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一整套超自然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左右着人们的观念与思想;而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主张、主义极度地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行为准则及人生指南。信仰人人皆有,问题在于选择什么样的信仰,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甚至是反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最高的领地:信仰领地 所谓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曾经经历了信仰神、信仰人、信仰科学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当今世界上,虽然三种信仰还普遍存在,但信仰科学已成为时代主流。 如何抢占并巩固信仰这块阵地?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当前的形势,我们提出以下三条措施:一是信仰要时代化。要倡导人们信仰最新的社会发展科学,在中国,除马克思主义外,还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  相似文献   

3.
学生行动主义(Student activism)是西方社会的一个专有概念,特指学生主张以行动直接对某一有争议的问题表示自己的看法.这一现象可以是一种信仰,也可是在这种信仰指导下的社会行为.根据这一界定,我们可以知道学生行动主义的性质极为广泛,所引起争议问题的特点决定了行动主义的色彩,而其中影响最深的是政治性行动主义.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宗教的涵义,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宗教的本质、作用以及我们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宗教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涵义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 宗教这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哲学、艺术等不同,具有自己的形式。它表现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虚幻的神秘境界和主宰自然和社会的力量──救世主、天堂和地狱等,并对之加以崇拜和信仰。因此,其本质就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或者说颠倒的世界观。由于人们反…  相似文献   

5.
一宗教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宗教世界观是宗教对现实世界的根本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统治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反映。但是,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样,宗教意识就不能不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虚构。依其崇拜偶像的性质,它虽然有拜物教和拜神教之分,但并不改变观念背离现实这一唯心主义特点。哲学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说。唯心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哲学互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是由于错误地回答了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一种从认识论意义上而言的、富有批判怀疑精神的信仰;它不同于宗教意义上的信仰,是人们对正义、公平等基本法律价值和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应当蕴含这些基本法律价值的理念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人对于某人、物、宗教或神、思想或学说所产生的笃信和心理依赖,是人的知情意综合而成的产物。由于信仰命题或信仰体系中包含着理性的成分,因而信仰论证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可能性。应该说,信仰论证既是一种逻辑反思过程,也是一种价值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其密切和复杂的关系.对世界上大多数人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H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问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多年前 ,我的朋友许良英对我说 ,他很赞成我说的这样的三句话 :“宗教之为宗教 ,是要求人们崇拜自己”;“法律之为法律 ,是要求人们服从自己”;“科学之为科学 ,是要求人们研究自己”。的确无论什么主义、什么理论、什么思想 ,只要是科学的 ,都不要求人们信仰自己。马克思的格言是“怀疑一切”。不许怀疑就不是科学。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今天我把这几句话 ,作为新春礼物赠送给《民主与科学》的读者们。按照这个崇尚研究的精神 ,趁着大家关心修改宪法之际 ,就同《民主与科学》的读者讨论一个法律、科学和纲领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这里说的“…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备课主要是“吃透教材”。这个观点如果还能成立的话,那么,备课人应当是青年教师或没有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识的人。备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什么?答案就是要研究学生,并且进一步研究怎样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最高级的备课形式是什么?应该说你只要想做当代教师,最高级的备课形式是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不注重研究问题的教师是备不出什么好课的。头脑中没有教育科学研究思想的教师备出的课很难有什么重大价值。备课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不要看重自己。你要想在教学阶梯上往上攀登,你就应当相信自己有力量。这力量不仅仅来自…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人甚至还出现了信仰危机,这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新时期加强信仰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一一什么是信仰?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主张或主义的高度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什么是信仰教育?信仰教育是指一定社会和阶级对人们进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过…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支配自己的外部力量在头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剥削阶级总是利用宗教作为维护自己统治,麻醉和控制人民的重要精神武器。宗教的本质及作用既然如此,为什么我国宪法还要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党中央还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长期政策,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的宗教政策呢?  相似文献   

13.
所谓信念,通常是指对于某种思想、理论或主义的确信。而信仰,则是在信念的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主义的崇奉,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信念和信仰的存在,对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的宗教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一种。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54页)马克思主义指出了宗教的本质,宗教是颠倒的世界借以安...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宗教问题是影响大局的问题之一。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一旦引发宗教冲突,无一不陷入动乱。宗教既是社会文化现象,又是历史范畴,它不仅是信教群众的一种信仰,而且成为信教群众的传统与习惯,宗教影响之深,可见一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者如何看待宗教现象,拙文仅就以下三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马克思主义宗教起源观、宗教本质观、宗教发展观。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起源观宗教是怎样起源的,在宗教学家那里派别纷呈,观点林立。自然神话论认为宗教的本源及其最早的形式是自然神话,这种理论把自然力与自然现象人格化;实物崇拜说认…  相似文献   

16.
西方法律信仰的形成与宗教信仰所造就的心理文化基础紧密相关。宗教之所以被信仰,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它满足了人们(至少是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法律信仰也是人们对社会秩序追求的精神理念。西方社会有今天的法治,与西方自然法思想的发展和宗教信仰所造就的心理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是人的属性,而"人总是他思想的奴隶"。思想作为生命的精神现象,使人在生存于物质世界的同时,有了一个精神世界,有了"自我"的思想谱系,有了"认识你自己"、解释世界进而改变世界的能力。一部人类思想史昭示我们:思想的力量在于求真,思想的理性贵在质疑,思想的生命重在信仰,信仰与自由同在。自由、尊严和幸福是历史哲学的根本价值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但富裕的"幸福危机",使人不知所措。这就是"人本困境",它使人产生思想焦虑。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失范的社会风气呼唤精神救赎,呼唤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文化自觉,也呼唤思想的理性话语和学术守护。  相似文献   

18.
芦曦 《重庆行政》2015,15(2):95-96
信仰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是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进而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当代青年要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永久传承. 在理论武装中筑牢信仰之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当代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提高当代青年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关键时刻区分大是大非问题,不迷失方向.能够通过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形成对理想蓝图的向往、崇拜与追求,筑牢坚定信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辞典上说,信仰是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信仰就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你有过坚定不拔的时刻吗?你有过执着不放的事件吗?如果有过,你一定能体会这种感觉。信仰不一定是神,不一定是佛,它可以是任何无形的力量,或近或远,但只有我们的心灵能够感应到。信仰,让我们在别人迷茫时清醒,在别人犹疑时坚信。据说,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总是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这根脊梁在人遇到无论多大的风雨、多深的坎坷时,终可以让人类屹立不倒。这根脊梁,就是信仰。  相似文献   

20.
要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领导干部 ,根本的是要有好的思想基础 ,要有高尚的革命情操。一、坚定信念、顾全大局信念 ,就是思想、信仰 ,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任何行动都受思想的支配。越是有强烈的事业心 ,越需要精神的力量。社会主义的信念 ,就是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必胜无疑 ,并无私无畏、勇往直前。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一点精神 ,必须有理想、信仰。新时期的领导干部的情操 ,重要的是要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 ,要努力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