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案情简介】7月28日,张某驾驶奇瑞轿车与迎面驶来的一辆桑塔纳轿车会车时,致使该车右前保险杆撞至同向右侧行驶的摩托车尾部,造成骑摩托车正常行驶的甘某受重伤。经当地公安局交警大队认定:张某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甘某无责任。同年12月20日,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委员会根据《道路交  相似文献   

2.
案情:2005年2月26日17时05分左右,宋成连持B类驾驶证驾驶车主为青松并挂靠在利达公司的渝C32434号轿车与由谢祥永驾驶的渝C72005号两轮摩托车正面相撞,致使摩托车搭乘者黄天彬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经住院治疗57天,共用去医疗费20274.20元。经司法鉴定所评定:黄天彬的伤残程度为十级伤残。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该次道路交通事故,谢祥永驾驶机动车违规搭载乘员。在会车时未减速靠右行驶,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宋成连驾驭机动车未确保行车安全,应负事故的次要责任;黄天彬不负事故责任。2005年7月22日,黄天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被告谢祥永、宋成连共同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以及残疾赔偿金等共计47134.20元。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可诉问题的质疑董皞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第四条指出:"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  相似文献   

4.
简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可诉性董皞1992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第四条指出:“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5.
蔡绿山 《江淮法治》2009,(21):32-33
[案情]2008年1月25日,张三驾驶一辆二轮摩托车闯红灯后与同向李四驾驶的正在左转弯的另一辆二轮摩托车相撞,造成张三受伤倒地。当日,张三被送到医院救治。经医院诊断为左肾伤伴包膜下血肿,并急行左肾切除手术。2月10日,交通警察大队作出本次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认定张三负本次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李四负本次交通事故次要责任。张三的伤残等级经鉴定为八级伤残。  相似文献   

6.
二轮摩托车司乘关系鉴定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事故的鉴定中 ,法医工作者不仅要解决死者的死因问题 ,对受伤人员作出伤残评定 ,根据需要 ,有的还要通过损伤情况认定司乘关系 ,从而认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本文所报道的一例即属此类。1案情某日 ,A男驾驶轿车与二轮摩托车相撞 ,致使轿车上B男受重伤 ,摩托车上C男当场死亡 ,D男受重伤。办案人员经过调查后认定如下 :C男违章驾驶摩托车负主要责任 ,A男负次要责任 ,B男与D男为乘车人员无责任。C男的亲属对责任认定不服 ,要求对C男与D男的司乘关系重新鉴定。2损伤检验2.1C男损伤额顶部颅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余未见明…  相似文献   

7.
案 情  2000年10月27日6时许,陈某驾驶二轮摩托车行至国道324线328km+100m处,在左转向过程中与许某所驾的相向行驶在小型机动车道的二轮摩托车(后载徐某)相撞,造成许、徐受伤后抢救无效死亡和陈某九级伤残的重大交通事故。当地交警大队经调查取证,于同年12月17日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陈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许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徐某免责。陈某不服,向当地交警支队申请重新认定。该支队作出维持原事故责任认定的决定,但未告知陈某诉权和起诉期限。2001年2月26日,当地公安局以陈某涉嫌交通肇事罪对其立案侦查,陈…  相似文献   

8.
广西武鸣县杜文海问: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公安处理期间,伤者未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42条规定申请伤残评定但在诉讼中,在当事人未提出伤残评定情况下,法官委托法院法医作了伤残鉴定。请问,法院是否可依职权委托法医进行伤残鉴定,这种鉴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答:伤残评定或鉴定,是确定损害赔偿责任大小的依据,在诉讼中成交通事故的调解中都是一种证据。由于它属专业技术解决的问题,故应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公安部门处理交通事故时,受害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42条的规定,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伤残评定,而不是必须。…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22条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30日内,应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的决定.”《办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就交通事故责任所作的认定不服时,只能申请重新认定,而对重新认定仍不服时,可否提起行政诉讼,《办法》没有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4条规定:“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人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人也越来越多。交通事故对人身伤害特别大,很多会影响伤者后期的生活质量,而道路交通事故人员伤残评定则保护了当事人的权利,因此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成了人们一直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评定中,经常遇到一些疑难的案例,笔者就2例较特殊的伤残评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新才 《法医学杂志》2001,17(2):109-111
近几年来,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害十分普遍,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已成为法医临床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对伤残评定的原则、时机等问题,认识尚不一致。本文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及有关理论,就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有关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1伤残评定的概念   “评定”一词,英语为“ Assessment” 或者 “ Evaluation” ,是评估、评价、估定之意。 在波波夫著“法医学”中有“损伤评定”一说 [1];在康复医学、司法精神病学中常常使用“评定”一词 [2- 4]。而在“损伤程度”确定中,使用“鉴定”一词,…  相似文献   

12.
在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的法医学鉴定中,除了传统的伤情鉴定、伤残评定等内容外,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车内伤亡人员在事故当时的驾乘关系或者驾驶员的认定,且此类鉴定案件有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法医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将笔者在鉴定实践中遇到的2例驾驶员认定的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瑞珏  吴军 《法医学杂志》2002,18(4):230-231,2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5-9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自1992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已逾十个年头。十年来,该标准易操作,稳定性强,为正确评定全国数量众多的交通事故伤残者的伤残等级,提供了简明、科学、实用、统一的依据。现在新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已发布并即将实施,为了更好地掌握及应用新标准,现将新旧标准作一比较分析。1标准及术语和评定原则的比较1.1标准的比较新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  相似文献   

14.
2014年5月1日晚,程某夜间驾驶小型轿车在路上行驶,路遇熟人王某,便让王某搭乘了顺风车。路遇急转弯。突然“砰”的一声,程某车辆冲出道路,坠入路右侧河道中.车上两人竞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本起交通事故经认定,程某负全部责任,王某无责任。,王某的亲人认为程某应当为王某的死亡负责。程某和妻子在县城有一处100多平方米的住宅房.王家人认为该房系程某的遗产,其遗产继承人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故王家人将程某的妻子、儿女诉至法院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合计6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新提法,之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对之定义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确认当事人责任大小的单方行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及当事人之间进行民事赔偿的最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评定中,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涉及精神伤残评定条款内容可操作性差,精神伤残评定客观检查及量化指标较少,导致评定意见不一致,给交通事故理赔带来困难。在此就精神伤残评定技术操作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经验性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下肢神经损伤在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并不少见。对其遗留的踝关节运动障碍进行伤残评定,在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下称“新道标”实施后,带来了不少困惑。本文作者结合如下案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精神伤残评定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许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常出现明显的行为或认知缺陷,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精神伤残的评定日益增多。但同时,关于精神伤残评定的争议也日益激烈。首先介绍国内外精神伤残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精神伤残评定标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重点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中精神伤残程度的影响因素,并介绍精神伤残评定中的检查方法,最后提出解决精神伤残评定分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只对通行者之间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了规定,而没有规定通行者与非通行者之间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导致实践中交通警察在处理通行者与非通行者之间的交通事故纠纷时,受害者大量不服,提起诉讼。为此,笔者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试做简要梳理,以利于对交通事故责任的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20.
各法医鉴定机构、各级保险机构 :新的道路交通事故评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 6 7-2 0 0 2 )已经于 2 0 0 2年 12月 1日正式生效实施 ,这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面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对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工作 ,乃至其他类型损伤案件的伤残评定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 ,对于从事伤残评定工作的法医工作者 ,对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工作的法律工作者、保险机构核赔人员 ,熟悉和掌握标准的内容 ,领会标准的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新标准定制的新的评定方法都非常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