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司法”的提出,对法官的审判能力、审判艺术的要求日显突出,本文从审判艺术的内涵、审判艺术的体现和提高等方面入手,围绕审判艺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审判辅助智能化办案体系机制建构,必须确立与审判工作具有关联性的大数据分析理论系统,将此系统与审判工作中的决策、监督、管理、流程、程序等基础理论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技术应用同时还需要与审判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教育培训相结合,人工智能辅助办案规则体系和培训教育模式。全面考察研究我国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实践基础,结合审判工作特殊规律及其培训教学实践,人工智能辅助审判办案机制建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审判中推广应用需要拓展全新视野,力求从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法律服务的应用层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审判辅助办案机制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特色司法制度之一,审判委员会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因其弊端而对其全盘否定。目前对审判委员会的改革存在逻辑混乱、法律冲突等问题,尤其审判委员会的实体裁判权面临改革空间不足的问题。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下,审判委员会应实现功能重新定位与调整,将其在个案中的实体裁判权改革为法律咨询功能,同时激活其宏观职能,即实现审判委员会微观的法律咨询功能和宏观的总结审判经验、审判管理工作职能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日,锦屏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到钟灵乡寨稿村一农家开庭,对因病不能到法院接受审判的被告人吴某某进行审判。这一人性化的灵活审判形式受到了被告人及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深化审判体制改革是全球经济发展和我国入世形势的要求。鉴于目前审判体制改革中尚存在较多问题,有必要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进一步深化审判体制改革的方法,以期推动我国审判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喜莲 《求索》2010,(5):129-131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陕甘宁边区司法便民理念的集大成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司法为民"和边区司法便民理念在内容上具有重合性,成为当前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主要原因。但是,当前社会与马锡五审判方式生成的背景已经时过境迁,导致回归后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举步维艰。囿于其自身特点,现今,马锡五审判方式难以成为一种普适性的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7.
审判公开是司法审判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人类历史上闪烁着正义之光,它彻底抛弃旧有的愚昧、践踏人权、封建专制的秘密审判方式,发扬诉讼民主和增强社会监督,实现社会公正,增强人们对国家司法制度的信任度。文章拟追溯审判公开原则的历史发展轨迹,科学定义审判公开原则的含义,审视现阶段审判公开原则的实施情况,重塑审判公开原则的现代法理念。  相似文献   

8.
杨知文 《前沿》2014,(1):75-77
中国当代法院的审判管理认识逻辑上展现为混同管理、区别管理和特殊管理三种层次的形态。混同管理表征了审判管理在中国法院很长一段历史里的概念阙如与制度缺失,区别管理说明中国法院系统形成并确立了专门、独立的审判管理制度,特殊管理蕴含着法院审判管理的特殊属性和固有原理,建立真正符合规律的审判管理才是中国审判改革进程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刘斌 《公民导刊》2013,(4):42-42
审判公开是审判公正的重要保障,审判结果公开是审判公开原则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应该是相对的,应以公开为主、保密为辅。审判公开是追求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实施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更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推进诚信诉讼,普及公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报告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近年来民事审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民事审判是通过司法手段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一项重要司法工作,与刑事审判、行政审判共同构成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主干。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事审判工作呈现许多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司法独立,作为司法之关键的审判活动对中国的法治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审判独立的内涵出发,分析审判独立的的价值,阐述中国审判独立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当前审判独立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剖析影响中国审判独立的几种关系,有助于切实推进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最终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队伍素质不理想;法院管理与审判方式改革任重道远;审判的硬件基础与保障困难较多。工作目标:依法公正审判案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审判运行机制;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公正和效率是诉讼的基本价值取向。改革审判管理方式,就是力求审判程序的公正,提高审判效率。笔者从近几年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中,认为目前缺乏必要的审判管理机制,因而,提出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是当务之二急。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一、免去王晓东的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审判员职务。二、任命马岩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职务。三、任命陈鸿翔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职务。四、免去林文学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职务。五、任命高晓力(女)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职务。  相似文献   

15.
审判旁听制度是审判公开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社会群众、新闻媒体和特定群体参与旁听,不但可以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具体生动的普法教育的作用。为确保审判旁听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人民法院应不断加强旁听场所建设和拓展庭审事项信息公开渠道。  相似文献   

16.
1961年,美国联艺公司拍摄了一部名叫《纽伦堡审判》的影片,在二战影片史中具有相当的考察意义,其所揭示的法律问题,暴露了更深层次的、甚至更具普遍性的内涵:审判被人类本身的局限所悬置和架空;以及审判被悬置之后,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希望的问题。事实上,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源于这次审判的悖论之处:它不是由法官审判一般的战犯(包括戈林等纳粹高官),而是审判四名纳粹时期的法官。这真是一场“法官对法官”的独特审判!对于被审判的德国法官恩斯特·简宁来说,他首先是一名博学的法学教授、30多本法律专著的作者、担任过德国司法部长以及高…  相似文献   

17.
巡回审判是我国司法制度中极具特色的内容,在新时代需要发展创新。巡回审判的程序价值可通过在专门审判领域的实施而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专业审判是典型代表。知识产权领域的巡回审判需结合案件特点,开展巡回法庭的探索,尤其应注重与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院审判管理存在明显的弊病,从表象上看是管理不足,资源配置不当,管理"约束疲劳",从深层次上看是审判管理存在非人格化、非对称性及管理者示范效应欠佳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体制上的弊病,需要增强审判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意识,建立审判管理的双向评价制度,建立以审判管理效果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完善法官遴选及绩效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9.
第三编审判第一章审判组织第一百七十八条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  相似文献   

20.
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目前面临思维、制度、机制、市场四大困境。意图破解这些难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市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打破供需之间的壁垒,搭建以分合联动为导向的机制架构。既对审判辅助事务的切割,以防范其干扰或占用过多司法资源,又对社会化的服务制定高标准,进行严格监控,并不断进行信息化升级,从而打通提升审判效益的进路,实现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的根本目的,助推审判核心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公开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