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是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型态,其形成原因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及其造成的二元结构。在这种分割的市场状态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许多障碍,消除这些障碍,加快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领域诸多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阻碍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绊脚石,也严重制约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只占少数,大量劳动力处于闲置和荒废状态。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只有通过对现实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将其转化为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能真正将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投入持续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中教育投资是最重要的投入之一,我们要通过建立平等的受教育权力制度、创新国家教育投资机制、建立农村教育特别转移支付制度和对农村科技教育实行特殊政策等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3.
基于劳动力理想配置模型对1992年至2013年期间三次产业的劳动力配置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第一产业劳动力配置冗余,第二产业劳动力配置不足,第三产业劳动力配置冗余和不足共存。经济发达省份三次产业劳动力配置偏差相对较小,经济欠发达省份三次产业劳动力配置偏差相对较大。政府应继续对转移劳动力加强分类针对性培训,提高劳动力与岗位的匹配性。同时进一步做好转移劳动力的基本公共服务,消除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的障碍,促进三次产业劳动力配置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这种扭曲的方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 ,而且这种现象还通过种种途径不断地自我强化 ,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障碍。要通过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加大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共同作用,我国出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共存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0%.老年人口增长幅度的加快,将给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参与丰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劳动经济学为视角,具体分析我国老龄化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健 《岭南学刊》2008,(6):67-71
农业劳动力转移植根于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均衡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点使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农业人口向工业或城市转移上,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自身区域间农业发展的差异性也逐渐显露,以均质二元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我国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农业劳动力在区域农业间互补性流动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为我国解决二元经济问题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我国户籍制度实现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一项很有特色的制度,它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及劳工关系的特点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调整,这些调整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很多弊端。对这些弊端的进一步调整和改革将促进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富裕和公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在与《中国证券报》记者谈话中指出:不断蔓延的缺工潮和用工荒表明,我国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进入一个劳动力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这种变化是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严重制约了甘肃经济发展。为此,要通过推进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城乡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消除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就业市场改革等途径扩大农民的非家就业与领域,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1.
劳务经济是经营劳动力资源的活动,以实现劳动力配置,或者说以提供劳动力服务而获取报酬收入为目的,劳务输出是劳务经  相似文献   

12.
屈孝初 《湖湘论坛》2010,23(1):110-112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但与此同时,新农村社会建设、支农惠农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又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返乡。本文分五个阶段追溯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历史,并从金融风暴"后遗症"及信息获取不对称、城市推力与家庭拉力、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产业阶梯转移与政府政策倾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张杰  ;张建武 《求索》2014,(5):95-100
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行业分割指数,运用1995年、2002年、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分配调查数据(CHIPS),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行业分割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劳动力市场行业分割初步显现,1995年行业分割指数为0.41%,行业分割还不太严重;2000年之后,市场急剧扩张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对垄断性产品的需求,垄断力量加强,从而使得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进一步强化,2002年的行业分割指数高达0.939%;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竞争性行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国进民退的现象日益显现,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程度依然维持较高的水平,2007年行业分割指数达到0.839%。据此,提出对消除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变量看,加入WTO后,将打破产业和就业格局以及现有的制度模式,使劳动力供求发生变化,引起劳动力市场变量——失业率发生变化。从总量看,加入WTO后,在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为劳动力市场总量的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李义良 《人民论坛》2014,(8):171-173
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城市生存发展,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较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前,我国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胡秀俊 《求索》2011,(7):39-4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给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然而我国存在众多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低素质的劳动力是不争的事实,以他们的职业技能能否抓住这些就业机会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对我国农民工有培训意愿而农民工培训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及其原因-农民工培训市场的经济学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雇用歧视行为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雇用歧视行为。本文分别从社会、经济和心理三个方面对该种行为进行了剖析。得出的结论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雇用歧视行为,是各种原因纠缠的结果。要想寻找消除和减少雇用歧视行为,必须依据多种手段和方法综合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为主体的跨省区、向非农产业的流动,成为湖北地区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征。目前,这种流动模式对湖北发展的制约正逐步显现。国家在区域经济布局合理化上要发挥更大作用,政策关注的重点应当从当前确立与完善劳动力市场转向通过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来促使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同时,必须改革关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彻底改变目前劳动力输入地的“经济吸纳、社会拒绝”的地方政策,促使“民工”变成“居民”。  相似文献   

19.
谭九生 《理论月刊》2002,1(6):37-39
公司职工劳动力股份在出资的方式、股份数额确定方式以及股份转让等方面与其他股份不同公司法排除了职工可以以劳动力出资,因此,唯有通过制度创新方可实现职工劳动力股权。劳动力股权的承对我国现行公司立法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成为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必由之路。通过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当地经济文化影响的调查研究,为更好地引导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以及理论探索、实证分析乃至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