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在构建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过程中,其管理机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加快经济主导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步伐,重点是完善"六种机制"的创新,以期推进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2.
作为推动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一大举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提出至今,全国各地纷纷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探索,然而,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着非均等化问题。本文结合区域治理理论,在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内在机理与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均等化标准、建构网格型府际关系、构建多元供给主体、评估与监督各区域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城乡一体化供给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政务服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提出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既要正确行使行政权力,又要强化公共服务,构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事实上,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是一项既严肃又艰难,既紧迫又棘手的行政实践。当前,我国正在以一场新的政府革命和思想解放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 D 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发展阶段,社会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各级政府只有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服务,才能适应迅速增长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伦理是一种权力伦理,目的在于树立公务员公共服务理念,预防公务员以权谋私,是权力制约的重要方式.公务员伦理立法对于克服现有行政伦理规范存在的问题、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型政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现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立法条件,应尽快启动公务员伦理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6.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信息化社会的大势所趋。因此,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将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促使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本文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对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发展与治理并举。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应在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指导下,合理界定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明确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体制中的定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改革传统的国家事业体制,建立新的事业体制,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立法,促进政事关系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于洋航  王雅男 《法制与社会》2013,(26):181-182,186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也吸引了诸多的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本文将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以及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构建途径来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朱志丹 《法制与社会》2010,(10):171-171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政府行政行为缺失现象不断出现,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行政伦理建设的地位也愈显重要。如何加强行政伦理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已成为当前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楠 《法制与经济》2009,(23):68-69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则,是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基础和核心。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服务性、法治性、有限性、透明性和高效性的鲜明特征,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深化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点。本文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琳 《行政与法》2014,(5):88-92
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公共服务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提供怎样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借鉴法国公共服务法在立法和实施中的经验可以发现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相关的法律和社会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提出与我国公共服务立法相关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共服务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收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实行的是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和集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被征收。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民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义务承受者。本文以农村土地的征收现状为基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在法律制度上为保护农民利益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这一理论对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比较符合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趋势,对于缓解社会危机,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有重大意义,对我国政府改革也有很大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各国宪法制度安排的角度探讨公共财政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有助于反思国家公共财政监督的制度建构。议会制度产生之初,议会通过控制财政来监控政府,系议会民主性的表现。随着社会发展,公共财政已由议会控制转向实质上由政府掌控,议会对财政控制转而通过立法等法治手段来监督,并不参与实质意义上的议决。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功能、监督功能尚待完善的情形下,将公共财政监督制度化、法治化应成为首选途径。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公民或者社会组织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监督国家的公共财政开支。  相似文献   

15.
叶帆 《行政与法》2005,(7):40-42
我国的电子政务正在建立和发展阶段,确定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在电子政务所追求的监管和服务这两个目标上,监管也是为了服务,以民为本的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才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以民为本是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主要包括服务性、高效性、公开性、全面性、协调性、安全性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彭耀春 《政法学刊》2008,25(4):116-119
舆论引导,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控制行为。公安机关的舆论引导更加直接涉及政府形象和公共安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对做好新时期公安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互联网时代的舆情环境给公安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传播学原理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和“培养分析”理论为公安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俊杰 《行政与法》2014,(1):95-100
公用事业临时接管的本质是公用事业民营化后国家承担的保障责任,即保障私人部门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公用事业服务.公用事业临时接管具有强制性、即时性和过渡性的特征,不具有终局处分的效果,其性质与行政即时强制相似,但不可完全等同.我国目前的公用事业立法存在法律位阶低,条文简单、粗疏且分散,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从而导致实践中公用事业临时接管的纠纷频仍.完善公用事业临时接管制度的当务之急是尽早制定统一的《公用事业法》,以明确公用事业临时接管的实体和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8.
林洪  章林 《行政与法》2006,(11):17-19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模式,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开展的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活动,拓宽了公民参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路径。本文在阐释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路径:强化和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增强公民与政府间公共服务绩效信息的对称性;加快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鼓励和发展独立性和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建立健全评估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颜运秋 《河北法学》2007,25(5):109-113
诉权不只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特有概念,其他诉讼中同样存在诉权问题.近年来,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公益诉讼的案件时被提起,但是获得支持的很少.关键在于法律对公益诉讼的诉权确认不够.因此,赋予社会公益权利主体相应的诉权就尤为必要.公益诉权本身是一种民主管理的权利,是一种社会公益权利主体以诉讼方式直接参与国家社会经济事务管理的权利,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宪政权利.从宪政的高度,反思传统诉权理论的不足,论证公益诉权存在的法权基础,通过公益诉权切实践行人民主权,正确处理公益诉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