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实现"四个平衡",才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即在维护、拓展我国利益与避免过分刺激相关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在满足国内期待与满足国外期待之间找到平衡,平衡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与义务和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
湖南郴州市14名人大代表“叫板”收费站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除了表达了当地百姓的利益诉求,还因为这样的代表行动并非常态。正因此,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个别的代表样板,而是应当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努力建构更加符合民众利益的人大行权.代表履职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2,(8):94-94
李路路在《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保持社会秩序。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构成社会群体矛盾与冲突的基本特征;而整合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正确处理市场化背景下权力和权利的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在发展阶段和转型路径的约束下,面对日益分化的社会阶层和日益深化的市场化程度,公开、参与、平衡是协调社会矛盾与冲突、重塑社会秩序的基本理念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吴喜梅  韦祎 《前沿》2013,(7):91-94
股票发行红利是公众公司发行股票时产生的多种财富效应。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由于契约精神的缺失,导致契约诚信低下,契约期待利益受侵害,由此侵害了众多普通投资人的利益。因此需深入研究发行红利的构成和制度设计,找到加强公众公司诚信监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赵平俊 《新东方》2005,(1):40-44
矛盾关系是宇宙一切关系中最主要的和起主要作用的关系,在利益关系中也不例外,利益矛盾决定并影响着利益关系的一切具体形式。从广义上说,利益矛盾既指利益的外部矛盾,也指利益的内部矛盾。利益的外部矛盾主要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利益需要之间的矛盾。人们要实现利益和得到利益满足,最根本的就是要进行社会生产,只有不断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人们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同时,这种人们的利益需要又成为生产发展的刺激力和推动力,它刺激并推动生产的不断进行。人类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源于社会生产与社会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6.
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为实现票据权利人与票据义务人之间利益的二次平衡而设计的制度。学者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各种学说的比较分析,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在性质上属于不当得利请求权。  相似文献   

7.
杨敏 《前沿》2013,(4):54-55
版权作为一种垄断权,自产生之日便与言论自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版权与言论自由既有着有限的协调,又必然存在冲突。传统版权法所确立的利益平衡机制在网络环境下被打破。“三振出局”法即是法国为了打击网络盗版,重塑利益平衡所进行的立法选择。然而“三振断网”条款引发广泛争议。如何缓解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紧张关系,重新达成利益平衡仍需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琪 《人民论坛》2011,(9):240-241
旅游活动中的道德失范源于多个旅游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难以得到平衡。从协调利益的角度出发或可为解决道德失范问题找到恰当的路径。政府是社会活动的管理者也是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应为协调多个主体的利益发挥主导作用,须端正旅游开发的思路,摆正自身的角色,才能建构起旅游道德,使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活动中的道德失范源于多个旅游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难以得到平衡。从协调利益的角度出发或可为解决道德失范问题找到恰当的路径。政府是社会活动的管理者也是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应为协调多个主体的利益发挥主导作用,须端正旅游开发的思路,摆正自身的角色,才能建构起旅游道德,使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崔永东 《传承》2011,(13):83
司法平衡问题是中西古代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在此方面多有论述。司法平衡的理念在中西司法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司法平衡的理念又与中西哲学传统中的"中庸之道"有密切关系。中国古代的儒家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都讲"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寻求平衡的方法,它可以适用于各领域。在司法层面上,它既是一种平衡不同利益的方法,也是一种平衡不同审判依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历程中,党群关系是决定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根本因素。90年来党群关系的历史变迁表明利益问题是其本质问题。本文在利益协调视角下,考察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党群关系的发展与变迁,着重分析了新时期党群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要构建以利益要素为导向的若干机制,始终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妥善协调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具体利益,正确处理党群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党群关系的动态平衡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志军 《人民论坛》2012,(36):144-145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度"的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寻找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佳"度"已被确定为今后知识产权司法工作的方向。在司法实践中,对最佳"度"的探寻不局限于发现事实,还可以适当的"超越";同时不断深入挖掘权衡利益,寻找平衡路径,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的利益权衡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过程涉及国家与社会利益、被告人利益、被害人利益,这三者之间既同向损益,又逆向损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这三种利益保护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保护模式,即不同的诉讼模式。要关注和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注意平衡被害人利益保护与国家社会利益保护,平衡被害人利益保护与被告人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4.
李青 《长白学刊》2003,(3):50-52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人际关系的构成与交换的竞争过程是社会理性选择的统一结果。这种观点把社会利益的分配看作是选择外的变量关系,把人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关系简单化。事实上,社会理性选择应该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基础、交往中的平衡关系,以及个体效用实现的满足度。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中国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海外的资源和能源,就没有现代化的未来。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的海外利益的增加与我国旧有的利益保障机制之间日益不相适应。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中国海外利益保障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胡潇潇 《求索》2010,(1):150-151,229
药品研发对专利保护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药品又是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基础和保证,药品专利制度应该谨慎地平衡各方的利益。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新增了对药品专利权进行特别限制的“药品实验(Bolar)例外”制度。Bolar例外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应当以利益平衡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安全法力图在人与车之间作出利益平衡,但这种理想化的平衡却遭到了现实的难题和实践的质疑。  相似文献   

18.
梅艳玲 《前沿》2011,(4):86-89
以户籍制为主要特征的二元治理模式,导致城乡利益分化不平等;以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所带来的利益分化不正当;上层精英的联盟导致资本向上集聚,利益分化不一般;这些都冲击着社会公平并导致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结果就体现为贫富或体制内外两部分人之间的利益对立和具有利益丧失感的人们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对立。这些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推动下.美、日、德,和中国等一贸易大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都超过了两位数。但同时,由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上政治利益的驱动,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的失衡及矫正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利益主体掌握资源的差异性,出现利益表达发育及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利益表达地域分布的非均衡性、时间的断裂性、表达主体的表达能力的差异性及利益表达组织发育的不平衡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进程,对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厘清当代中国利益表达不平衡的现状,分析这些现状形成的原因,对利益表达意识进行培育、对利益表达行为进行合理激励、引导与约束以解决当代中国利益表达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