的整合及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需求等五个方面组成。外发式动力主要包括全球化趋势、世界民主化浪潮以及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